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魚多,多到無法查清種類。紅海就像一個瓶子,印度洋的魚從亞丁灣進入瓶頸似的曼德海峽,再進入紅海就樂不思蜀了。紅海水深,兩岸捕魚業(yè)落后,所以紅海的魚就越來越多了。
蘇丹凌晨釣“綠魚”
船到蘇丹港,錨一落水,船員們吃過晚飯,急不可耐地占據(jù)有利地形,拋鉤下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甩開膀子大開殺戒。上半夜魚們頻頻咬鉤,釣上來的魚那可不是用桶裝,而是用麻袋、用筐裝,差不多把廚房的冰庫都裝滿了。下半夜魚就不咬鉤了,大多數(shù)人耐不住了,喝過魚湯,洗個澡先回房間睡覺去了。我與兩個水手是鐵桿釣迷,上半夜釣的魚都做了貢獻,總是不甘心,喝過大廚做的魚湯就又釣魚去了。將近凌晨3點鐘的時候,自我感覺有魚咬鉤,往上一提線,重量不輕,是一條大家伙,憑感覺也得有1公斤以上。甩到甲板上一看,驚得我們幾個人目瞪口呆,原來這是一條從未見過的怪魚,通體綠色,嘴巴細長,特別是那雙不服氣的眼睛不是長在魚頭的前方,而是長在魚頭中部的上方。這樣怪的魚,別說是叫上名字,就是聽都沒有聽說過。不知道這魚有沒有毒,我不敢用手去摘魚鉤,用腳踏住,三個人小心翼翼地用水手刀硬是將魚嘴撬開,摘下魚鉤,將還在掙扎的這條綠魚拋回大海。
那一夜,我們?nèi)诉€釣到十幾條二三斤的“橡皮魚”,這是船員的叫法,這種魚無鱗皮厚,水手老王心血來潮,說魚皮能做錢包,他就將十多條魚都剝下皮,晾曬在甲板上。只可惜第二天早晨水手長起來打掃甲板,他以為沒人要了,把那些魚皮都給扔到海里了。
吉達港夜晚釣“人魚”
泰國有人妖,海里有傳說的美人魚,我說的“人魚”可不是美人魚。
一次船到沙特的吉達港錨地,我曾親眼目睹過一條“人魚”。吉達港在紅海東岸,錨地水深稍稍比西岸淺點,不足百米。白天工作,船員大部分都沒時間垂釣,再說海魚也和河里、水庫的魚一樣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日出和日落前后最愛咬鉤。其次是吉達港這地方盛夏溫度太高,干旱無雨,是世界有名的火爐,據(jù)說有一次當(dāng)?shù)匾幻緳C開車門時忘記了戴手套,只聽一聲驚叫,把手燙掉了一層皮。
晚飯后,我們從有空調(diào)的室內(nèi)來到甲板上,立即就感到一股股熱浪撲面而來,穿著布底鞋還感到甲板燙腳。同伴小徐自感手氣不佳,別人都有兩三條的收獲,他還是一無所獲。要說比耐心,小徐肯定能得個第一名,他與我一樣,只要船一停,有水必釣。小徐不急不躁,一會兒發(fā)出一聲“來了”的叫聲,看那兩手用力的架勢,肯定來頭不小,但是人人都忙自己的事,誰也顧不上看小徐的表情,只有我與他挨得近,看他費力地將魚提出水面,那個頭不少于2公斤。他像平時一樣,將魚甩在甲板。突然間,傳來一陣嬰兒“哇哇”的哭聲,這茫茫大海,清一色的男子漢,哪來的娃娃哭聲?人們驚愕地回頭尋找,原來“哇哇”的哭聲就是小徐剛釣到的那條魚發(fā)出來的。大家好奇地圍過來細看那條魚,不但哭聲與嬰兒的哭聲惟妙惟肖,樣子也很像嬰兒,頭大而略扁,像人頭,通體呈黑色,就跟黑油漆差不了多少,皮膚有斑紋,兩眼大而凸出。用手一碰,哭聲更加響亮,就像嬰兒餓了似的。這真是一條怪魚,問年齡最大的老船長,也說沒見過。老船長還隨方就圓地說:“也許是史前人類的一支,說不定海里還有文明呢?!甭犓@么一說,小徐說,那得趕緊將它放生,可別作孽。
那魚說怪也真怪,就像聽懂人話似的,給它摘鉤時,它主動配合張開嘴巴。小徐抱起魚來就要扔到海里,水手長一把攔住,說別,好事就做到底,用網(wǎng)放到海面。放到海面后,看那怪魚還在水面轉(zhuǎn)了一圈,發(fā)出最后一聲嬰兒般的叫聲,像是在告別,然后一個猛子向深水潛了下去,那一刻我們都親眼目睹了“如魚得水”的真實過程。
當(dāng)晚查字典,有一種兩棲動物,名叫鯢,俗稱“娃娃魚”,眼小口大,四肢短,尾巴扁,生活在淡水中??晌覀兛吹降倪@條怪魚分明與鯢有很大區(qū)別,而且紅海兩岸均是沙漠,一年四季少雨,無河流可言,淡水與石油一個價。即便是鯢的變種,怎么會在海水中生存呢,真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