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師指導學生鑒賞詩詞,要從詩詞的語言特點、思想內容以及藝術特點著手,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詞,從而提高學生詩詞鑒賞能力。
【關鍵詞】感知語言;分析內容;領悟技巧
《考試說明》對古詩詞鑒賞的要求有兩點:一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意象、語言、風格、表達技巧、表現手法;二是分析評價作品思想內容、意境。由于古代詩詞表意含蓄,給學生考試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掌握古代詩詞的鑒賞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如何指導鑒賞古代詩詞呢?
一、感知語言
詩歌是語言的藝術。詩詞語言的特點是含蓄、凝練、音樂感強、有韻味。鑒賞一首詩歌,我們應學會指導學生品味語言。首先要讀,不是一般的讀,而是用腦,用心地讀,富有感情地讀,這樣就會感受到適應思想內容的需要而產生優(yōu)美的旋律,就會與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作品的思想內容就會從對語言的品味中表現出來。其次,品味詩詞語言要了解詩詞語言的特點,或者不同作者不同的語言風格。如:杜甫的詩“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客至》),語言率真樸素,平白如話;王維的詩“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語言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陶淵明的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語言平淡,顯得真切。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讓學生對不同作家不同的語言風格,了如指掌,為詩歌鑒賞打好基礎,以便考試時得心應手,答題準確。
二、分析內容
要把握詩詞的思想內容,首先,指導學生了解題目、作者、背景、注釋說明四個方面。知人論世是鑒賞詩詞的關鍵。其次,分析詩詞內容應從詩詞意象入手,因為詩詞意象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抓住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意趣,意象所體現的情調,意象的社會意義和感染作用,才能正確鑒賞古代詩詞作品。如:詩詞中的“柳”,包含送別、留戀、傷感之情,“松柏”象征生命力,“竹”預示積極向上,“蘭花”給人以高潔,“沙鷗”寓以飄零傷感等等。再次,要善于把握詩詞的“眼”,它是詩詞的靈魂,往往是詩人感情的凝結,它能使你眼前一亮,迅速快捷地捕捉到詩詞主旨。
三、領悟技巧
懂了“詩家語”,又“知其人”“明其世”“了其意”以后,我們就應仔細推敲,明辨技巧。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四種表達方式,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一切景語皆情語等。修辭手法上常用對偶、比喻、擬人、借代、夸張、反復等,結構形式常見開門見山、首尾照應、先景后情、卒章顯志、過渡、伏筆等,寫作技巧常有用典、聯想、想象、對比、襯托、渲染、移情和以小見大、托物言志等,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也是常見的寫作技巧。我們應指導學生熟悉這些詩詞技巧,并掌握其特點和作用,且一切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在回答藝術手法類的題目時,應和詩詞主旨結合起來。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以飛越的神思結構全詩,詩人的想象如天馬行空,所描繪的夢境、仙境,正是他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境界;李白《箜篌謠》用山峰來夸張朋友之間的隔膜與猜疑。
古詩詞鑒賞是近幾年高考考查的重點題目,所以,我們應通過詩詞的語言媒介,以及對藝術形象或意境的具體感受,領略詩詞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來讓學生對詩詞有個整體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