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二○○年第十期刊有趙汀陽先生一幅名為《文化自覺》的思想漫畫。在畫中,地上躺著一大堆睡意昏昏、腦滿腸肥的人們,此時天上飛起了密涅瓦的貓頭鷹。但是,根據(jù)漫畫所用的經(jīng)典意象,顯然,它表達的主題實際上是(非康德意義上的,帶有黑格爾所言的后思特征的)文化啟蒙而非文化自覺。作為智慧化身的密涅瓦的貓頭鷹應該在飛入人們頭腦中之后才能稱之為文化自覺。
文化自覺和文化啟蒙的區(qū)別在于:文化啟蒙是少數(shù)的文化精英對所謂的蒙昧大眾實施的強迫性思想震驚,于文化精英而言,是一種居高臨下的訓導,對大眾而言,是一個被動的解放過程,而且啟蒙的過程往往需要借助聲勢浩大的造勢運動,所到之處,意識形態(tài)就會劇烈動蕩;由于文化反思已成為一種集體無意識,文化自覺表現(xiàn)為社會大眾主動自覺的、平等溝通的行為和過程,它既不是少數(shù)人對于多數(shù)人的事情,也不是精英對于庸人的事情,同時,它無需刻意推行激進的行動,而其文化效果的力度與向度在悄然之間達到一種理想狀態(tài)。因此,簡單地把文化自覺與文化啟蒙等同起來是不妥的。
但是這兩個概念確實具有相互關聯(lián)的方面。從思想解放的全局來看(在康德的意義上),文化啟蒙也是一種文化自覺;從生成過程看,沒有文化啟蒙,文化自覺步伐就要遲緩得多;從生成的條件看,文化啟蒙甚至是文化自覺所不可或缺的前提;從所處階段看,文化自覺是文化啟蒙的高級階段,至少是較為成熟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