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意外問題;個性發(fā)展;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7/08-0057-02
第一次教學活動
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理解課文。
師:讀完課文后,你想說點什么呢?
生1:諸葛亮為什么斷定司馬懿不敢攻進城里去?
師: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呢?(預料之中的問題,我暗自高興)
(學生通過感悟課文,這個問題很快得以解決)
師:誰還有自己想說的話?
(我的鼓勵激起大家發(fā)言的積極性,于是“可怕”的一幕出現(xiàn)了……)
生1:諸葛亮去請救兵了嗎?
生2:“這個計策如果失敗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這不是太冒險了嗎?”
生3:“當時諸葛亮害怕嗎?”
生4:“司馬懿是位愛國的將軍嗎?”
生5:“‘鶴毛大氅’是仙鶴的羽毛做的嗎?”
……
(一個個在我教學設定外的問題接踵而來,為了尊重學生的獨特閱讀感受,我引導學生對每一個問題都討論解決,充分發(fā)揮生生互動的作用。)
師:……
課后感觸:
這節(jié)課,我被孩子們一個個的問題包圍著,孩子的思緒也在大家一次次探討中馳騁著。我認為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我們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老師不單是完成指定的教學任務,而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鼓勵學生的求知欲,教給孩子們?nèi)绾握衣纷?。我們應該充分理解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征,使語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緊密聯(lián)系。教師應該從兒童的視角去探索他們的思維方式,真正理解學生,為學生構建“無過錯”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讓每個孩子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張揚。
但從實踐來看,學生問的天南海北,回答的五花八門。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把學生引到對課文的閱讀感悟之中。細細品味,我不禁要問:“學生學會了什么”、“課堂哪有那么多時間來折騰”、“教師的角色在哪里”、“他們的思維得到了哪些發(fā)展”、“課堂教學效率如何體現(xiàn)”……冷靜思考后,我對自己的評價是“熱鬧浮華的表面,空洞無物的實質(zhì)?!?/p>
但我們究竟該如何面對學生課堂上的“意外問題”呢?我決定再找一個班重新來一次。
第二次教學活動
教學環(huán)節(jié):師生互動,理解課文。
師:讀完課文后,你想說點什么呢?
(果真不出我所料,孩子們開始了天南海北的發(fā)問。即使我課前準備了千種預設,但還是出乎了我的預料,但這次我決不能再讓學生牽著鼻子漫無目的地走了。)
生1:“‘鶴毛大氅’是仙鶴的羽毛做的嗎?它是什么樣的?”
師:是的,它是用一種仙鶴的羽毛做的,非常漂亮。你知道諸葛亮在臨戰(zhàn)前為什么要穿得這么瀟灑嗎?
生:這可以迷惑司馬懿,使他容易中自己的空城計。諸葛亮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2:我認為這場戰(zhàn)爭失敗的原因不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而是司馬懿很不尊重自己孩子的自食惡果。
師:你們同意他的觀點嗎?
(支持與反對各半)
師:我首先贊成家長應該多聽取孩子們的建議,不要把我們的話當成是“無聊,幼稚”的看法。但大家想一想,司馬懿只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聽兒子建議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們能從課本上找一找根據(jù)嗎?
(學生很快從書上找到了原因:課本中的最后一段話。)
生:看來諸葛亮真是太了解司馬懿了,他真是神機妙算??!
生3:“這個計策失敗了老百姓可就遭殃了,這不是太冒險了嗎?”
師(一點也不慌):誰能從課本上找到這場戰(zhàn)斗來臨前的情形?
(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抓住“突然”一詞體會當時情況的緊迫性,從而學生把“冒險”一詞換成了“英明”、“果斷”、“臨危不懼”等詞語,深化了對人物的理解。)
……
課后感觸:
這次教學我同樣沒有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和發(fā)言積極性的培養(yǎng),但卻真正喚起了孩子們語文學習的樂趣,學到了真正的語文。課堂上孩子們有朗朗的讀書聲,有發(fā)自肺腑的感悟,不時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課堂顯得開放而有活力。由此我深刻感悟到,課堂上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但如果教師一味地讓學生牽著鼻子走,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又從何談起呢?不可避免,如今的課堂上經(jīng)常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意外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不可回避,但又不可盲目順從,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入到真正的語文學習去。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可能沒有“大師”們“收放自如,開閡有度”的境界,但起碼在“意外”來臨時,我們再不能隨波逐流,任其自然。我慶幸這節(jié)課,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角色定位。
我們的教學應該是真實自然的,不必刻意去求順、求純、求完美。一旦出現(xiàn)意外,我們應該以坦然的心態(tài)去對待,積極思考對策,合理解決和利用,只有這樣,課堂才是活的,教學才是最美的,教學活動才是最有價值的。
【責任編輯:王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