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敘寫了新課標中閱讀的要求在農(nóng)村的實施情況。在學生藏書少、閱讀量小的狀況下,老師立足實際,依據(jù)新課標要求,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計劃,并進行督促檢查,引導學生交流心得,最終取了良好的成效,引導學生領悟到語文閱讀的魅力。
【關鍵詞】新課標;農(nóng)村高中;課外閱讀;指導
2003年國家教育部制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規(guī)定:“高中生應具有廣泛的閱讀興趣,努力擴大閱讀視野。學會正確、自主地選擇閱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讀文學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于150萬字?!睆V東是全國率先進入新課標實驗的四省區(qū)之一,現(xiàn)就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一些做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一、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結果令人憂。
2004年秋接手高一新生兩個班,學生168人,可謂超大班。開學第一周通過問卷調(diào)查,結果是:(1)沒有一個學生家里訂有報刊雜志;(2)沒有一個學生有專門固定的課外閱讀時間;(3)讀過四大名著之一的僅有5人,讀過魯迅、冰心現(xiàn)代作品的人就更少,更不要說外國名著了;(4)家里幾乎沒有中外名著的收藏。學校的情況是:2004年為迎接區(qū)一級學校的評估驗收購置了幾千冊圖書,但至今尚未啟封,圖書尚未與學生見面,學校圖書室不知在何處,圖書管理員不知是誰。這樣的學生現(xiàn)狀,這樣的農(nóng)村高中如何落實新課標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的目標?
二、面對問題,迎難而上,勾畫高中三年課外閱讀藍圖。
面對這樣的現(xiàn)狀和條件要落實新課標,總的一個字是“難”。雖難,但總不能讓這塊實驗田在我的手里荒蕪,于是決定面對問題,迎難而上,為學生勾畫高中三年課外閱讀的藍圖。
1.認真理解和解讀新課標,讓學生明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能使我們間接地向社會、向自然學習,對他人的經(jīng)驗教訓進行反復體味、咀嚼,從中不斷發(fā)現(xiàn)、豐富、完善,超越自我。了解名人之所以能成其為名人的人生軌跡,樹立我們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可以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獲得閱讀能力,包括收集、選擇、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鑒賞評品作品的能力,為學生具備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創(chuàng)造性應對社會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課外閱讀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切入口,也是學生成長的“助推器”。
2.時間安排。根據(jù)“語文學習,功夫在課外”“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的基本規(guī)律,配合必修課的學習,高一、高二每學期必須完成兩本(部)中外名著的閱讀,四個學期完成八部,到了高三主要是備考,不主張讀大部頭的名著,但要讀《讀者》、《文摘》等優(yōu)秀期刊。
3.向?qū)W生推薦中外名著。將新課標附錄規(guī)定的推薦篇目印發(fā)給學生,讓學生用一周的時間去準備,可借可買,總之,不管用什么辦法必須保證有書讀。第三周周一檢查登記,每生都有一本名著。
三、督促檢查,形成習慣。
學生的書從無到有,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但有了書,不能保證學生就能認真的去讀。我們都知道,惰性,是人的共性,不但學生如此,甚至老師也如此,沒有督促檢查,沒有鞭策,人就會產(chǎn)生惰性。為此必須要有效的機制去督促、去鞭策。我采取的方法是,運用學分認定這個法寶來管理、督促和鞭策學生。通常我們說“考考考是老師的法寶,分分分是學生的命根”。我要求學生每天必讀30分鐘,寫10分鐘的讀書筆記。讀書筆記要寫明每天的時間,讀書的內(nèi)容。面對每班80多人的超大班,我每天必查,有時是隨機抽查,有時是集中檢查,形式多樣,讀了的記分,不讀的扣分。經(jīng)過半學期的逼、查,到必修(一)上完,期中考試時,學生基本完成了一本名著的閱讀,也基本形成了每天按時讀課外書,寫讀書筆記的良好習慣。
四、談體會,交流經(jīng)驗和讀書心得,方法指導。
后半學期用一周的時間,每節(jié)課在上課前用3至5分鐘讓一兩個學生談談讀書的心得體會和經(jīng)驗,以及在閱讀中遇到的困難。根據(jù)存在的問題和學生的困惑予以正確的指導。
1.教師在抓緊課堂閱讀教學的同時,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有人歸納出青少年讀書的五種需要:學習需要;交往需要;緩解焦慮需要;放松需要;消磨時間需要(見《中國教育報》2001.2.1)。這是符合青少年學生閱讀心理特征的。對青少年學生來說,興趣是閱讀的第一原動力,興趣就是需要。他們渴望閱讀自己喜歡讀的書,其閱讀的出發(fā)點主要是滿足自己的興趣需要,尋找自己的樂趣,所以教師應該多在興趣上做文章。
2.解除學生的閱讀困難。
(1)不時向?qū)W生推薦優(yōu)秀的課外閱讀材料。除新課標附錄建議的目錄外,還經(jīng)常向?qū)W生推薦適合中學生閱讀的時代感強有一定哲理性的精美短文;有益于青年學生提高知人識世水平的有深度的學者短文;有益于跨世紀人才自我形象塑造的指導性文章;優(yōu)秀中外人物傳記片斷等思想內(nèi)容好、語言文字好、適合青少年獨立閱讀,學了有用的材料等。
(2)介紹名家談讀書、學習的文章,以“對癥下藥”。
(3)有選擇地介紹著名作家的生平事跡,創(chuàng)作軼事等,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如讀魯迅的文章,就有必要介紹相關的背景材料。
3.清除學生的閱讀障礙。
提倡“好讀書,不求甚解”。指導學生要善于從上下文去揣摩字、詞的語境義。有的暫時未能解決,不妨跳過。一旦閱讀達到相應的量以后,有的就會豁然開朗,觸類而旁通,原先成為疑難的問題,也會自然化解。
4.指導學生寫好讀書筆記。
這可以說是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質(zhì)量的關鍵。隨著閱讀的深入,往往會產(chǎn)生出更加深邃的、新穎的、富有啟發(fā)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但是這種思維常常只是混亂、粗疏、零碎而飄忽的,還不能算是閱讀者自己的東西,必須經(jīng)過自己的重新篩選、組織,否則,一切書籍的閱覽、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為過眼云煙。因此,我不僅鼓勵學生隨時記下“智慧的火花”,寫下課外閱讀內(nèi)容的提要、體會、報告、編寫、擴寫、改寫、組寫等等,我還在這方面做出表率,定時在課外閱讀的內(nèi)容、感想等方面與學生進行交流、切磋。這樣,學生的課外閱讀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幫助、指點,并及時體驗發(fā)現(xiàn)的快樂、創(chuàng)造的快樂,充分感受到閱讀積累對于自身提高的作用,從而長久地保持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兩年心血,初見成效,成績喜人。
兩年的努力,兩年的心血,學生完成了8本(部)中外名著的課外閱讀,寫出了厚厚的讀書筆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廣泛的閱讀興趣,形成了每天保質(zhì)保量按時讀課外書的良好習慣,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他們持之以恒的性格。學生多讀多寫,自然寫作能力也提高了,2005年我班林素屏、林小蘇兩位同學在“汕尾市城區(qū)首屆中小學作文競賽”中,榮獲高中組三等獎,2006年我班程映菊、許小君、陳彬賢三位同學在“第三屆小超人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中榮獲三等獎。學生也看到了他們厚積薄發(fā)和成功的喜悅。
現(xiàn)在學生課外閱讀已經(jīng)走過了讀物從無到有,時間安排從肓目隨意到走向規(guī)律,形成習慣、認識從被動到主動的漫漫長路。我深信,本屆學生課外閱讀的天窗已經(jīng)打開,他們將會在魅力語文的殿堂里自由遨游,他們今天形成的這個良好習慣將終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