《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刊登了潘洪鋼先生的《清代揚州的“養(yǎng)瘦馬”風俗》一文,指出清代揚州有“養(yǎng)瘦馬”風俗,即“收養(yǎng)人家女孩,專門賣與大戶人家的一種風氣”。潘文引用白居易詩“莫養(yǎng)瘦馬駒,莫教小妓女。后事在目前,不信君看?。厚R肥怕行走,妓長能歌舞。三年五歲間,已聞?chuàng)Q一主……”并闡述說:“養(yǎng)女十分妖貴,如同喂養(yǎng)瘦弱的小馬駒,揚州人本來性情細膩而富有文采,就取古代大詩人的詩句,謂之為‘養(yǎng)瘦馬’了。”
關于“養(yǎng)瘦馬”的最早用例,潘文說到,“養(yǎng)瘦馬在清代普遍存在,但依據(jù)筆記小說的記載來看,似又不僅存在于清代……但清以前的數(shù)據(jù),筆者尚未見到?!弊髡叩囊馑际乔宕翱赡芫痛嬖谶@一風俗,這里筆者可以補充幾個較早的用例。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一:
那婆娘把東西收起,思想道:“我把石家兩個丫頭作賤勾了,丈夫回來,必然廝鬧。難道我懼怕老公,重新奉承他起來不成?那老亡八把這兩個瘦馬養(yǎng)著,不知作何結束?!?/p>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回:
繆一麟:“若論這人心地,卻也利害,比我們江湖上好漢還狠十倍?!€要說人情,講公事,買良為娼,賤買貴賣,掠人女子,養(yǎng)作瘦馬?!?/p>
除此之外,明代張岱《陶庵夢憶》卷五“揚州瘦馬”條對“瘦馬”的交易過程“相看瘦馬”有詳細的描寫:
揚州人日飲食于瘦馬之身者數(shù)十百人。娶妾者切勿露意,稍透消息,牙婆駔儈,咸集其門,如蠅附膻,撩撲不去。黎明,即促之出門,媒人先到者,先挾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馬家,坐定,進茶,牙婆扶瘦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痹唬骸肮媚镛D身?!鞭D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北M褫其袂,手出,臂出,膚亦出。曰:“姑娘睄相公?!鞭D眼偷覷,眼出。曰:“姑娘幾歲了?”曰幾歲,聲出。曰:“姑娘再走走?!币允掷淙?,趾出。
從以上材料來看,明代即已存在這一風俗。明代之前是否有這一風俗,尚有待于進一步考證。
“養(yǎng)瘦馬”風俗似乎并不限于揚州一帶?!缎咽篮阊浴匪龉适掳l(fā)生在“江州德化縣”,這一地名未必是實名,倒有可能是作為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的馮夢龍的方言的反映。又,《漢語方言大詞典》“瘦馬”條所標地域是“浙江寧波”。如此看來,“養(yǎng)瘦馬”風俗可能江浙一帶都存在過,不過以揚州為盛罷了。
作者單位: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對外漢語系(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