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有20多年的黨齡了,但我沒想到自己會與十七大黨代表有如此密切的關系:經過層層推選,我成為寧夏35名“十七大黨代表”候選人之一, 最后又在“優(yōu)中選優(yōu)”的“差額”選舉中被無情地“差”掉了。
回顧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長達8個月的十七大黨代表推薦選舉過程,真可以用“出人意料”“峰回路轉”“大起大落”“感慨萬千”這些詞語來形容。
出人意料
這對我來說,是一次完全被動、“身不由己”的人生經歷。
去年11月份的一天,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一位處長在一個活動中告訴我,他所在的黨支部推薦我為“十七大黨代表”的初步人選(我的黨組織關系在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我聞言一笑置之:因為我覺得這是不可能的。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機關黨委下屬十幾個黨支部,每個黨支部都有許多優(yōu)秀黨員,可供推選的人很多;而我自己實在是太普通了,況且我的人事關系又不在寧夏,而一個黨支部的意見又能起多大作用?怎么就會輪上我?
按照自治區(qū)區(qū)直機關工委的要求,每一個廳局級單位可推薦一位廳級領導、一位基層工作者。沒想到,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系統(tǒng)的多數黨支部竟推薦了我,我成為宣傳部系統(tǒng)推薦的唯一的基層工作者。下一輪,區(qū)直機關工委根據各部委廳局推薦的人選進行初步篩選,然后把經過篩選的名單再發(fā)到各部委廳局,讓全體黨員按新的名單進行遴選。這一輪選舉后,新聞、宣傳、出版、社科等部門還剩9位人選,最初推薦的許多人已被淘汰。緊接著,進行了第二輪選舉,9個人篩選為4人。區(qū)直機關工委把這一名單又發(fā)到100多個區(qū)直機關單位,讓他們組織全體黨員從中再確定一個人選。 也就是說,宣傳、新聞、出版、社科口的4個人只能產生1人。4個人當中,就有我十分熟悉并且十分佩服的同行。沒想到,我竟再次從4個人中勝出,成為寧夏這方面的唯一人選。這可是區(qū)直系統(tǒng)眾多黨員的信任?。〔簧偃苏f:“你是新聞宣傳方面的唯一代表,我們都很關注,也相信你能選上!”
“三上三下”、反復推薦、逐級遴選之后,就是組織考察,時間是在去年11月底到12月初。先是區(qū)直機關工委的考察,接著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再次考察。在兩次考察中,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的領導和我所在黨支部的同志都給予了積極配合。緊接著,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的同志為整理我的材料,又多方調查、反復核實,嚴肅認真,一絲不茍。即使我認為一個不太重要的獎項,他們也給予密切關注,不肯忽視。
當這一切工作完成之后,有很長時間都沒有人再對我談起此事。直到3月5日,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的同志才告訴我:自治區(qū)黨委常委會按照中組部提出的比例要求,對自治區(qū)8個選舉單位推薦上來的41位人選進行了“圈選”,從中確定33人為十七大代表候選人初步人選。這個人選,不論是生產、工作一線黨員,還是少數民族黨員、女黨員,比例均符合中央規(guī)定的要求,而我則可能因為幾處不沾邊,被劃在了“圈”外。至此,我那顆曾經懸過的心算放下了,我非常坦然地接受了這個結果。只是為有關人員前一段時間為我所做的一切都因此變成了無效勞動,感到內疚。
峰回路轉
孰料,5月28日,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的同志突然給我打來電話,再次核實我的情況。我感到詫異:“我已經被‘圈’掉了,了解我的情況還有用嗎?”對方并沒有明確回答我。我想,也許組織部只是為了備案,也就沒再問。直到6月6日自治區(qū)第十屆黨代會開幕,我作為采訪大會的記者到會,有關部門一位負責人向我表示祝賀時,我還是一頭霧水。原來,曾在寧夏擔任過政府主席的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白立忱同志要在寧夏選區(qū)選舉。此外,經過寧夏的積極爭取,中組部同意再給寧夏增加一個黨代表名額。這樣,寧夏需要再增加一名候選人,自治區(qū)黨委常委會決定從曾圈選掉的人中挑選一人為候選人。經過研究,我被確定為候選人。自治區(qū)黨委還把我的情況上報中組部審批。
有關人員告訴我,上次被“圈掉”的人除我以外,還有7個人,其中有獲得自治區(qū)政府30萬元重獎的水稻專家等杰出人物。所以,這次增補我為候選人相當不易。
雖然只是補選我一名候選人,但自治區(qū)黨委仍然嚴格按程序辦事,并沒有因為人少而省掉哪一道程序。
后來,一位知情者告訴我:5月28日,自治區(qū)黨委召開九屆全委會,決定十屆黨代會的日期、議程時,還安排了一項內容,就是對我的候選人資格進行表決。但是,當時中組部對我的批復還沒有下來,全委會不得不暫時休會等待,但一直等到下午四點半鐘也沒有收到批復,只好宣布散會。兩天后,中組部批復下來了,自治區(qū)黨委全委會幾十名委員又專門開了一次會。會議只有一個議程,就是對我進行投票表決。結果,到會的黨委委員全票通過了對我的提名。這樣,我便成為寧夏十七大黨代表的最后一名候選人。為我一個人,專門開一次全委會!此事很快便成為當地一條廣泛傳播的“新聞”。
自治區(qū)黨委對我寄予如此厚望!這讓我誠惶誠恐,我的心里充滿著感激。
大起大落
不料,命運好像又和我開了一次玩笑: 6月8日,寧夏十屆黨代會在進行分組預選時,竟把我差掉了!當天我卻毫不知情。 6月9日上午,當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的同志受上級領導委托,向我通報預選結果并做我的思想工作時,我坦然地說:“沒什么。總會有人落選的。況且,差掉了我,別人就不會被差掉了?!鳖I導聽我這么說,放心地笑了。
這樣,6月9日下午的大會選舉,就變成了毫無懸念的等額選舉,而我與另外4人的名字已不在名單之上了。
我怎么會被差掉呢?很多人都對這個結果感到不解、表示遺憾。事后,有人向我分析了我被差掉的原因,我才清楚我面對的差額形勢:生產和工作一線13名候選人,只能產生10名黨代表,必須差掉3人。13人中有6名婦女,只有都選上才能達到中央要求的比例,這就意味著7個男候選人必須差掉3人,差額比例超過了40%!這7人中,有3人是為寧夏做出重大貢獻的大型國有企業(yè)的董事長或總經理,有兩位是杰出的回族代表,有兩位是受過國家獎勵的功臣和專家,有一位是曾被人事部、國家計生委聯合表彰的回族基層計劃生育專干,再一個就是我:什么比例都占不上、又是最后補入的候選人。且其他候選人多為寧夏十屆黨代會代表,而我不是,這個不利因素也是不言而喻的。還有,自治區(qū)黨委為配合“十大”召開,在《寧夏日報》開辟了“塞上群英”欄目,集中宣傳各界杰出人物,我也被列入其中。按《寧夏日報》的預告,報道應在選舉前全部登出,但由于版面緊張,對我的報道推到了選舉之后,成了“馬后炮”。 結果,我就成為被差掉的三個人之一。
現在回頭看看,在寧夏的十七大黨代表選舉活動中,我是走得最遠、也走得最曲折的落選者。
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一位領導在我落選后對我說:把一個中央新聞單位的駐地記者,推薦為十七大黨代表候選人,這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不會有第二人。這也是我們對你的評價。雖然你落選了,但我們對你的評價一點也沒有改變,不會因為你的落選而有所降低!
也有人說,你給新聞界、給記者爭了光。我說:“何談爭光?這樣的結果,讓我愧對所有支持過我、幫助過我的人。是我對不起大家了!”
感慨萬千
如果忽視過程、只看結果的話,我的一切似乎都不值得一提:因為我畢竟沒有選上,沒有成為十七大黨代表!但是,這8個月中所經歷的一切,是那樣難忘,讓我內心充滿著感激!我感謝自治區(qū)黨委宣傳部的許多黨員,是他們最初推薦了我,對我寄予厚望;我感謝宣傳部的各位領導,是他們集中了大家的意見,把這個寶貴的機會給了我;我感謝區(qū)直100多個部委廳局的上萬名黨員(可能不止此數),是他們讓我從眾多的人選中脫穎而出;我感謝兩次對我進行考察的工作人員,他們認真負責的精神讓我敬佩;我感謝區(qū)黨委宣傳部、中央臺駐寧夏記者站等單位熟悉我的同志,是他們如實地向組織介紹了我的情況;我感謝為我整理事跡材料的同志,他們的工作態(tài)度特別值得我學習;我感謝區(qū)直機關工委、自治區(qū)黨委組織部許多領導和工作人員為我付出的辛勤勞動;我感謝九屆自治區(qū)黨委所有常委和所有委員對我工作的充分肯定;當然,我最感謝的還是《光明日報》的領導和同志們,我的每一點進步都與他們的幫助密不可分,我的每一篇稿件上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和智慧。正是這些支持,才使我在寧夏有了一點點成績……
感激,感激,還是感激!我很難用語言表達我的感激之情。如果說遺憾的話,就是我還不夠優(yōu)秀,在最后時刻被差掉!別人替我表示惋惜,我自己心里也有一點酸楚。
一分遺憾,與九分感激相比,在我的心中所占的分量很輕很輕。用不了多久,我就會忘記遺憾,心中只留感激。
但是,我不會忘記這段人生經歷,更不會忘記所有人的理解、支持、幫助和信任。我無以回報,只有更加努力工作。
(作者單位:《光明日報》駐寧夏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