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完成小學語文教學任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課的課堂教學,除了漢語拼音教學、識字教學、寫字教學、作文教學以及基礎訓練以外,都是閱讀教學的時間,共有一千多課時。不僅學生的閱讀能力必須通過閱讀教學來培養(yǎng),而且學生的寫作也有賴于閱讀教學來奠定基礎,提供范例。因此,可以說閱讀教學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語文教學的質量,閱讀教學在整個語文教學中占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對于啟蒙期的低年級小朋友來說,閱讀教學是基礎的基礎,尤為重要。低年級小朋友讀書經常喜歡湊熱鬧,聽別人在讀什么課文,自己也湊著大聲嚷,有的小朋友書也不看,還和得很起勁。經常發(fā)現有的小朋友課文已經背得很熟了,叫他點著課文讀,書上的字還不認識呢,更不用說理解課文了。其實,有的孩子會背課文是像鸚鵡學舌那樣聽來的,而不是在自己的閱讀中理解背誦的,所以指導低年級小朋友的閱讀理解是閱讀教學的第一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突破這一難點。
一、 利用擴詞促句意的理解
低年級小朋友識字不多,可以在識字的基礎上做擴詞練習。如:學了“散”字,教師可以給散步、散心、分散、解散等詞語,即可以在擴詞的基礎上練句,理解句意,從而達到對句意的閱讀理解。如:1.吃過晚飯,爸爸媽媽經常去散步,鍛煉身體。2.小明這幾天有心事,悶得發(fā)慌。星期天,爸爸帶他去公園散心。3.活動課上,老師讓小朋友拾樹葉做標本,大家分散拾。4.體育課上,老師先讓大家集中起來訓練,自由活動開始了,老師宣布:“解散?!蓖ㄟ^擴句練習,把這些單獨的詞放到句子里去讀讀,小朋友們就很容易理解句子的意思了,對這個詞語的理解也就更深入了。
二、 利用簡筆畫突破對比喻句的理解
低年級階段的閱讀課文中,出現了大量的比喻句,有的整篇課文就是用比喻的形式來寫的。如《小池塘》中有這樣幾句話:(1)池塘里的水波一閃一閃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2)池塘里的蘆葦長起來了,像長長的睫毛。(3)白云倒映在池塘里,像一群白鵝。(4)太陽倒映在池塘里,像一只鮮紅的氣球。(5)月亮倒映在池塘里,像彎彎的小船。(6)星星倒映在池塘里,像許多閃亮的珍珠。課文一連串出現了六句比喻句,學生一下子讀得稀里糊涂,把什么比作什么,還要張冠李戴。
再如:《魯班和櫓板》中的一句比喻句:他把木棍上半截削成圓形,就像鴨子的腿,把下半截削成扁形,就像鴨子的腳蹼。(一句中兩次出現比喻)學生讀了課題就很難理解,因為魯班是古時候的人,櫓板又是古老的一種劃槳板,現在的孩子在生活中看不到了。
出示:七組簡筆畫,一一對應
水波圖 像 大眼睛
蘆葦圖 像 睫毛
白云圖 像 白鵝
太陽圖 像 鮮紅的氣球
月亮圖 像 小船
星星圖 像 球珠
木圓形 像 鴨腿
木扁形 像 鴨腳蹼
讓孩子們直觀、形象、生動地看到兩種不同的事物,形狀相同,有的顏色也相同,這兩種不同的事物就可以作比。孩子們看著會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把什么比作什么:1.把水波比作大眼睛。2.把蘆葦比作長睫毛。3.把白云比作白鵝。4.把太陽的倒映比作紅氣球。5.把月牙比作小船。6.把星星比作珍珠。7.把木圓形比作鴨腿。8.把木扁形比作鴨腳蹼。這樣把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與學生熟悉的實物融合在一起,把美的閱讀與美的觀察結合起來,把情感與想象結合在一起。讓孩子們在“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的意境中自然而然地讀懂并理解有形、有趣、有情的比喻句,讓抽象的語言文字帶著形象、帶著一種神韻的好奇、帶著情感,進入兒童的視野、兒童的思維、兒童的想象,留下難忘的情思波動。本來難懂的閱讀成了美的觀賞,美的遐想,美的發(fā)現,美的理解,美的記憶。
三、 用實物貼圖突破難句的閱讀理解
一篇課文包含了若干個句子,在閱讀課上教師不可能對每個句子進行講解,有的句子是孩子們一讀就懂的,但有的句子低年級小朋友讀了幾遍還是不能理解,這就必須依靠教師的教來理解。低年級教材中,有多篇介紹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發(fā)明,其中有許多句子難以理解。如:《有趣的發(fā)現》中有這樣幾句話:1.原來,島上經常刮大風,那些沒有翅膀的昆蟲,因為不會飛,就不可能被風刮到海里淹死。2.而那些翅膀特別大的,因為能擋住大風,也生存下來。3.可憐的是那些翅膀小的昆蟲,能飛起來卻頂不住大風,很容易被刮到海里,便逐漸消失了。課文里一連串出現了這樣較難理解的三句話,孩子們讀了課文,對達爾文的這些發(fā)現還是一臉茫然。教師將事先做好的昆蟲標本貼在黑板上,或展示在屏幕上。
沒有翅膀的標本 不會飛 活下來
翅膀大的標本 頂住風 活下來
翅膀小的標本 頂不住風 消失了
得出:達爾文發(fā)現島上的昆蟲要么(翅膀特別大),要么(就沒有翅膀)。經過仔細觀察,達爾文終于明白了,也不覺得奇怪了。你們也明白了吧?這樣把枯燥的語言文字經過用實物貼圖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大大降低了難句理解的程度。緊接著,再讓小朋友們戴上三種不同標本的頭飾和大風頭飾,演一演,更加深了孩子們對翅膀小的昆蟲為什么消失滅亡的直觀理解,突破了閱讀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