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他以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論、豐富的教育實踐、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崇高的人格贏得了“萬世師表”的美譽。后人潛心研習,只求覽其冰山一角。本文著重談四點啟示:1.平等和諧的對話;2.循循善誘的啟發(fā);3.自由開放的話題;4.不拘一格的評價。
【關鍵詞】孔子;教學藝術;啟迪
讀罷《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以下簡稱《侍坐》,總覺得琴猶在耳,歌猶在耳,言猶在耳,久久地浸潤在洋溢著濃濃的春天般氣息的師生親切交談的氛圍之中,真?zhèn)€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掩卷沉思,從孔子這位大教育家身上可以得到如下四點啟迪。
一、平等和諧的對話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笨鬃邮紫扔米约旱恼嬲\和愛心為弟子們言志搭建了第一個平臺。子曰:“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在這里,孔子不是以老師的口吻,也不是以長輩的口吻,而是用兄長、用朋友的口吻鼓勵學生敢于講話。平易中帶著激勵,激勵中又含著期待。可見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間真正做到了平等相待,心心相通,教學相長。這樣的課堂真讓人感到春風拂面,暖意融融。置身于這樣的氛圍中,還有哪位弟子不愿敞開自己的心扉呢?
二、循循善誘的啟發(fā)
“循循善誘”是孔子重要的教學原則,也是孔子一貫的教學風格。循循善誘的密訣是什么呢?孔子告訴我們:“不憤不啟?!眴l(fā)和點撥要善于抓住火候,把準學生脈搏。孔子正是抓住了弟子們“不吾知也”的心理并體察到欲說不能,欲罷不忍的兩難處境,不失時機地加以啟發(fā)。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曾說過,“學生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點燃學生心靈的火種是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教師的崇高使命,而孔子的“不憤不啟”這四個字則是點燃學生心靈火種的啟動按鈕。
三、自由開放的話題
課堂教學是一種動態(tài)生成的生命體驗。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珍視學生的個體體驗,使他們的個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想象力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才干得到最大程度的施展,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大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從不越俎代庖,更不橫加指責,總是讓弟子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與才華。
四、不拘一格的評價
孔子的評價標準有三點尤其值得我們珍視:一是關注個體差異,突出評價標準的多元化。二是以正面評價為主??鬃颖M管因子路其言不讓,對他稍有微詞,但仍對子路給予充分肯定,熱情鼓勵。三是有明確的評價標準。在《侍坐》章中,孔子對弟子的評價,是建立在“為國以禮”這個尺度之上的,所以他“哂”子路,“與”曾皙。在肯定子路的同時,又指出其不足,把弟子引向正確的人生軌道。
教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更要有崇高的人格。而孔子正是以他重大的理論建樹,偉大的教學實踐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萬世師表”的美譽。他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平易近人的態(tài)度,誨人不倦的品格,包容萬物的胸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弟子”。讓我們像孔子一樣擁有一顆崇高的心靈,掌握好教學這門藝術,把溫暖的陽光和智慧的種子撒播到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