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學習并不是作為課堂教學的點綴而存在的。如果作為點綴,小組合作便會走過場,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要想使合作學習取得實效,就必須特別注意選準合作的時機。
一、“山重水復疑無路”:獨立思考困難時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許多學習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獨立探索遇到障礙是很正常的。這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生生之間可以相互啟發(fā),實現(xiàn)思維和智慧的碰撞,從而產(chǎn)生新的靈感以解決問題。比如在“工程問題”一課中,我向學生提出一個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芳芳和明明共同分發(fā)一批圖書,如果芳芳先發(fā)5分鐘,然后兩人合作4分鐘即可發(fā)完;如果明明先發(fā)5分鐘,再由兩人合作3分鐘也可發(fā)完。如果兩人一開始就合作,要幾分鐘能發(fā)完這批圖書?”學生經(jīng)過獨立思考,雖然想到可用方程解答,可限于知識水平一時還解答不出。這道題,由于給出的條件較為復雜,且兩種分法之間隱含的關系不易發(fā)現(xiàn),因此頗有難度。于是,我讓學生將條件摘錄、整理、比較,并啟發(fā)他們跳出一般的解題思路,先求兩人的工作效率,從整體上來把握兩組條件,尋找內在聯(lián)系。學生在獨立思考后開始交流。下面是其中一個小組交流的情況。
甲:“我發(fā)現(xiàn)兩組條件中,兩人先工作的時間是相等的。”
乙:“后來都是兩人合作的,第一種情況下用了4分鐘,第二種情況下用了3分鐘。這說明芳芳工作效率低一些?!?/p>
?。骸暗鹊?,我沒聽明白?!?/p>
甲:“我懂了。第一種情況下,合作4分鐘完成的工作量比第二種情況下合作3分鐘完成的多一些,所以前5分鐘芳芳完成的就少一些,工作效率也就低一些。”
丙:“知道這些對解決問題好像沒什么用。我們還是看看能不能把兩種情況綜合起來考慮?!?/p>
此時4個人都陷入了沉思。甲邊思考邊喃喃自語:“都是先單獨做5分鐘,后來都是合作的?!?分鐘后,乙突然一拍腦門:“有了!既然兩個人都是先單獨做5分鐘,那就可以看成兩個合作5分鐘……這又有什么用呢?”
丙:“有!兩種情況下后來不都是合作的嗎?這樣就可以把兩種情況合并起來。”
甲:“噢!對了!這樣就可以看成合作了5+4+3=12(分鐘)?!?/p>
丁:“我也明白了!兩人合作完成工作總量的兩倍用了12分鐘。所以完成工作總量就用了12÷2=6(分鐘)?!?/p>
他們禁不住歡呼雀躍。不難看出,這樣的合作才真的使孩子們體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樂。
二、“眾人拾柴火焰高”:獨立完成低效時
許多知識是建立在學生對大量個別材料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礎之上的。如果安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大量試驗,獲取每一個數(shù)據(jù),課堂教學的時間就會明顯不足,有時也是不可能的。這時采用小組合作既可以保證為學生歸納知識提供更為充分、可信的感性材料,使結論更為準確,同時也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效率,還能讓學生體會到合作的力量。在教“等可能性”時,為了讓學生體驗“等可能性”,我先讓學生每兩人一組拋硬幣并記下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shù),共做20次。然后,每兩小組比較結果并進行匯總。接下來,再請鄰近的兩組合作,收集數(shù)據(jù),匯總成一張表格。這時,請學生觀察表格并在小組里交流各自的發(fā)現(xiàn),請大家猜測:如果把全班的數(shù)據(jù)收集起來,結果又會怎樣?并且當場進行驗證。這樣,原始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就大大增加,實驗結果的可信度也大大增強。學生親身經(jīng)歷收集數(shù)據(jù)的過程,對“等可能性”的體驗也更為深刻。合作學習所發(fā)揮的“眾人拾柴火焰高”的作用也會深深刻印在學生頭腦中。
三、“橫看成嶺側成峰”:個人認識片面時
由于小學生思維方式、思維水平、認知能力和相關經(jīng)驗的缺乏,對一些問題的個人認識往往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學生之間認識問題的角度也有所不同。這時可以考慮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組內成員充分發(fā)表意見,通過有意義的討論和交流,相互補充,生成新的認識。在六年級“平面圖形的面積”復習課上,讓學生討論,如果靠墻圍一段籬笆,怎樣才能圍出最大的面積。討論時,他們有的說應圍成一個正方形,有的說應圍成一個圓形,有的說應圍成一個長方形……這時教師建議小組里每個同學畫一種圖形并算一算面積,然后組織交流,比較用相同長度的籬笆靠墻圍成的空間,怎樣圍面積最大。結果出乎很多同學的意料:半圓的面積最大。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思考:難道學過的“周長相等的平面圖形中,圓的面積最大”這一結論錯了嗎?如果不是,那又該如何解釋?每個小組在激烈的思維碰撞后進行了交流,不僅進一步證實了已有結論的正確性,又對新問題作出了完美的解釋,完善了每個人的認知結構。
四、“吹盡狂沙始到金”:彼此意見不一時
由于學生所處的文化環(huán)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學習經(jīng)驗不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不同的解題方式和策略。所以課堂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學生們各抒己見,提出的解題策略各異,甚至會因為彼此不同意對方的觀點或認為自己的解法更好等而發(fā)生爭執(zhí),這時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時機。小組討論、合作交流會讓問題越辯越明,收到很好的學習效果,學生的個性也從中得到展現(xiàn)。
(責 編辛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