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古典詩詞;“空”的含義;品味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7)10(B)—0026—01
“空”字入詩,代不乏人,《詩經(jīng)》中就有“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小雅·白駒》)的吟詠,而后經(jīng)過歷代詩人的探索,積淀了豐富的思想意蘊,承載著復雜多變的情感內(nèi)涵。高中語文課堂常見詩句中,“空”字意義概括起來,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狀寫景物,點染環(huán)境,營造氣氛
在中國古典詩詞中,詩人們常用“空”字來狀寫自然景物,或山、或水、或林、或谷……突出了景物幽深寧靜、空明浩渺、優(yōu)美的氣氛,表現(xiàn)詩歌意境,傳達思想感情。尤其是唐代詩人王維,把“空”字的這一用法發(fā)揮得淋漓盡致。素有“詩中有畫”之美譽的《鳥鳴澗》一詩中,用“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寫春天月夜的空寂幽美境界,詩人以“空”字不僅狀寫了春澗的幽靜,也表現(xiàn)了詩人置身大自然那種寧靜悠閑的心態(tài),情與境和諧統(tǒng)一、相互契合。而《山居秋暝》一詩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反映了自己對隱居生活的愿望。詩中首聯(lián)“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直接點題,交代時間、地點,總寫了山村清幽的風景?!翱丈健奔础坝撵o之山”,詩人寫山,著一“空”字,突出了山中樹木繁茂的景象,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跡,表現(xiàn)雨后的空明潔凈與清新寧靜。而在另一首《鹿柴》詩中,詩人著力描繪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時分的幽靜景象,“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一句,以動襯靜,寫出了“人語”響過,空山復歸于萬籟俱寂的境界。一個“空”字為第二句蓄勢,突出了山的空寂清冷。他的《過香積寺》中“落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句,用一“空”字寫出了香積寺水潭在暮色降臨時的空明幽靜,以及面對此景而聯(lián)想到一個佛教故事,自然產(chǎn)生了“心如止水”、“惟好心靜”之情。
二、抒發(fā)詩人無限感傷的情緒
詩人們在長期的探索中,使客觀世界的“空”上升到思想意識形態(tài)。從此,“空”字不空,它滿貯了詩人的感傷情懷。在大詩人杜甫筆下,“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蜀相》)一句中包含了詩人無盡的感嘆:階臺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為誰而綠,有誰欣賞?隔葉的黃鸝叫得那么動聽,那么宛轉(zhuǎn),可又有誰聽呢?一個“空”字,變樂景為哀情,使數(shù)聲嚦嚦黃鸝,飽含無限凄清、荒涼。同樣,李華的《春行即興》詩云:“宜陽城下草萋萋,澗水東流復向西。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種鳥空啼”,詩中作者抒發(fā)了國破山河在、花落鳥空啼的憂愁情緒?!按荷揭宦贰保唤谷讼氲缴交€漫、鳥聲宛轉(zhuǎn)的佳境,但著以“空”字,而境界大變,成了以樂寫哀,以鬧襯寂,詩人將凄涼的心境寄寓在景物描寫中。宋代的詩人,也承襲了唐人的這一用法。陸游《書憤》詩中“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句,形象地抒發(fā)了詩人深感韶華已逝,壯志未酬的悲憤而又傷心、落寞的感情。一個“空”字,突出了詩人慨然長嘆的失望傷感之情。詩人黃公度在《乙亥歲除漁染村》一詩中有“年來似覺道途熟,老去空更歲月頻”一句,其中的“空”字,表達了詩人想到自己蹉跎歲月、功業(yè)無成時的無限悵惘的心境。
三、寄寓詩人今昔對比的感慨
劉禹錫的懷古名作《石頭城》通篇寫景,以凄涼的筆調(diào)寄寓著國運衰微的感慨。其中“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句,寫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昔日的徹夜笙歌,紙醉金迷之所,已成為一片殘破荒蕪之地。一個“空”字,寓慨很深,在昔盛今衰的對比中,詩人哀嘆故國蕭條、感慨人生凄涼。難怪白居易讀至此不禁嘆曰:“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詞矣?!表f莊的懷古詩《臺城》中,有“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的詩句,詩中“空”字從人們對鳥啼的特殊感受中進一步烘托了“夢”字,寄托了詩人的無限感慨。李白的《江上吟》中,“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句,寫楚王荒淫無道、窮奢極欲,最終招致亡國之禍,當年淫奢的臺榭,早已蕩然無存,只見滿目荒涼的山丘。一個“空”字中,寓今昔對比,令人無限酸楚。嚴羽說:“詩有別材”。其實,詩也有“別語”。詩是語言的藝術(shù),這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一個個字,是詩人在長期的吟詠探索中,從大量語言材料中經(jīng)過比較、篩選而得到的,耗費了詩人大量的心血,正如盧延讓所說“吟安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在多年實踐中,詩人代代傳唱,賦予“空”字以神妙的含義和韻味,這些神韻妙處,都需我們在鑒賞古典詩歌過程中仔細品味,加以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