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聽甄珍講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是一種享受。只見她隨著故事內(nèi)容,時而微笑,時而皺眉,講到動情處還落淚,甚至泣不成聲。可是她的一顰一笑都那么真誠,讓聽者情不自禁為之動容,或隨她會心一笑,或隨她熱淚盈眶。
看甄珍的教學案例,記者不由贊嘆,甄珍的教學不是技術,而是高超的藝術,她的每一堂課都似不事雕琢,有行云流水般的流暢與自然;知識和品德培養(yǎng)親密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渾然天成。
說到這些,甄珍說要感謝她的小學班主任,是他們使自己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了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智慧;要感謝實驗一小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文化氛圍滋養(yǎng)了自己;還要感謝每天入睡前床頭燈下書香浮動、茶霧輕揚的生活,使她在博覽群書中沉醉、思考、積累,拓寬了視野,提升了思想的高度。
甄珍說:“我認為‘師愛’應該具有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這種愛不僅僅是師德修養(yǎng)和樸素的教育情感,還應當是從教者文化素養(yǎng)、人生態(tài)度和教育能力的真實寫照,我把它稱之為真愛?!?/p>
或許,這樣的真愛,就是甄珍的追求,也是甄珍的教育藝術所達到的境界。
名師故事
“荊棘鳥”和“水痘”——教學生學會愛
學生說:“不管是講課,還是和我們說話,甄老師總是不時地一邊笑著,一邊用眼神來跟我們交流。每當看到她的微笑時,我都會從心底油然而生一種安全感,仿佛在感受著媽媽的呵護?!?/p>
其實,讓學生感受愛,理解愛,接受愛,這還只是甄珍“愛的定義”的一部分。她說:“孩子的心像一片廣袤的土地,老師把愛的種子撒到這里,便會收獲尊重、關心、寬容和同情。我要用自己的真愛喚醒孩子愛的意識,讓他們學會感謝愛,給予愛,奉獻愛?!?/p>
剛剛接了六年級新班不久,班上的一個孩子就被診斷出患了骨癌。甄老師了解到情況后,當天就趕到他家,邊安撫家長和孩子,邊幫助聯(lián)系醫(yī)院,尋找專家再次為孩子會診。住院后,孩子情緒低落,不配合治療,對新班主任更是置之不理。過節(jié)了,甄老師放棄了和家人度假的機會來到醫(yī)院,把《荊棘鳥》這本書作為特殊的節(jié)日禮物送給他,在孩子的病榻旁,為他娓娓地講述書中凄美的故事,講述故事中蘊涵的人生道理。終于,孩子抓住了這本書,也握住了老師的手。從此,師生的心貼近了。接下來,甄老師帶領著全班同學和他一起感受堅強……這一年的冬天,孩子手捧甄老師和全班同學簽名的新年賀卡,帶著對美好生活的滿足和眷戀,無悔地度過了人生最后的時光。送別他的時候,大家把《荊棘鳥》這本書永遠留在了他的身邊。這一切,喚起了全班學生對生命的關注、理解和感悟,也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珍愛生命,更加懂得關愛他人了。
小寧是班里的小干部,不僅學習成績好,其他方面表現(xiàn)也不錯,深受師生們喜愛??墒怯幸惶欤粋€剛出過水痘的學生悄悄告訴甄老師:“小寧說我是病毒,帶領大家遠離我?!蹦翘熘形纾缋蠋煱研幷襾?,讓小寧回憶起自己患病住院的經(jīng)歷——老師頂風冒雪去看望她,把同學們的問候錄音送到她的病榻前;她病愈歸來,師生熱情歡迎她,主動為她補課……“今天,出水痘的同學回來了,我們該怎么做呢?”聰明的小寧讀懂了老師尚未說出的話。下午放學后,她主動請那個同學留下,給她補習落下的英語知識。第二天,那個同學又來找甄老師,說小寧昨天晚上還在電話里向她道歉了呢。
“溫暖牌毛衣”和“大手套”——教學生學會感恩
那年初冬發(fā)生的事,很多家長都記憶猶新。那天是11月的第二個星期四,正趕上北京少有的大風降溫天氣。晚上下班回到家里,家長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床上擺著自己的毛衣、保暖褲,旁邊還有孩子寫給父母的感激的話語。有的家長還說:“那天晚上一進家門,看到鞋柜里的鞋都被翻了出來,我還在責怪孩子。后來,當他拿出幾雙擦得干干凈凈的棉靴囑咐我們明天穿上,祝我們感恩節(jié)快樂時,我才知道錯怪了孩子。那一刻,我真是高興極了!”其實,這是甄珍和學生們共同策劃的一次秘密活動,主題就“給爸爸媽媽準備‘溫暖牌’衣服”。這次活動,也讓許多家長記住了感恩節(jié)這個西方節(jié)日。
在甄珍的班里,后面的墻上掛著一只大大的手套。這是甄珍帶學生閱讀了《兩只棉手套》這篇文章后,學生自動帶來的。故事講的是松鼠爸爸為了給松鼠媽媽找個溫暖的地方生寶寶,讓松鼠媽媽鉆進了路邊的一只大手套里。新出生的五個小寶寶住進了手套的五個手指里,松鼠爸爸在手套外面為妻兒擋風雪。找手套的小男孩看見了,把另一只手套也送給了他們。小松鼠知道了自己能健康成長,既要感謝父母,還要感謝那個不知名的小男孩。
講完故事,學生們發(fā)現(xiàn),其實自己身邊也有和小松鼠一樣的感動,只是自己不留心,把這種感動忽略了。經(jīng)過討論,學生們決定也用一只大手套,裝下心里的感動。從此,無論老師還是學生,誰接受了別人的幫助,都可以寫下來裝進大手套。漸漸地,大手套里的感動越來越多。對周圍人給予的幫助,學生們更加懂得珍惜了。他們在生活中學會了感恩,學會了感動。
“仁愛”+“智慧”——讀懂學生這本書
甄珍說,讀懂學生,是決定教育行為能否入腦入心的基礎。班主任要具備多種能力,比如: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閃光點,要準確把握他們迷路的位置,要及時關注他們的痛苦與快樂,要認真分析事情背后的成因,要捕捉他們?nèi)秉c中可愛的一面……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心中裝著所有的學生,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可出現(xiàn)“教育的盲區(qū)”。
三年級的小東大腦發(fā)育不良,智力水平還停留在幼兒階段。一課生字學完,十二三個中他只能認識一兩個。孩子的爸爸失望地說:“就這樣讓他跟著吧,您也別為他費心了?!笨墒钦缋蠋煕]有放棄。她給小東制定了特殊的培養(yǎng)策略。了解到小東喜歡看電視,每次試卷分析時,甄老師就用實物投影把空白試卷打出來,創(chuàng)設一個看電視的情境,盡量讓他多聽一點,多看一點。每次學完生字,甄老師都請小東帶著大家讀字,每讀出一個,大家就給他鼓掌,并大聲跟讀。遇到小東不認識的字,大家再一起讀給他聽。為了能在同學面前當好小老師,小東開始主動帶著媽媽讀生字,幫助自己記憶;課堂學習中,他也有意識地聽講,生怕帶大家讀的時候出錯。 漸漸地,小東記住的字越來越多,一次,他的單元測試成績竟然得了91分!
借讀生小飛從外地轉(zhuǎn)來,對新環(huán)境還存在陌生感,況且父親許久不見,家里只有繼母,所以顯得很孤獨、壓抑,做事缺乏信心。在一次周記中,小飛表達了這種情緒,也表達了對遠方爺爺奶奶的想念。在征得小飛同意之后,甄老師讓小飛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了這篇周記,然后請大家給予評價。學生們理解了小飛渴望關愛的需要,在甄老師的倡議下,開展了“我為小飛做導游”的活動,每人向他講一個關于北京或者學校、班級,乃至自己的話題,爭取早日成為他的朋友。學生們有的帶資料,有的帶地圖,有的還邀請小飛到自己家做客。每到課間,小飛的座位周圍總是充滿歡聲笑語。甄老師又向家長提出了調(diào)整家教方法的建議,如每周可以允許孩子打電話問候爺爺奶奶;家長每周騰出一天時間跟孩子一起活動等。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行為干預,郁郁寡歡的小飛變得活潑開朗了,融入了同學們中間。
名師語錄
甄珍談人生——“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攀登,總有一個奮斗的方向,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來,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甄珍談教育——“現(xiàn)代的科學型教育,應該致力于把‘心靈的圍欄’變?yōu)椤撵`的花園’。那就需要用仁愛澆水,用智慧做陽光,去精心養(yǎng)護它,讓它永遠垂著綠蔭,結滿碩果,給孩子們真正帶來成長的快樂和終身發(fā)展的幸福?!?/p>
名師檔案
甄珍,北京第一實驗小學首席教師,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曾獲得“全國優(yōu)秀中隊輔導員”、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北京市“德育先進個人”、北京市“紫禁杯優(yōu)秀班主任特等獎”、北京市“首都勞動獎章”、“全國模范教師”等榮譽稱號,所帶教研組曾被評為“北京市青年文明號集體”,所帶班集體曾被授予“全國優(yōu)秀中隊”、“北京市先進班集體”等稱號,多次在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專業(yè)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多篇論文在國家、市、區(qū)級評比中獲得一等獎。
編輯 付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