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備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折射出教師的教學理念,呈現(xiàn)出教師教學理想的追求,閃爍出教師的教學智慧和創(chuàng)造精神。備課要做到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設計,并倡導集體備課。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備課;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11-0055-02
備課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加強教學,首先要加強備課。備課包括的范圍很廣,廣義地說,教師閱讀參考書和業(yè)務報刊,廣積資料,以及教師進修自學,平時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覺悟和業(yè)務水平,都屬于備課。狹義地講,備課要備課程標準,備教材,備學生,備教學設計。單從狹義角度講,備課貴在博,善在約。不博講課沒有深度,博而不約則沒有重點。這要求教師要付出大量的艱苦勞動,即所謂的“幾番辛苦一堂課。”具體些說,備課要做到“四要”。
一、要備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是備課的依據(jù),是指導教學的綱領性文件,備課必須準確體現(xiàn)課標的理念,符合課標的要求。新課程的教學目標及價值取向是教師在備課時必須予以體現(xiàn)的。關于目標,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的總體目標,并從知識與技能、數(shù)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等四方面作出了闡述;關于學習的內容,課程標準在每個學段安排了“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四個學習領域,強調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tǒng)計觀念,以及應用與推理能力;每個學段都有具體的學習內容和具體目標以及教學評價建議等。因此,學期初,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明確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教材內容、階段性目標,課程標準中涉及本學期教學內容的教學要求及建議,要結合教材實際、學生實際、教師實際確定教學任務和目標,包括教學總時數(shù)、周時數(shù)、章節(jié)(單元)的教學進度日程安排,相關的實踐活動安排,小結、測試安排,做到“心中有標”。
二、要備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具體內容。教師掌握教材的程度直接影響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備課首先要吃透教材,只有這樣,才能把握教材的知識點、能力點、重點和難點。因此,教師理應先學習所任年級的全冊內容,明確教材的體系結構、編寫意圖、具體的教學內容、目標要求、基本知識、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以及教材使用的困難和有利條件。哪些內容要求理解,哪些內容要求記牢,哪些內容要求熟練掌握,哪些知識要讓學生去經(jīng)歷體驗,哪些知識要精講,哪些知識要聯(lián)系舊知識,哪些知識要靈活運用,哪些知識要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培養(yǎng)哪些能力,運用哪些教具和生活實例,真正達到對教材懂、透、化。絕不能看看課本,抄抄教參,就可了事,也不能一翻教材淺顯簡單而不下功夫去鉆研,到教學時出現(xiàn)失誤。對教材的編排思想和編排體系,對教材的深度和廣度都要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書”。
三、要備學生
“知人才能善教”,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是學習的主體,所以備課必須備學生。在指導思想上,備課要從過去圍繞教師如何教而備,轉變?yōu)閷W生如何學而備,內容必須是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要依據(jù)多元智能理論從多維的角度思考學生。從學生“學”的角度思考,多從學習方法、學習過程的指導上做文章,多從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下功夫,從“三維”目標上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研究如何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樂學、學會、會學。通過課堂觀察、課外輔導、家庭訪問、個別交談、作業(yè)批改、成績考核等方式方法,了解學生對數(shù)學的認識程度,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態(tài)度、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學習方法的運用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等方面的缺漏所在,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備課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根本目的,一切為了學生學習,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做到“目中有人”。
四、要備教學設計
教師是課前教學的設計者,教學過程的組織者。設計教學要做大量的工作,而且是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要在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在新的教學思想指導下,精心設計每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方法。教學設計主要包括明確的教學目標,合理的教學過程,靈活適當?shù)慕虒W方式和方法等。如依據(jù)課型,怎樣啟發(fā)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怎樣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做到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怎樣因材施教,“立足中間,抓住兩頭”,都要考慮周到,認真推敲。還要組織嚴密的課堂結構,課上講多少,練多少,講、練怎樣結合,質疑討論占多少,各個步驟環(huán)節(jié)要安排得有條不紊,使教學不松松垮垮,不浪費分秒。要設計板書,板書的內容、板面的利用要有計劃,并給學生留出一定的板面。教學設計完成后,要進一步熟練,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這樣在教學時,才能做到既受教學設計的“約束”,又不受其“束縛”,不斷創(chuàng)新,授課前達到“心中有數(shù)”。
備課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在新課程理念的落實和新教學方式的實施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過去的教學經(jīng)驗難以借鑒,為此我們提倡集體備課。對教材的重點內容,教研組可有計劃的在教師自備的基礎上,適當組織集體備課,事先定好時間、內容、中心發(fā)言人。發(fā)言后,組織大家交流,集思廣益,使每一位教師都能以一個教學研究的角色置身教學情境中,不斷地實踐——反思——修改——再實踐——再反思——再修改,使備課更適應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從而,既可提高教學質量,又可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做到“博采眾長”。
【責任編輯:高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