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堂課點名你們同意嗎?同意的舉手”??吹玫秸n學生數(shù)量明顯不足,程老師主動和學生溝通起逃課問題。
“現(xiàn)在的學生變了?!背汤蠋煾袊@。幾年前,還有學生跑上講臺質問他:為什么這么多年了,學的內(nèi)容還是一成不變?學生很不服氣,“同樣的東西,我爺爺學的這個,我爸爸也學的這個,為什么都沒有更新?”
學生說:“我購買了教育,可不想要過期的產(chǎn)品?!背汤蠋熜χ鴵u頭,現(xiàn)在不同了,都沒有人來問,干脆不來了。
沒有人舉手,關于逃課的交流不了了之。
當然也沒有點名,“其實沒有老師愿意點名的,行內(nèi)來看,點名意味著你上的課不受歡迎?!?/p>
即使自己也逃過課,一從學生身份轉換成老師,北京吉利大學輔導員章媛媛立刻覺得“逃課”面目可憎起來。
為了“整治”逃課,章媛媛搞起了主題班會,“我是誰?”“我的夢想是什么?”“我為什么逃課?”每周一次,每人都要在講臺上發(fā)言。
“有一次,一個同學上去講他為什么逃課的理由,他說自己實際上每次不去上課都會覺得非常內(nèi)疚,待在寢室里也沒想象的那么快樂,可就是不想去上課。那些課程非??菰?,好像和自己都不是一個世界的。說著說著,那個1.8米的大男孩站在那里哭了?!闭骆骆潞髞砻靼祝瑢W生的逃課也不是全無理由,“青春期的叛逆再加上課程枯燥,學生自然就會逃課”。
其實,老師在講課中只要稍微花點心思,學生立刻就能感受到。
五六年前,武漢大學法律基礎的任課老師李柯“并不受歡迎”。
“我很認真地參照教材備課,課堂所覆蓋的知識面也足夠。那時候我真是不明白,為什么課堂上的人會越來越少”,剛登上講臺的李柯沒了信心。
直到有一名自稱不想逃課的學生給他發(fā)了一封郵件,“老師,下次上課的時候,你能不能抽空講講你為什么一直戴著帽子來上課?”
第二天,李柯用生活中很風趣的語言解釋了一番,意外地得到了上課以來的第一次掌聲。
“既然能有趣一點,為什么要端著個架子呢?”李柯改變“策略”,一改過去念講義的方式?,F(xiàn)在,他的課基本“每堂都有掌聲”,課后學生還會積極地與他討論一些熱點話題。
不過,除了這方面能改一改,教學手段上想創(chuàng)新太難了,“擴招以后,教室里從來都是黑壓壓一大片人,除了我一個人講,其他教學手段都很難應用”。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大學教授表示“現(xiàn)在大學老師太難當了”,既要搞科研,又要承擔繁重的教學工作,授課的質量可想而知。
“現(xiàn)在的大多數(shù)情況,主要責任在老師”,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顧海兵老師堅定地認為,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說學生有責任實際是老師在推卸責任。
顧海兵說,老師首先需要做的,是用提高上課質量來吸引學生,和解決身體逃課相比,學生心理逃課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