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績這么差?”教師對家長橫眉冷目。
“這學生你是怎么教的?你還有臉質(zhì)問我!”家長對教師一臉怒容。
“說!你是怎么學習的?我為你操心費力,你就學成這樣?你對得起我嗎?”家長開始追究孩子的責任。
“我教過那么多學生,就沒見過你這樣的,怎么教都教不會。你讓我說你什么好!”教師也開始追究學生的責任。
“我……我……”學生一臉茫然,一臉無奈,一臉委屈,不知道說什么才好。
因為學生成績一直上不去,任課教師請來了家長,教師和家長都想追究別人的過錯,由此引發(fā)了如此這般激烈的爭吵。
長期以來,面對成績差的學生,很多人(教師、家長)或為緩解自身的壓力,尋求“自我保護”;或為顧及臉面,證明自己行、自己負責,總是習慣于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這種做法實際是一種自私的行為,也是沒有效果的行為。面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教師和家長的正確做法應當是一致的,那就是理智地分析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找出學生成績差的原因,然后對癥下藥。同時,教師和家長還要在相互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礎上,以心平氣和的態(tài)度,以幫助學生成長和提高為目的,多在自己身上查找原因,找到自己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實實在在地把自己的失誤找出來并加以改正,把應負的責任義務履行到位。倘若如此,“過”也就不辯自解了。
(作者單位:北京市門頭溝區(qū)青年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