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dāng)前,大部分中學(xué)生在作文時都苦于語言平淡,缺乏文采。本文主要結(jié)合幾篇中學(xué)生較熟悉的文章,分析其主要的寫作手段,從而讓學(xué)生明白,比喻、排批、引用等手法在寫作手法的妙用,可令文章增色不少。
【關(guān)鍵詞】寫作;修辭手法;作用
古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更是講究文采?!蹲髠鳌分杏涊d,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眲③脑凇段男牡颀垺分幸舱f:“言以文遠?!贝笠馐钦f,文章如果沒有文采,流行就不會久遠。反之,文章因有文采,才能流傳千古。這都說明了文采對于寫作的重要性。但是,現(xiàn)在部分中學(xué)生寫作卻流于公式化,只求合乎文體要求,而不太重視文采,他們的筆下只有抽象的道理,沒有生動的論證;只有甲乙丙丁的描述,缺少鮮明具體的形象。文章的效果當(dāng)然可想而知:或干癟無味,或空洞說教。這樣的文章莫說久遠流傳,就是想在考試中取得個理想的成績都相當(dāng)困難。
那么,怎樣才能為文章添彩,讓文章生輝,進而使文章“流芳”呢?俗話說:“三分姿質(zhì),七分打扮?!比说耐饷惭b扮是這樣,文章的修飾也是如此,只要經(jīng)過“事事四五通”的裝扮,它又怎能不“精妙世無雙”?當(dāng)然,裝扮、修飾文章的手段很多,但筆者認為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莫過于修辭格的使用。
下面我就結(jié)合我們比較熟悉的文章,談一談寫作中幾種常用修辭格的妙用:
一、巧用比喻
比喻,具有“化平淡為神奇,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化冗長為簡潔”的作用。具體來說,用以記敘、說明、描寫,能使事物生動、形象、具體,給人以鮮明的印象;用以議論,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例如在《我的空中樓閣》中,李樂薇這樣來描寫她的空中小屋:“小屋在山的懷抱中,猶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的花蕊綻開了,好像山后退了一些。”“小屋”和“山”本都是靜態(tài)的,如照實狀寫,那就平淡無奇。但作者通過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新奇地將本體“山”和喻體“花蕊”聯(lián)在一起,表現(xiàn)了山的花蕊之形,而花蕊“慢慢”“綻開”了的情態(tài),更傳神的描繪出了山之靜物在“破曉之時”因光線變化而給人的動態(tài)感,將“小屋”和“山”都寫活了,給人以鮮明的印象。這不能不說是比喻的功勞。
再如在寫以“個性”為話題的文章時,一學(xué)生如此下筆:“個性是那唯一一個空花盆,盛著除了煮過的花籽,還有誠實;個性是五柳先生手中的菊,除了幽香,還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魅力。個性是譚嗣同的橫刀一笑,是金圣嘆的腰斬《水滸》,是阮籍的長嘯,是李白的斗酒?!痹谒墓P下,抽象的“個性”,通過比喻轉(zhuǎn)化為可視、可感、可觸摸的形象,從而達到化枯燥為生動,化平淡為神奇的功效。相反,如果作者從科學(xué)的角度給“個性”定義為“在一定的社會條件和教育影響下形成的較固定的特性”,讀者讀后肯定感到索然寡味,平淡如水。
二、妙用排比
排比,具有“內(nèi)容集中,增強語勢;敘事透辟,條分縷析;節(jié)奏鮮明,長于抒情“的特點。具體說,用來敘事,可把事情敘述得細致、清楚;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嚴(yán)密、透徹;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現(xiàn)代著名作家郁達夫就是妙用排比的高手,在《故都的秋》中,他就出神入化地運用了排比。例如他這樣寫故都的秋的特點:“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边@里,作者在“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都是好的”之后,筆鋒陡然一轉(zhuǎn),濃烈的感情猶如決堤的洪流,隨之噴泄而出:“北國的秋,卻特別的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倍潭淌畮讉€字的排比句,便道出了北國秋天“清、靜、悲涼”的特點,并使文章語意暢達,節(jié)奏鮮明,感情酣暢。
再如2006年高考云南考生《舞動飛翔的翅膀》一文,也恰到好處地使用了排比。他開篇開道:“如果,寂寞是一朵即將枯萎的花,知識就是滋潤萬物的甘露。如果,苦難是一片浩淼無涯的海,智慧就是乘風(fēng)破浪的巨輪。如果,愚笨是一扇禁錮思維的大門,感悟就是開啟潛能的鑰匙。”整齊的排比句式,既亮人眼目又鋪展了文意。
其結(jié)篇:“正是書海的無涯,豐富了平淡的生活,讓世界變得婀娜多姿。正是知識的進步,推動了社會的進程,讓歷史的車輪永不停歇。正是書籍,舞動了人類騰飛的翅膀?!庇谜Z簡潔,但鏗鏘有力,氣貫長虹。而其中間四段脈絡(luò)也非常清晰:讀書,可以使你告別寂寞;讀書,可以使你走出憂慮;讀書,可以增智;讀書,乃人生一樂。整篇文章語言優(yōu)美,文意酣暢,那么本文被判為滿分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善于引用
引用恰當(dāng),能使語言精當(dāng),既增添文章的說服力,又平添文章的人文內(nèi)涵。
例如,2006年高考重慶考生的《是停,還是走》一文中,為了闡述自己“走與停是一種面對困難的心理測試”的觀點,作者寫道“戰(zhàn)死沙場的文天祥不停下精忠報國的肝膽,毅然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言壯語;懷才不遇的李白不停下游覽天下的豪氣,毅然留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情畫意;年少有為的王勃不停下遠大志向的抱負,誠然寫下‘老當(dāng)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決心……這里作者引用前人自己的話,來說明了他們各自的選擇。這樣寫,不但體現(xiàn)了個人的學(xué)養(yǎng),而且平添了文章的人文內(nèi)涵。接下來,他又引用了蘇軾“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的名言,恰到好處的闡述了“強大的毅力是戰(zhàn)勝恐懼、膽怯,最后通向成功”的觀點??芍^用語簡潔,說服力強。這也就難怪文章能夠吸引住閱卷老師的眼球了。
此外,寫作時我們還可以恰當(dāng)?shù)厥褂脭M人、夸張、對比、襯托等修辭格。因為,擬人,可以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鋸?,可以揭示本質(zhì),給人以啟示;烘托氣氛,增強感染力;促進聯(lián)想,以創(chuàng)造意境。對比,能夠更加鮮明形象的表現(xiàn)事物(道理)的特點。襯托,能夠烘托出主體事物的特點,或者烘托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總之,每一種修辭都分別具有各自不可替代的作用。平日里,我們只要能有意識的使用,就一定能為語言增添一份靈動的色彩。而如果我們能合理的綜合運用,那種效果你將意想不到。
其實,你若留意我們的課本,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經(jīng)久不衰且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作品,大多是多種修辭綜合運用的典范。
像傳世佳作《琵琶行》,白居易對音樂聲的描繪歷來為后人所稱頌。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得益于比喻、對比、雙關(guān)、比擬等多種修辭格的靈活運用?!按笙亦朽腥缂庇辏∠仪星腥缢秸Z”用比喻,以聲寫聲;用對比,突出不同琴弦的不同音色和音量?!伴g關(guān)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以自然界常見的情景,雙關(guān)地比擬音樂境界和演奏者的遭際?!般y瓶乍破水將迸,鐵騎突出刀槍鳴”以具體可感的形象,比擬聲音的激越雄壯。簡短的幾句話,就讓讀者耳目并用,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隨之拍案叫絕。
如現(xiàn)代名篇《荷塘月色》,朱自清這樣來描繪月下的荷花:“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fēng)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弊髡呦扔帽扔鳎谩巴ねさ奈枧娜埂毙蜗蟮膶懗隽撕扇~得亭亭玉立。接著連用了擬人,“裊娜”寫出了荷花柔軟嫵媚;“羞澀”寫出荷花含苞待放的忸怩之態(tài)。這兩詞把荷花寫活了,可謂形神兼?zhèn)洹⑽镄匀饲榻y(tǒng)一。“剛出浴的美人”,寫出了荷花的纖塵不染,使人想到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從而想到荷花的清新、淡雅和高潔。最后通感手法的運用,恰到好處的寫出了微風(fēng)中荷香的清淡縹緲、沁人心脾。文章語言文采煥然,瑰麗多姿。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修辭是裝飾語言的花朵。只要你能多多采擷,用心呵護,就能給語言鑲上一道道漂亮的花邊,就能使文章多幾分靚麗的光彩,就能提高文章的藝術(shù)品位。果真如此,何愁我們的文章不被人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