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冀教版第九冊;一道習題;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9-010X(2007)11-0018-01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shù)學教科書第九冊(冀教版)81頁的第5題:
白布長14米,寬1米,可以做多少塊這樣的三角巾?(不許拼制)還剩多少原料?
相配套的教師用書上答案是:按數(shù)據(jù)計算應該做34塊(也就是白布的總面積除以每塊三角巾的面積)。但因不允許拼制,所以增加的布料(指寬上的0.1米的長條)沒有用,只能做30個。
我認為“增加的布料沒有用”的說法是錯誤的,實事上完全可以做32塊。其做法如下:
第一種(如圖1):用畫一畫、剪一剪的方法把原題的14米縮成14厘米,寬1米縮成1厘米,剪時盡可能地減少剩余,發(fā)現(xiàn)能做32塊。
第二種:(如圖2)
(1)線段a長是0.9×3=2.7(米)
(2)線段b長是0.9-0.1×2=0.7(米)
(3)a與b長是2.7+0.7=3.4(米)
完全可以看出在底長3.4米,高1米的平行四邊形中可剪出8塊三角巾。
(4)有幾個這樣的平行四邊形?
(14-0.8)÷3.4=3(個)……3(米)(頂頭的0.8米先除去)
(5)3個平行四邊形中能剪出三角形巾8×3=24(塊)
(6)右邊剩余部分(上底3米,下底2米的梯形)可以做5塊,左邊剩余部分有3塊,共5+3=8(塊)
(7)整個白布可以做24+8=32(塊)
(8)還剩下原料:14×1-(0.92)/2×32=1.04(平方米)
從上面的做法可以知道,如果白布的長度合適,制作每塊三角巾用布約是3.4×1÷8=0.425(平方米)。教師用書上的方法每塊用布約0.9×1÷2=0.45(平方米)。
這樣會節(jié)約用布(0.45-0.425)÷0.45≈5.6%。
在教學中許多老師按教師用書上的方法解答這道題,既不符合工廠的實際,也有悖于數(shù)學解題的科學性、嚴密性。
【責任編輯:高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