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虛寫為中國文學藝術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在古詩中的作用尤為奇妙。古詩中虛寫可傳物之神,托情之深,喻志之壯,寓理之趣。
【關鍵詞】古詩;虛寫;妙處
虛、實寫法是中國文學藝術的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其中虛寫在古詩中的作用尤為奇妙。
一、虛寫以傳物之神
1.請讀:
畫松
景云
畫松一似真松樹, 且待尋思記得無?
曾在天臺山上見, 石橋南畔第三株。
2.賞析:此詩末句言畫松之逼真,具體到石橋南畔“第三株”,似乎過于實指,據(jù)此一般人極容易解為實寫。其實“天臺”“石橋”在唐詩中幾乎作為奇境勝地的同義語而被廣泛運用。較為準確地說,應是事實虛用,實景虛寫而已,從虛處傳畫松之神。
二、虛寫以托情之深
1.請讀:
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
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
遙憐故園菊,應傍戰(zhàn)場開。
2.賞析:此前二句敘引軍中身邊實事,而后二句則是一種想象之辭。本來對故園菊花,可以有多種想象,但詩人撇開別的不寫,只是設想“應傍戰(zhàn)場開”,這樣的想象扣住詩題中的“引軍”二字,真實形象,使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鮮明的戰(zhàn)亂圖:長安城中戰(zhàn)火紛飛,血染天街;斷墻殘垣間,一叢叢菊花空白寂寞開放著。此處用白描手法虛寫想象之菊,已突破了單純的惜花和思鄉(xiāng),而寄托著詩人對飽經(jīng)戰(zhàn)爭憂患人民的深切同情,對和平安寧生活的眷眷企盼。
三、虛寫以喻志之壯
1.請讀:
江漢
杜甫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遠,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古來存老馬,不必取長途。
2.賞析:“落日”二句直承頷聯(lián),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詩人積極入世的精神。然而讀者極有可能以為“落日”為實景。此便為誤解:上聯(lián)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lián)的“落日”,怎么可能逆時而轉為實景呢?正確的理解應是“落日”作比喻虛寫,實際上就是比喻暮年,從而更能表現(xiàn)出詩人身處逆境、年歲入暮而壯心不已的憂民報國之志。
四、虛寫以寓理之趣
1.請讀: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2.賞析:此詩前兩句明寫早春草色:遠遠看去,一片片小草泛著一抹抹淡淡的青綠色,近觀之,則青綠之色似隱而不現(xiàn)。詩人觀察描寫之細切,令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細品之,詩人之愛憐欣悅之情,更引人共鳴。這已見詩人實寫造詩之妙。后兩句由實入虛直言初春小草乃一歲中“最”好之“色”。末句又借助想象盛夏枝葉繁茂的綠柳襯托初春之小草,更是啟人遙想,進而領悟詩句所暗示的“新生事物生命力不可小覷”這耐人尋味之哲理意趣。此詩先實后虛的寫法使詩路曲折有致,使景、情、理渾然一爐,令人回味綿長。
五、虛寫以隱意之豐
1.請讀:
社日
王駕
鵝湖山下稻梁肥,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歸。
2.賞析:此詩題為《社日》,但詩人沒有就作社表演熱鬧場面著筆,卻寫社散后的景象。尤其是末句“家家扶得醉人歸”,不正面寫社日的熱鬧與歡樂場面,卻選取高潮之后漸歸寧靜這樣一個尾聲來表現(xiàn)它,是頗為別致的。這種實寫“醉人歸”的虛隱社日全過程的虛寫手法,暗示性很強,讀者通過這個尾聲,會自然聯(lián)想到作社、觀社的全過程。這種虛寫手法,筆墨極省,反映的內(nèi)容卻極為豐富,這種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與絕句短小體裁極為適應,使人讀后不覺其短,回味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