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的課程改革,我們要重新認識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所處的位置,為了讓學生喜歡閱讀,享受閱讀帶來的樂趣,教師要加強自身文化素養(yǎng),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傳授閱讀方法,加強閱讀實踐,拓寬閱讀空間,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
關鍵詞:課外閱讀;指導;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010X(2007)11-0031-02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辈⑶沂状翁岢鲂W階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從中可以看出,課外閱讀在語文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時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之網(wǎng)絡、卡通的影響,學生課外閱讀不盡如人意,學生越來越遠離閱讀,讀書越來越少,有些學生甚至在心理上存在懼怕讀書和有偷懶傾向,不讀書、少讀書或應付讀書的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把讀書看成是一種累贅、負擔,體驗不到讀書的快樂。那么,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一、教師要加強自身文學素養(yǎng)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其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蔽艺J為,語文教師博覽群書,其意義不僅在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yǎng),更重要的是發(fā)揮教師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讓學生熱愛讀書,教師首先要愛讀書,情感方面的學習主要靠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與熏陶。語文教師不但要讀經(jīng)典作品,還要多接觸少兒報刊、圖書,根據(jù)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閱讀。
從目前我國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看,要想真正將新課標所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任務落到實處,幫助小學生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養(yǎng),解決教師現(xiàn)存的問題是根本。教師只有拓寬自己的文學視野,樹立起經(jīng)典意識,同時提升整體認識文學作品的理論素養(yǎng)和對文學作品的閱讀指導能力,才能站到相當高度去統(tǒng)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
二、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鼓舞和推動學生課外閱讀的巨大動力。教育家烏申斯基指出:“沒有任何興趣,被迫進行的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意愿?!睂W生有了興趣,才能從內(nèi)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chǎn)生主動需要,才會有閱讀的熱情。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1.滿足學生喜讀欲激趣。目前,書市的書,魚目混珠,老師和家長要密切配合(可以致家長一封信),指導選擇那些適合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健康的書籍來讀。一般地說,小學生最喜歡讀的內(nèi)容是緊張離奇、曲折有趣的,體裁是童話、寓言、故事(民間故事、戰(zhàn)斗故事、歷史故事)、小說(如科幻小說、歷史小說)等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篇幅短小的作品。從年齡上說,低年級學生較喜歡讀以圖為主的動物童話、故事、民間傳說,中年級學生較喜歡讀配有插圖的童話、故事,高年級學生則較喜歡讀歷史題材的傳記、小說等。從性別上說,女生喜歡讀童話、民間故事為多,男生喜歡讀科幻小說、歷史故事、人物傳記。教師要根據(jù)小學生年齡和認知特點,從滿足其喜讀欲入手,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2.介紹讀物激趣。介紹書中人物、內(nèi)容梗概或精彩片斷,激發(fā)“欲知詳情,請看原文”的欲望。
3.評比激趣。搞評比激勵,給予學生以適度的精神鼓勵和“物質(zhì)刺激”,一是有利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表現(xiàn)出來的個性差異,以便采取一些分類指導的策略。我們的評比激勵從兩個層面進行:一個層面是評“作品”,即開展讀書筆記、“采蜜集”等書面作品征集評比和“新聞發(fā)布會”“故事演講”等口頭作品比賽活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分別頒發(fā)不同等次的證書和獎品;另一個層面是,在期末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表現(xiàn)進行綜合考察,評比不同星級的課外閱讀活動積極分子。這樣,既可以表彰先進,樹立典型,又可以激勵其他學生多讀書、讀好書。
三、傳授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要引導學生學會課外閱讀,就要指導學生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方法與技巧。
1.讀書摘記法?!昂糜浶圆蝗鐮€筆頭?!睂W生閱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后,讓他們把讀到的好詞佳句、精彩片段、重要的材料與信息,分類摘抄在文摘卡上。做好讀書筆記,要善于總結。每周都要進行回顧,看看自己摘記的內(nèi)容到底好不好,好在哪里,對自己有什么樣的幫助,在不斷總結中提高寫讀書筆記的水平,使其為我所用,告訴學生讀書筆記要勤做、勤記。
2.速讀、精讀、泛讀法。速讀,顧名思義就是快速閱讀。由于課外閱讀時間有限,學生不可能對所有書籍都通讀,但由于查找資料又必須要讀,這時可對無關文章采用速讀法,略知大體內(nèi)容即可,擷取自己需要的材料。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教師應當把培養(yǎng)學生判斷、選擇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作為重點來抓,逐步培養(yǎng)其快速閱讀的本領。
泛讀,是對一些故事性強、情節(jié)迂回的課外讀物或閱讀價值不高的報刊,粗略瀏覽,明其章節(jié)要義,以豐富學生的認識,蓄積其感知生活的源泉。因此,內(nèi)容廣泛些,不管是動物、植物、歷史、天文、地理,還是本國、外國的都可涉及。
精讀,是對一些名著、佳作或自己喜歡、品味較高的文章,或是自己需要的文章、書刊,采用仔細地研讀??梢髮W生一句一句地讀,對書中的重點詞句、段落進行圈點、批注、反復吟誦,精心品味,領悟其美妙之處。把書中的精華變?yōu)樽约旱闹R營養(yǎng),這樣,學生就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能力、分析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四、加強閱讀實踐,拓寬閱讀空間
1.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特點,以落實重點訓練項目的課文為“經(jīng)”,使學生掌握閱讀方法,以優(yōu)秀課外讀物為“緯”,引導學生運用讀書方法,從而構建“經(jīng)緯”交錯的閱讀教學網(wǎng)絡,促進知識的遷移,使課內(nèi)外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第一,同類輔助,舉一反三。所謂“同類”,即與某篇課文的訓練要求在某一方面是相同或相仿的,如同一體裁,同一主題。教學一篇課文時,就以幾篇同類文章輔助學習。如教學《趙州橋》,可安排學生讀《盧溝橋》。如學習了《驚弓之鳥》,向學生推薦《新編小學生十萬個為什么》。第二,以點帶面,加以擴大。以課內(nèi)學習帶動課外閱讀,兩個“輪子”一起轉,以課外閱讀進一步深化課堂教學內(nèi)容。如學習了《賣火柴的小女孩》,介紹讀《皇帝的新裝》、《海的女兒》等安徒生的童話故事。學習了《景陽岡》,指導讀《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前后的有關章節(jié)。第三,由此及彼,進行比較。將課文與某些文章進行比較閱讀,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掌握讀寫方面規(guī)律性的知識。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比較閱讀《珊瑚島》。學習《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指導學生閱讀《山中送別》。第四,課外促課內(nèi)。有些文章教學之前向學生推薦知識相連的讀物。如教學《示兒》之前,指導學生閱讀有關南宋史實和陸游生平的書籍,在獲取豐富的感性認識之后再來教學《示兒》。學生很容易感受作者的愛國之情。又如教學《電子計算機的作用》,先讓學生閱讀關于電腦方面的文章,學生對電腦知識就有很深刻的了解。
2.閱讀與寫作、聽說相結合。教師可以經(jīng)常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進行再創(chuàng)作,包括續(xù)寫、擴寫、縮寫、改寫或者用日記、讀后感的形式對文章的內(nèi)容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讀寫聽說緊密結合,學生的語文能力很快得到提高。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提供練筆機會,讓學生把從閱讀中得到的知識遷移到小練筆中來,加以運用,哪怕是只用到一個精彩的詞或一句生動的話,也可以抒寫自己的心得、體驗,洋洋成文或三言兩語都行,這對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都很有幫助。我們還可以靈活利用早晨和中午的二十分鐘時間,組織學生練讀、練說:讀優(yōu)美文章,說成語(成語接龍)、說諺語、說生活百味、說新聞趣事。學生在快樂的交流中語言變得豐富多彩,流暢自然,閱讀興趣也與日俱增。
3.閱讀與班級活動、學校活動相結合。為發(fā)揮課外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應,可以結合班級活動、學校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讀書的成功喜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熱情。課外閱讀活動的形式要豐富多彩,可以是專題性的活動,如班級開展“詩歌朗誦會”“板報設計展評”“講故事比賽”等,學校開展 “讀書征文、演講比賽活動”;也可以結合校園文化的建設來進行,以發(fā)揮閱讀活動的綜合效應,如“紅領巾讀書讀報活動”“經(jīng)典誦讀活動”等,并邀請學生家長到校參加活動。這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情況,鞏固閱讀成果,又能調(diào)動閱讀積極性,推動課外閱讀步步深入,這無疑有著課堂教學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