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課堂提問;類型;難易度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07)07/08-0007-01
課堂提問是一種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是師生思想交流的重要手段。它能夠?qū)崟r地反映學生的思維狀況和理解程度;它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較快地掌握知識。
從課堂教學中學生理解知識的進程看,提問可分為以下五類:
1.引發(fā)性問題。新課開始時,教師借助提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空氣占據(jù)空間》一課時,教師拿著一個充滿空氣的透明塑料袋進教室,問同學們想知道這口袋里裝了些什么。
2.疏導性問題。這類問題是對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以及必須掌握的知識(難點與重點)進行提問。
3.探究性問題。這類問題是引導學生就某些內(nèi)容作深入的理解。例如,既然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為五分之一左右,火柴能燃燒起來,那么,如果火柴在純氧氣的環(huán)境中的燃燒情況會怎么樣呢?
4.總結(jié)性問題。讓學生把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小結(jié)。
5.感想性問題。讓學生談談學習后的感想。
針對以上分類,我們在設計課堂提問時,就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重視信息量。信息論原理告訴我們,在一篇文章中每個句子所含的信息量是不同的。有的句子所含信息量大,教師如果能捕捉住這些句子去挖掘,而且抓住幾個點可以形成相當大的覆蓋面。
2.控制難易度。教師提出的問題就如要學生摘桃子,站在原地摘不到,得跳一跳方能到手。提問要有一定的難度,有難度才能刺激思維,讓學生體會到智力角逐的樂趣,當然要難得適度。當然,如果需要解決的問題較深奧、難度大,就可以設計一系列的問題:或以舊探新鋪路搭橋,或同類啟發(fā),觸類旁通,或淺化難點,平緩坡度,化難為易。提問應著力深入淺出,有利于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把握提問角度。提問角度靈活多樣,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培養(yǎng)知識遷移能力。如教學“什么是長方體”時,可以先問:“你們見過像磚塊形狀的東西還有哪些?”學生會很快回答諸如“冰箱、石條、墨水盒”等,再從這些物體中歸納出長方體概念,學生就容易把握了。
4.把握節(jié)奏感。課堂提問應呈現(xiàn)一種快慢適宜,有張有弛的學習氛圍,不能像丟炸彈一樣讓人無所適從??蛇\用“提問——等待——回答——等待——評價”結(jié)構模式構成快慢相宜的提問節(jié)奏,以符合學生思維的間斷性、跳躍性。
5.誘發(fā)學生自己提問。教師應善于創(chuàng)設現(xiàn)實的、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誘發(fā)其主動提問,使之通過收集信息、分析問題、嘗試解決、體驗成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無窮魅力。我們應把學生置于問題之中,鼓勵學生多進行一些符合邏輯的猜想,預測問題解決的方向和趨勢。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他們的回答也是多種多樣,究竟如何應對學生們的答案呢?我們教師應把握住以下幾點。
1.充分肯定正確點。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正確點,我們就應該充分肯定,使其愉快地投入學習過程,因為學生積極的情感投入與他們的學習效果聯(lián)系緊密。如果學生對學習過程及結(jié)果有積極的情感體驗,他們就會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所以,我們應對學生的正確點充分肯定,適時激勵,以激發(fā)其強烈求知欲和高度積極性,使學生一直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并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
2.及時糾正錯誤點。當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點,我們應該及時給予糾正,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鼓勵并幫助他們尋找錯誤點,并分析錯誤原因。在糾正錯誤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積極性,絕對不能對其一味指責、冷嘲熱諷。
3.高度重視閃光點。我們應鼓勵學生求異思維,弘揚獨特個性。當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時,我們應高度重視,發(fā)揚光大,把他們的巨大潛能挖掘出來,引導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fā)展。
4.善于引導分歧點。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不同,生活體驗也存在重大差別,認識問題的程度就不同,對同一問題往往各抒己見。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深入理解這些分歧點,使其能全面把握,達成共識。
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利用課堂提問更好地使學生掌握好所學習的內(nèi)容,更快更深入的掌握要點,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