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的成績揭曉了,班上幾名差生的成績明顯的比以前有了進步。這顯著的變化,使班主任感到很驚奇。
原來,在新學期開始,班上的同學參加了學校舉辦的游園活動,平時被同學們視為班上最笨的李明同學意外地在“謎語園地”上大顯身手。事后,班主任鼓勵了李明,夸他“真聰明”,希望他在學習上也能靈活機智,發(fā)揮潛力。這以后,李明的學習成績漸漸有了提高,而且平時跟李明差不多的那些同學也都有了進步。其實,這種現(xiàn)象是心理壓力影響的結果。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就班級集體而言,當一個人與多數(shù)人的意見、行動不一致,或者感覺到自己的知識水平、學習成績和學習方法與別人有差距或其他方面不如他人時,就會在主觀上想象或感受到一種難以忍受的情緒上的威脅,即為心理壓力。這種壓力出于內(nèi)心體驗,并付諸行動。從積極方面來說,心理壓力具有動力作用,它使人振作。從上面的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到,李明學習的進步,明顯地使那些原來跟他差不多的同學感受到了壓力:既然李明能改變原來的形象,那么,原處于同一水平的我們?yōu)槭裁床荒苣??這種動力一旦轉化為行動,其力量是非常大的。
班主任如何運用心理壓力原理來管理班級呢?筆者認為,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點:
一、環(huán)繞總目標設置動態(tài)目標
青少年學生充滿理想,憧憬未來,他們有著極強的自尊心和獨立意識,但是他們又缺乏自控能力,往往在碰到困難的時候就氣餒消極,而且極易受同伴的影響。這就需要班主任在圍繞培養(yǎng)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fā)展的總目標時,按階段設置動態(tài)目標,不斷向全體學生提出新的要求,使他們總有一個新的奮斗方向。
二、根據(jù)學生個性特長進行教育,調(diào)動其積極性
班主任應面向全體學生,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心理狀況、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例如對成績好的同學,要提醒他們防止驕傲情緒,要求他們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而對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長處,使之增加信心。這樣,班級中的每個同學既受到鼓勵,又感到有壓力,從而不斷努力。
三、開展班級內(nèi)各種競賽、交流等活動
青少年學生情緒波動大,他們往往在聽完一場演講或進行過一場比賽后,就熱血沸騰,會以英雄人物或競賽中的優(yōu)勝者來鞭策自己。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活動鞏固和強化學生的這種愿望,并要求他們落實到行動中去。
四、適時找同學個別談話,進行暗示性鼓勵
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當教師有意地對某個學生懷有贊許、期望等傾向時,學生就會朝著教師所期望的目標努力。因而,教師應利用這一心理規(guī)律,適時地找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從而對他們造成一定的壓力,并使這種壓力轉化為學生進步的內(nèi)驅力。
五、充分利用學生群體中“領頭羊”的影響力
“領頭羊”指的是那些有某一特長而在一群學生中具有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學生。青少年學生喜好模仿,崇拜榜樣。教師就應善于從他們中找出在某一方面能起榜樣作用的學生,通過他們?nèi)ビ绊懫渌麑W生,這樣效果往往會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