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課堂提問;開放性問題;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7/08-0053-01
不久前,為準備一次市級觀摩課,我選擇了冀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狼和鹿》一課做為授課內(nèi)容。為了使這節(jié)課能夠反映新課標的理念,我作了大量的準備,精心設計了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
當我站在試講課堂上時,我感到胸有成竹。從課前游戲開始,孩子們就帶著巨大的熱情回應著我。我十分順利地將教學環(huán)節(jié)一環(huán)環(huán)展開,我暗自竊喜,看來這次試講一定會大獲成功。我將本節(jié)課一個關鍵問題拋了出來:“誰是造成鹿死林毀的罪魁禍首呢?”問完后,我期待著孩子們熱烈的發(fā)言??沙龊跻饬系氖墙淌乙幌伦影察o下來,孩子們一臉茫然。雖然我點名讓幾名發(fā)言積極的學生來回答,但他們支支吾吾,答非所問,在這種局面下,我只好自編、自導、自演,牽著學生走,倉促將課結束。
為什么孩子們會對這個畫龍點睛的問題如此冷漠呢?我反復思考、琢磨。終于悟出問題的根源在我提問題的方法上??鬃釉唬翰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問題提出來不能激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不能引起他們的共鳴,不能使他們產(chǎn)生主動探究的欲望,那這種提問方法一定是失敗的。
怎樣設計才能激起他們主動探究的欲望,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由他們自己感悟出“不同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道理呢?我大膽推翻原有設計,提出了“潛心默讀課文,劃出讓你感觸最深的句子,并說說讓你的心震顫的理由”這個問題。再上講臺,它就如一枚卵石擊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熱情飽滿高漲,他們從“狼哀嚎著倒在血泊中”;“槍聲響了二十五年”“一切能吃得下的綠色植物都被饑餓的鹿吃完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边@些語言文字中,提取、加工、分析,處理,水到渠成的悟出了生物間相互制約,相互聯(lián)系的道理。孩子們在發(fā)言中時時閃爍著智慧的火花,整節(jié)課精彩分呈。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開放性的提問不僅激活了課堂,還能給學生們搭建自主探究的平臺。這就是我在這節(jié)課中最大的收獲。
責任編輯:王開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