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中準備活動是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準備的,準備活動完成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基本部分任務的完成。它對增進健康、增強體質、防止傷害事故,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都有重要意義。因此,教師應注意加強準備部分的教學和教育工作,不能認為只是活動活動身體,而稍有放松或忽視。應確保準備活動的時間、準備活動形式的靈活多樣、合理的強度以及一般性準備活動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的有機結合和補充,使身體的各部位、各主要肌肉群、關節(jié)、韌帶、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體育課由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構成。體育老師一般極為重視基本部分的教學,在追求基本部分內容質量的同時,往往容易忽視準備部分的教學,而準備部分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是體育課教學的正式內容,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和保證,直接關系到課的質量和效果。(1)它具有集中學生注意力、充分活動肢體,預防運動員損傷的作用。(2)它能活躍課堂氣氛,全面發(fā)展身體,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精神振奮、情緒飽滿地學習。(3)它使體內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迅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為基本部分學習做好充分準備。準備活動組織除了如何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達成,同時對學生體質的影響,傷害事故的預防也有重要的作用,對此要有足夠的認識和重視。為了提高準備活動的質量,達到準備活動應有的效果,本文就體育課中如何提高準備活動的質量進行深入探討。
第一,提高學生對準備活動的認識
在實際教學中,有很多學生思想活躍,好奇心強,只重視基本部分的學習,對待準備活動懶懶散散,動作不到位,甚至把它作為形式走過場。體育教師要鉆研教材、教法,在體育理論課的教學中,專門介紹準備活動在體育課中的意義和作用,讓學生從理論上認識到準備活動的重要性。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剪輯、播放一些體育明星在比賽或訓練前做準備活動的片段。如姚明、劉翔等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利用明星效應引導學生重視準備活動。
第二,提高準備活動內容的趣味性
體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設計出不同的準備活動的內容。準備活動內容不能千篇一律,長期使用同一內容,久而久之學生會感到乏味、厭倦。在體育課教學中,選擇準備活動的內容應全面豐富,形式多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準備活動的質量。在活動形式上既可以徒手操,也可以用器械操。如在球類課上可以結合球的特點做一些球類操或球類游戲。既可以有一般性的練習,還可以有模仿性、誘導性、輔助性練習,這樣使學生感到新穎有趣。特別可以安排一些豐富多彩而簡單易學的體育游戲以活躍課堂氣氛。并且還能根據準備活動的一些基本原則和要求讓學生自己設計一些準備活動的內容,再結合老師的一些點評,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第三,要有效地組織和編排好準備活動的內容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準備活動的組織和編排往往俗套呆板,長期使用一個隊形、一種形式、一套徒手操,一種口令指揮,長期下去學生興趣盡失。在新課改的背景下,要更好更有效地組織和編排好準備活動的內容,使之形式多樣,編排新穎。在隊列隊形組織上,一般以四列隊形為代表隊形,有時也能顯出整體效果。久而久之,這種形式成了定向思維,束縛了學生的想象空間,降低了學習的積極性。學生練習的位置不應該總是原地的,還可以是行進間的。隊形應該是可以變化的,可以融合數學圖形,如圓形、三角形、梯形等,也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隊形。在方便教學時,可以不用練習隊形,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散點站列。在口令指揮上要改變專門由老師喊口令,學生練習的觀念。可以讓學生輪流喊口令或集體喊口令,甚至可以不喊口令,利用音樂讓學生在音樂伴奏中練習。在練習方式上,可以采用單人練習、雙人對練、分組練習、集體練習等多種練習形式。在內容編排上,要符合人體規(guī)律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合理安排練習內容的順序,由慢到快,由易而難,由四肢到全身。專門性準備活動通常要安排在一般性準備活動之后,使其與基本部分的教學內容自然地銜接起來。
第四,要提高準備活動的實效性
準備活動并不只是做做游戲、熱熱身,這種觀點是片面的,要充分認識到專門性練習在準備活動中的作用。我們知道,一般性準備活動是使身體的主要肌肉群、關節(jié)、韌帶都得到充分活動。它應在一般性練習的基礎上,采用動作性相似,結構與基本部分教材相類似的專門性練習,這是一般性練習無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專門性準備活動的練習比重,提高準備活動的實效性,才能保證體育課任務的順利完成。
第五,應有效果
中學體育課的準備活動時間一般要控制在7到10分鐘。體育課中準備活動的目標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將學生組織起來,集中注意力,振奮精神,情緒活潑,用各種合理的身體練習使學生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機能迅速調動起來進入工作狀態(tài),為基本部分做準備。要在較短的時間內充分活動開,就應該有適當的運動強度和密度。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運動水平的不同,準備活動的強度和密度也應有所不同。準備活動應循序漸進,運動量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氣象條件和基本部分活動內容的情況而定。一般認為,訓練基礎好或訓練水平較高,天氣寒冷時,準備活動可以稍長,強度可以稍強;反之,對于年齡小、基礎差的低年級學生,時間應稍短。全套準備活動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先一般性準備活動,后專項性準備活動。準備活動的量、強度以學生身體感到微微出汗為宜。強度過大或過小都達不到準備活動應有的目的。
綜上所述,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體育課的準備活動也一樣,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從學生的實際身體素質、接受能力出發(fā),不可以強度太大或動作過繁,以免影響基本部分的學習或降低學習興趣。準備部分占用的時間不可過長,以免影響基本部分的講解和練習,避免舍本逐末的現象發(fā)生。要遵循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編排原則,做到內容和方法由易到難,動作速度和節(jié)奏由慢到快,動作連接及組合由簡到繁。一句話,體育課準備活動要講究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