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粵教版《語文·傳記選讀·古風余韻》單元中選取我國古代人物傳記,傳主時間跨度長、身份多樣。教師若能引導學生體味傳主的人格魅力,理解傳主身上煥發(fā)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學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對學生寫作材料的充實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粵教版;傳記;古風余韻;人文精神
粵教版《語文·傳記選讀·古風余韻》單元是我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些著名人物的傳記,傳主的時間跨度從秦末漢初直到清朝末年,約有兩千年。傳主的身份有文人、武將、外交使節(jié)、科學家、旅行家、改革派,涵蓋了我國古代社會的諸多方面。在學習過程中,我們除了了解傳主所處時代的社會生活外,還要體味傳主的人格魅力和中華民族悠遠的人文精神。為此,經(jīng)過細讀深挖,得到以下的一些膚淺見解,供同學們閱讀和寫作時參考。
《項羽本紀》
1.“彼可取而代也”彰顯項羽少懷壯志。
2.青年時代的項羽任武好勇,已具有反秦意識,后來終于滅掉秦王朝。
3.楚將曹咎違背項王調度,引發(fā)漢楚汜水之戰(zhàn),漢軍大敗楚軍,這顯示了聽從他人意見的重要性。
4.項王兵敗垓下,自刎烏江之前,三次說到“天之亡我”,這表明他至死尚未認識到造就自己悲劇原因所在——居功自傲,濫用武力而不自責。這可以用來論證學會用人或人應該有自知之明等論點。
5.項羽輕信田父的話往左邊走,結果陷入大澤中,這可以用來論證不能過分相信他人的論點。
《蘇武傳》
1. 傳記歌頌了蘇武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高尚氣節(jié),流芳百世。
① 衛(wèi)律以刀劍威脅蘇武,蘇武卻不為所動,突出表現(xiàn)了蘇武不畏強暴、忠貞愛國的品行。
② 流放北海以后,匈奴以不給飲食的辦法來折磨蘇武,逼其投降。蘇武刻苦自持“杖節(jié)牧羊”,始終不肯放下象征國家尊嚴的漢節(jié),體現(xiàn)了貧賤不能移的崇高氣節(jié)。
③ 李陵委婉勸降,蘇武斷然拒絕,這表明蘇武忠君不渝、寧死不降的決心。
2. 蘇武他們回到漢朝以后,都受到國家的獎勵,這說明了國家是不會忘記愛國者的。
《馬鈞傳》
1. 馬鈞改造織綾機、制造指南車、創(chuàng)造翻車、改造“水轉百戲”、改進了連弩、發(fā)石車等兵器。這些革新和發(fā)明,體現(xiàn)了馬鈞不說空話、崇尚實干、深思苦干的精神。例如,在古代有無指南車的問題上,馬鈞認為與高堂隆、秦朗“虛爭無益”,“不如試之易效也”,結果,指南車終于制成。
2. 魏晉時代,改朝換代頻繁,社會上清淡成風,崇尚“玄學”,當權者“不涉世務”,對科技事業(yè)很不重視,結果科技事業(yè)發(fā)展相當滯后。
《子劉子自傳》
1. 劉禹錫在“自傳”中指出:從春到秋的“永貞革新”,所采取的各項措施,人們都認為是無可非議的。這是對“永貞革新”的充分肯定。劉禹錫深知他這樣做會在政治上遭受打擊,但他還是這樣做了,體現(xiàn)可他堅持頑強的精神和對政敵的蔑視。
2. 劉禹錫的《陋室銘》中“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道出了人只要有某一長處就會價值大增的哲理。
《徐霞客傳》
1. 爭逐好勝的性格促使徐霞客攀登雁山絕頂。
2. 重視親情友情。孝敬母親,直到母親去世以后,他才“益放志遠游”;與陳木叔、黃道周友好,黃道周入獄后,他特意派長子前去探望。背負靜聞之骨到迦葉,了其心愿。
3. 富于科學探究精神。游覽必定實地考察,“其書數(shù)萬言,皆訂補桑經(jīng)酈注及漢宋諸儒疏解《禹貢》所未及”。
4. 徐霞客能夠完成千古奇書《徐霞客游記》,靠的是天性、志向、能力與毅力。
5. 徐霞客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離不開良好的家庭互動。突出一點就是徐霞客的母親是一個支持兒子的母親,他鼓勵兒子的出游,對徐霞客的成長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譚嗣同傳》
本文的諸多敘述彰顯了傳主變法救國的忠誠。例如,他對權其東游說過的話,“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他的獄中題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都可以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當然,本單元傳記文章人文精神的內(nèi)涵是相當豐富的,隨著閱讀的不斷深入,新的感悟會不斷顯現(xiàn)出來,歡迎讀者朋友一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