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愛德華·湯普森的倫理激進主義及其遺產(chǎn)

        2007-04-29 00:00:00[英]邁克爾·肯尼
        求是學刊 2007年5期

        張 亮/譯

        摘要:湯普森思想的本質(zhì)是一種倫理激進主義,他不僅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受到英國本土許多社會主義和非社會主義思想傳統(tǒng)的影響。盡管其理論存在某些模糊性,湯普森對政治生活的積極參與,及其對民主辯論的倡導都是彌足珍貴的財富,而其思想遺產(chǎn)的消散既是巨大的理論損失,也是巨大的政治損失。

        關鍵詞:湯普森;倫理激進主義;社會主義;英格蘭性

        作者簡介:邁克爾·肯尼(Michael Kenny),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政治學系主任,從事英國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和政治理論研究。

        譯者簡介:張亮(1973-),男,江蘇徐州人,哲學博士,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哲學系副教授,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

        中圖分類號:B56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7504(2007)05-0009-07收稿日期:2007-05-12

        E.P.湯普森(1924-1993)的辭世讓英國失去了一位最優(yōu)秀的歷史學家和最著名的學者。湯普森的形象橫亙學術與政治兩個世界,在1980年代他成為英國和歐洲反核武器運動的卓越領導者之后,這種情況就更為突出了。因為他的逝世,我們也失去了一位在英國文化中已經(jīng)變得極為少見的“公共道德家”:他是一個從倫理觀念出發(fā)抗議一切國內(nèi)國際不公正事務的人。事實上,他的一些核心理論關切——如他熾烈的愛國精神以及在個人事務與身體政治中培育“德行”的責任感——與20世紀的政治理念相去甚遠,反倒與18世紀后期的政治激進主義更合拍。本文力圖大致勾勒出湯普森思想的基本特征,同時說明:他對特定“德行”觀的倚重,將他與共和思想傳統(tǒng)以及更晚近一些的倫理社會主義傳統(tǒng)聯(lián)系到了一起。也就是說,湯普森繼承并發(fā)揚了自18世紀以來一直激勵著英格蘭激進主義的不服從傳統(tǒng)。這種不服從傳統(tǒng)內(nèi)容豐富,既有宗教性的也有政治性的。

        一、湯普森的倫理觀

        因為出版了一系列專論18-19世紀英國社會史和文化史的著作,湯普森在戰(zhàn)后有閱讀能力的公眾中聲譽鵲起。這些著作中流傳最廣的當屬《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1961年)。這本書實際上超出專業(yè)歷史學研究,深刻影響了眾多學科的研究者。也正是通過這本書,湯普森成了我們這個時代唯一一個既被人文學者也被社會科學家廣泛征引的跨學科大師。

        除了歷史學著述,湯普森還創(chuàng)作了許多關于當代社會和政治問題的雜文和論文。高度發(fā)達的倫理敏感性是把這兩種截然有別的著述聯(lián)系起來的主線。這推動他投身于一個接一個的道德使命和政治使命,創(chuàng)作出了浸透著愛恨情仇與個人好惡的歷史學著作。在湯普森這里,學術爭論常常會在欲置對手于死地的尖刻辯論中不斷升級,這種寫作模式讓他的文學技巧和修辭才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學術爭論尚且如此,政治爭論就更不用說了。但凡讀過湯普森專橫跋扈的《理論的貧困》(1978年)一文的人,有誰能忘記他傾瀉在主要敵手路易·阿爾都塞及其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追隨者身上的那些冷嘲熱諷呢?那些曾有幸看過湯普森私人通信的人都覺得它們是一筆不可小覷的財富,其中既充滿憤怒,也飽含對傳統(tǒng)觀念的詼諧抨擊。

        不過,很遺憾,我們對深藏在這些不同類型的介入活動背后的倫理動機的形成原因和理論資源所知甚少。因為我們?nèi)狈υ敱M的湯普森傳記,以把他的生活還原到他所經(jīng)過的那個動蕩不安的歷史語境中去。也因為對湯普森的倫理觀缺乏理解,所以知識左派容易對他的理論構架中的錯誤——如他的道德主義、愛國主義和反理論主義傾向——發(fā)動隔山打牛式的批評。在《英國馬克思主義的內(nèi)部爭論》(1981年)對湯普森著作的“解構”中,佩里·安德森強調(diào)了湯普森歷史學著作的高水準與他對當代政治發(fā)展的分析的貧乏淺薄之間的斷裂。雖然行文中頗多贊賞,安德森在與湯普森曠日持久的理論爭論和政治爭論的尾聲處得出的結論,或許還是不恰當?shù)嘏で撕笳叩睦斫饬?。因為他為了將湯普森打扮成一個樸素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而將后者身上的“資產(chǎn)階級”雜質(zhì)蕩滌一凈,使他對湯普森的理解極為片面。

        非社會主義的傳統(tǒng)和觀點完全可能對湯普森的著作發(fā)揮更加積極的影響,但安德森的批判卻模糊了這一點。浪漫主義、社會主義、各種自由主義乃至托利主義在湯普森身上所發(fā)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倫理互動和政治互動,引來的常常是人們的曲解中傷,而非嚴肅的探究。因此,把湯普森放置到英國本土更早一些的激進主義理論傳統(tǒng)的語境中重新解讀,將能使我們收益良多。這些英國本土的激進主義理論傳統(tǒng)既有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也有非社會主義性質(zhì)的,它們的代表人物包括托尼、柯爾,當然首先還是奧威爾,以及布萊克、華茲華斯、柯勒律治等浪漫主義作家。

        二、愛德華·湯普森的“形成”

        湯普森生于1924年。他的母親是美國人,父親先后做過衛(wèi)斯里宗牧師、小說家、歷史學家和頗具才華的詩人。1939年,愛德華·湯普森的哥哥弗蘭克——他的生命雖然短暫,但對愛德華卻影響深刻——加入英國共產(chǎn)黨,這個舉動讓全家為之震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開始后不久,弗蘭克志愿參加現(xiàn)役。幾年后,當時還是劍橋大學學生的愛德華追隨弗蘭克加入英國共產(chǎn)黨,然后參加英軍,作為一個坦克部隊軍官在意大利參戰(zhàn)。戰(zhàn)爭結束后,他周游美國,參加激進會議,然后陪伴自己的母親訪問巴爾干。此后,他作為英國青年志愿旅旅長投身南斯拉夫的一項鐵路建設計劃,并在那里遇到后來的妻子多蘿西·達沃斯?;貒?,這對小夫妻定居哈利法克斯。愛德華作為利茲大學校外部的文學講師開始工作,他積極參加當?shù)赜伯a(chǎn)黨的支部活動直到1956年,然后成為羽翼尚未豐滿時期的新左派運動(1956-1964)的領軍人物。他的第二部出版物《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不僅使之成為一名激進學者,而且使之成為一個為道德責任大聲疾呼的公共人物。這就是他直到1993年去世時常常并不那么舒服地扮演的雙重角色。

        對于湯普森在英國共產(chǎn)黨中的“公共”政治生涯以及加入英國共產(chǎn)黨對他作為歷史學家的影響(尤其是參加由道娜·多爾、莫里斯·多布、埃瑞克·霍布斯鮑姆、約翰·薩維爾、拉斐爾·薩繆爾等組成的天才的共產(chǎn)黨歷史學家小組),評論者往往給予了恰如其分的關注,與此同時,卻對造就了他的道德良知和復雜的理論意識的那些力量和人物關注較少。在他的早期生活中,他的父親愛德華·約翰·湯普森和哥哥弗蘭克·湯普森對他的成長影響重大。在其于生命的最后歲月完成的一本書中,湯普森曾回顧過自己的父親和哥哥以及他們對他的影響①。在這些地方,他不再咄咄逼人,而是變得深思熟慮起來,提供了許多有關其人生和理論形成的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最清楚地刻畫出來的一個主題就是他對文化邊緣性與德行的聯(lián)系的理解。

        這可以在他與他哥哥的關系中得到說明,雖然他父親在很多方面對他的影響也很大。1981年,應斯坦福大學之邀,他主持著名的坎普講座,對自己的哥哥、一個在二戰(zhàn)時期負責與巴爾干游擊隊聯(lián)系的英軍聯(lián)絡官生命的最后幾個月進行了再思考。時年23歲的弗蘭克于被捕前6周被空投到巴爾干南部。隨后他協(xié)同一支共產(chǎn)黨游擊隊前往巴爾干中南部建立一塊解放區(qū)。1944年5月,這支小部隊被?;庶h武裝包圍、俘虜,弗蘭克在遭到嚴刑拷打后被處決。

        湯普森的倫理責任同樣因為他自己在公共政治經(jīng)驗過程中遭遇的那些創(chuàng)傷——1940至1950年代陷入英國共產(chǎn)黨內(nèi)的斗爭,前蘇聯(lián)入侵匈牙利,在新左派運動初期遭到的打擊——得到了發(fā)展。在新左派運動初期,他完成了一系列對他本人和其他人來說都很重要的文章,這些文章刊載在他與約翰·薩維爾合編的一份僅在英國共產(chǎn)黨內(nèi)發(fā)行的簡陋的油印時事小冊子(被飽含深意地命名為《思想者》)、新左派刊物《大學和左派評論》與《新思想者》(這也是與薩維爾合編的)上①。若干年后,在提到這些事情的時候,他說道:“33歲那年,我開始進行理性思考。雖然我也曾竭力擺脫這種習慣,但始終未獲成功”[1](Pi)。這些文章集因共產(chǎn)黨的政治墮落而產(chǎn)生的個人苦悶告白,和對社會主義理念的倫理缺陷的廣泛檢討于一身,明白地揭示出了同時期退出共產(chǎn)黨的那些英國知識分子的痛苦反思。

        這些篇什的創(chuàng)作正值他從事自己的主要著作《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的研究和寫作時期。因此,《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這個文本應當在湯普森從自己的個人經(jīng)歷和政治經(jīng)歷中總結出來的倫理結論的背景上被審讀。由此一來,對《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的學術化評論所未曾發(fā)現(xiàn)的許多主題就呈現(xiàn)出來了。不服從的和邊緣化的個人的犧牲和斗爭是該研究中許多敘事的中心。這些人有時作為被放逐的“預言家”——他們以救贖的方式診斷社會疾病和痛苦——出現(xiàn),有時連命都丟了。其他一些時候,他們的斗爭和理念則為特定社會集團的前途和經(jīng)歷提供了戲劇化的包裝。對那些杰出的激進人物的審判和迫害因此成了揭示他們生活的“榜樣”特征的方式:“公眾從哈迪身上又一次發(fā)現(xiàn)了生而自由的英國人所喜愛的那個獨立自主的形象:一個堅強而具有尊嚴的平民,對國家權利表示藐視”[2](P148-149)。他很推崇這些在那些年代的騷亂中喪生的領導者,認為“我們應當把這些人視為英雄”[3](P96)。

        湯普森筆下的男主人公和某些時候的女主人公常常都是些邊緣化的人物,他們聽任自己生活于其中的那些文化價值和文化規(guī)范的引導,不過,他們力圖擺脫邊緣化地位的斗爭卻造就了一種鞏固的道德獨立意識和堅定的自我感。通過對這些人的斗爭的歷史學重建,湯普森探究了強有力的自我感——既為個人也為集團——的出現(xiàn)是如何為強大而獨立的公民的形成奠定基礎的,他堅信這種公民的形成是民主進步的重要前提。他對自我的說明與他的德行觀密切相聯(lián)。因為在他看來,德行是一種或多或少能夠提高而不是始終裹足不前的前進性特性。就像某些前人一樣,他常常把德行表達為兩種矛盾力量——批判理性的嚴格和游戲與欲望的自發(fā)性——在一個個人身上的融合。這源于一種更開闊的歷史洞察力:批判理性會因為人的創(chuàng)造、情感和欲望而變得鮮活和深化。從另一方面看,如果“激情”想獲得“善的”道德目標,就必須聽從合理性和自我理解所強加的結構的束縛和“命令”。在他的歷史學著作和政治學著作中,湯普森一方面拒斥過度學院化的純理論哲學,一方面拒斥過度樂觀的快樂主義的政治運動和政治文化,為防范這種融合的不穩(wěn)定性提供了好的榜樣。因為上述兩種情況都說明了割裂理性與欲望所具有的危險。

        三、德行與公民

        湯普森常常被人指責用簡單化的直接形式討論自由主體,而事實上,他的倫理責任是由既不僅僅是“浪漫的”也不僅僅是“唯意志論的”人的復雜圖景支撐的。個別主體投身于抗拒社會生活中的變遷和強制的連續(xù)性斗爭中。他們永遠要對外部力量——最顯著的就是異化和剝削——和主導性的社會價值觀的內(nèi)化“嚴陣以待”??勺罱K,他們還是要與它們短兵相接,因為個人在內(nèi)心深處終究還保留著必須的道德能力,且受到自我確定性這種基本追尋的驅(qū)策。他在自己的評論中將這些立場形式巧妙地置于莫里斯和浪漫主義作家的信念上:歷史是“屢敗屢戰(zhàn)的人類主體創(chuàng)造的”[1](P88)。

        當湯普森在把這些倫理責任和自己的馬克思主義遺產(chǎn)調(diào)和起來時,他無疑面臨著一個獨特的理論問題:既然他感覺當前條件下的個人與他們的本質(zhì)、其他人是異化的,并且注意到了剝削關系實際發(fā)生于其中的社會關系網(wǎng)絡的存在,那么,個人的道德感能從哪里出現(xiàn)呢?盡管他沒有給出直接的回答,但卻給出了兩個隱含的回答。一方面,他相信,社會進步與合理性在歷史過程中作用的不斷強化深刻地交織在一起。這使意識尤其是自我意識——使個人得以開始超越那些構成必然性王國的力量強加于他們的限制的痛苦過程的自我意識——的變換得以可能。可是,意識并不足以保證道德,盡管個人的良知就存在于意識的附近。就此而言,建立在個人良知基礎上的、不管面對什么結果和誘惑都要堅持的“作證”觀念成為貫穿湯普森歷史學著作和政治著作的一個重要隱寓和迷戀對象。正如科費爾德所指出的那樣,湯普森深入英國不服從傳統(tǒng)之中,這導致他認為個人應當“公開堅持他或她自己的信念……每一個人都有‘作證’的義務,即使這意味著反對宗教信仰和政府、要面對來自朋友以及敵人的敵視與批評”[4](P16)。

        下面這段話出自湯普森發(fā)表在《新左派評論》上的一篇文章,難能可貴地簡要說明了前述各種觀念是如何支持他的社會主義政治責任的:

        我堅持認為,人就站在史前史的終點和自覺歷史的起點的交界處。我們只有鼓起全部勇氣才能超越這個閥限。我并不認為這意味著人類的完美是一個烏托邦神話。因為無階級對立的社會并不是一個任何社會摩擦都不存在的社會。莎士比亞了解的一切邪惡以及德行都將繼續(xù)困擾人類的靈魂……如果人類能夠作出明智的選擇,那么,他們就可以開啟一個相互豐富的新時代,設計出一種能夠讓德行大行其道、邪惡得到限制的社會制度。如果今天想要的證據(jù)似乎否定了這種希望,那么,我們依舊可以抗爭,拒絕成為環(huán)境或我們自己的犧牲品。[5](P36)

        《英國工人階級的形成》研究的是英國歷史上這樣的社會政治語境:在其中,人們可以不受限制地討論各種公共話題;充滿睿智的倫理批判思想茁壯成長;“德行的影響”不斷壯大。在他的腦海中,這樣的場所經(jīng)常處于傳統(tǒng)政治和體制構架之外,為了維護那種“很有哥們義氣的”漫談文化,它們都能夠容忍不同的觀點和持續(xù)不斷的爭論。在其全部研究中,湯普森著力展現(xiàn)這些民主的原型空間是如何被建構成具有公開的原則、得到遵守的規(guī)范和章程的社團或協(xié)會的。該書第一段所描寫的是倫敦一個革命社團的成立會議。通過他的描寫,自覺地受公開章程支配、向所有(男)人開放的社團結合在一起的“生而自由的英國人”躍然紙上,并成為貫穿全書不斷凸顯的主題。對理性思考的漫談形式、不同工人集團之間集體合理性的深化、開創(chuàng)超越國家起源的公共空間并使之合法化的斗爭之間相互關系的重要記述,支撐著這些歷史地推導出來的反思。

        生活在湯普森歷史學著作中的那些理性的和浪漫主義的市民,通過提高理性思考能力,戲劇般地再現(xiàn)了那些調(diào)整自我的內(nèi)省沖動和自我沖動的斗爭。德行是對理性和欲望進行適當“掌控”的結果,它與理性思考、根據(jù)理性認識進行負責的爭論和論證的自發(fā)意愿直接相關。研究者們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德行在湯普森思想中的中心地位,部分原因在于這種中心地位是與他的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尷尬地共存一處的。在大部分情況下,湯普森是用目的論的社會主義未來觀來表達這些責任的。不過,就其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的結構而言,與他的其他政治觀念相聯(lián)系并從各個方面提示這些政治觀念的德行觀實際占據(jù)核心地位。他終其一生都為之追尋的社會主義也因此在這種理想——他堅信——必然實現(xiàn)的范圍內(nèi)規(guī)定了自己的政治表達或“形式”。

        四、“英格蘭性”政治學

        湯普森的這些倫理觀點并不源于抽象的思辨或形而上學的冥思,而是長期研究思考英格蘭文化傳統(tǒng)和理論傳統(tǒng)的結果。然而,因為安德森曾對湯普森的愛國主義的局限性有過批判——安德森將這種局限性一直追溯到英國共產(chǎn)黨20世紀30年代宣揚的進步的民族主義觀,所以人們后來紛紛對湯普森據(jù)說不夠深思熟慮的英格蘭性學說提出了批評。對此,湯普森以沉默對之。這表明他拒絕回應理論左派并不是基于成熟的批評判斷所提出的這些責難。湯普森對英格蘭的描寫,他與英格蘭文化和體制的關系,要比安德森等人所以為的復雜得多。湯普森最初對主體的責任源于一種歷史觀,這種歷史觀構成了行動與力量在不同的民族語境中以完全無法預料的方式實現(xiàn)的聯(lián)合。(他常常與英國混用的)英格蘭的社會和歷史發(fā)展在與其他民族國家進行有意義的比較之前,首先必須按它自己的方式得到理解。20世紀60年代中期,安德森和奈仁曾拋出有關制約英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結構性缺陷的論點,在對此進行回應的時候,湯普森批評了那種要把法國革命當作解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理想模式的觀念,認為這種模式并不適于評價英國獨特的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歷程。因為他堅信英國的制度發(fā)展和文化發(fā)展模式自成一體,所以,它的激進傳統(tǒng)的文化和政治也是自成一體的。正因為如此,湯普森問心無愧地大聲贊美那些曾經(jīng)孕育了普通民眾的經(jīng)驗和抵抗的傳統(tǒng)習俗,雖然他的社會主義同志對此很不以為然。20世紀60年代早期,《新左派評論》周圍的英國新左派發(fā)生分裂,而這也正是其中的一個核心話題。在僅供編輯部成員傳閱的一份內(nèi)部紀要中,湯普森對當時已經(jīng)控制了雜志理論走向的安德森等人的路線進行了抵制,因為他從中察覺到了理論上的國際主義和對英格蘭/英國文化的敵視:

        發(fā)生在這個固執(zhí)、守舊、不善變的島國之外的事件似乎總是更“真實”、更具批判性、更緊急,……我們的確應當盡量掌握第三世界、巴黎、波蘭、米蘭的情況,可與此同時,難道我們周圍就不存在一種正在形成中的、不僅對我們而且對其他人都有教益的話語?這種話語對我們的確有點陌生,我們幾乎不能理解它,因為它用一種我們不再能夠理解的方言在述說。它來自蕓蕓眾生的亞文化,僅僅屬于英格蘭人,也沒有巧言善辯的代言人——在其他成熟老練的人面前,他們都是卑躬屈膝的。

        爭吵的主題很重要。湯普森之所以嘆息,是因為英格蘭話語、民族的激進遺產(chǎn)、根植本土的激進政治觀被人們忘卻了。他對沒有祖國的國際主義知識分子的譏諷,與奧威爾對社會主義知識分子的苛責極為類似。在同樣一份紀要中,他把這種類似性拿出來炫耀了一下:

        我擔心,提前與第三世界陣營站到一起不僅僅是學術的。它同樣有一種沒有祖國的成分在里面,與30年代某些左派知識分子——奧威爾曾諷刺過他們的結果——鼓吹的工運中心主義潮流頗為類似?!F(xiàn)在的潮流似乎不再是模仿“工人階級的”行為舉止和搞窮人崇拜,而是讓自己屬于農(nóng)民革命運動,即放棄自己的“西方性”。[6]

        不管是在對其他左派思想家的猛烈抨擊中,還是在自己的歷史學著作中,湯普森都對偏離本土理論實踐模式的危險性提出了警告。在對雅格賓·約翰·泰爾沃的研究中——該文在他身故后發(fā)表在《過去與現(xiàn)在》雜志上——,他得出了一個當代激進知識分子需要嚴肅對待的教訓:“他是一個前車之鑒,因為要求自己的政治希望和策略盡量深入到其他國家的發(fā)展過程中的那些改革家所冒的風險他都冒了”[7](P138-139)。

        有點不可思議的是,湯普森的“愛國主義”不同于時代對本民族過去的呼喚,而更類似于20世紀90年代之前的愛國主義,那時候,在防御性地回應法國大革命時,英格蘭性還在訴諸“教會和王國”。很多研究者都看到,這種愛國主義在20世紀60-70年代那種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語境中其實根本不能維持,但湯普森頑固地拒絕接受這種批評。不過,對所有這種左派愛國主義的模式缺陷而言,安德森的批判忽視了湯普森對英格蘭的過去的傳統(tǒng)解釋所發(fā)起的空前強勁有力的挑戰(zhàn)。在其全部歷史學著作中,湯普森都在質(zhì)疑“官修”國史的定論和教條,并且再一次像奧威爾那樣,堅信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傳統(tǒng)的核心。對他們而言,1789年革命和1917年革命都不如農(nóng)民起義、英格蘭內(nèi)戰(zhàn)或憲章派騷亂重要。

        湯普森還和奧威爾一起分享了可以被恰當?shù)孛枋鰹椤皩iT主義”的社會哲學。這種社會哲學讓他們對社會集團和個人的經(jīng)驗與文化中的獨特方面,而非關注人類社會的普遍方面的支撐性理論范疇形成了更濃厚的興趣:湯普森用專門的英語寫作,這種英語由“對具體的事例的偏愛……對日常用語的喜好,對形而上學沉思、抽象和系統(tǒng)的理論化的不信任”構成[8](P115)。這種姿態(tài)使得他們都藐視許多現(xiàn)代政治理論和社會理論潮流的總體化野心。

        這種共享的遺產(chǎn)有助于解釋湯普森對不同類型的社會理論化推測和政治理論化推測的猜疑,以及為什么他的歷史學著作會間或流露出“托利主義”的情緒。雖然湯普森依舊堅信,愛國主義應當把公民引向政治不服從,可是在英國,他所采用的方言和論證方式卻呈現(xiàn)出保守黨人的特征。他知道自己這個方面立場的意識形態(tài)脆弱性,可在20世紀70年代以后那些“歐洲懷疑論”文章中,他對這種含混還是頗為自得的:

        我不認為每一代人都能得到很好的教導,就像沒有歷史一樣去行動。我也不能認為它是清白的,并讓它從零開始設計自己的制度。我希望提醒貨幣權利的理論家、大規(guī)?,F(xiàn)代化論者注意柏克所說的話:“通過高歌猛進和他們對自然過程的蔑視,他們被盲目地交到了投機者和冒險家、煉金術士和江湖醫(yī)生手中?!盵9](P2295)

        法國大革命中的現(xiàn)代化論理性主義者之于柏克,猶如歐共體和新自由主義的現(xiàn)代化論者之于他這個20世紀70年代的“生而自由的英國人”,他們表現(xiàn)出來的共同之處是輕松和啟迪。湯普森表達自我的散文風格,他對修辭技巧——諷刺挖苦和夸張——的大量使用召喚出了一種英格蘭式的理論研究風格和對過度理性化與表格化的形式方式的小小敵意,而這讓人想起邁克爾·奧克肖特。正因為如此,政治右派批判家也能在湯普森這里找到共同語言。

        五、找回失落的遺產(chǎn)

        一旦湯普森著作的倫理維度得到揭示,我們就會看到,他身上聚集著不同的,在馬克思主義和浪漫主義這些人們耳熟能詳?shù)臇|西之外的理論傳統(tǒng)和相互關系。他對有德自我的說明可以很好地將他與更早些時代的共和主義傳統(tǒng)以及個人主義思想聯(lián)系到一起。同樣,他浸淫其間的不服從的“非國教”傳統(tǒng)也以重要的方式塑造了他的敏感性。

        因為人們那么不愿意承認湯普森是一個重要的政治思想家和倫理思想家,所以他那些最令人感興趣的遺產(chǎn)統(tǒng)統(tǒng)被人忽視了。其實,他的下列論證特別重要:在英國,民主討論和辯論常常是在規(guī)范的體制化政治之外蓬勃發(fā)展起來的。他不無煽動性地宣稱,正是在人們認為會出現(xiàn)政治的那些地方——中央國家,統(tǒng)治城鎮(zhèn)的社團,貴族的宮殿——以外的偏僻所在,對自我確定和批判理解得更真實的追求出現(xiàn)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英格蘭,就是在教堂、小酒館、住家和那些沒有宗教建筑外觀的宗教場所,自由的思想生活發(fā)展起來了,民主經(jīng)驗出現(xiàn)了。他的政治文章揭示出了一個深層次的責任,即壯大——他堅信——在當今應當重新高舉、并從本土價值觀和語言中重新發(fā)明出來的公民概念。他表明,承擔了許多如今由官僚和精英們執(zhí)行的功能的“古典的”道德獨立的公民觀,是如何可能存在于20世紀后期的激進政治的核心中的。

        以事后諸葛亮的方式看,他的下列企圖同樣很具迷惑性,即把相當古老的——根據(jù)行為與不服從、理性與欲望的和諧來理解的——德行概念更新為公民權的倫理支撐。他的公民概念是一種由最終根據(jù)自己的意識和良知來決定公共事務的、有道德責任感的個人構成的公民形象。有德的公民看樣子具有堅韌而獨立的心靈,以及在經(jīng)歷過抵抗邊緣化后形成的判斷。因此,貫穿其歷史學著作的主題始終是那些普通個人主體,而不是偉人或看得見的領袖,這些普通人一方面永遠掙扎在沖動和必然性兩極之間,另一方面具有自我決定的要求和成為自立公民的欲望。與某些批評家愛貼簡單化的標簽相反,不能簡單地將湯普森說成是前現(xiàn)代化論者或反現(xiàn)代化論者。因為他的倫理理解中也包含對現(xiàn)代性核心中的敵對趨勢的思考。

        當然,支撐湯普森學術和政論著作的倫理觀念在一些重要方面也存在瑕疵。例如,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去解釋英格蘭的文化特性和歷史,并希望將本土激進傳統(tǒng)與其他國家——著名的如法國——的傳統(tǒng)分割開來,而這就使得他的理論和概念詞匯變得貧乏。這種特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滯了他的其他重要理論理念的發(fā)展,例如,他對公民權的說明始終都不夠充分。

        我們看到,他的許多解釋者、追隨者和批評者都可以從他的著作中得出讓人不安的、不同的政治結論,這表明他的著作其實并沒有一條足夠嚴格的政治邏輯。在理論方面,湯普森在對程序民主觀念的追隨和沿著社會主義的方向排除這種民主體系的后果的欲望之間搖擺不定。這里的民主指的就是有理性的、思想獨立的公民能夠協(xié)商一致的那套東西的規(guī)則,和不可預知的那套東西的體系特性和政治特性。他從來沒有徹底放棄目的論,相信集體的自我意識可以通往作為人類解放最高形式的社會主義社會。然而,這是不是社會主義思想的必要組成部分呢?他幾乎始終在回避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決不能因為這些含混和瑕疵而否定湯普森是一個政治思想家和倫理思想家。他比同時代其他英國知識分子更積極地投身各種公共爭論和學術爭論,如關于政治主體的重要性,普通人在形成保障市民社會的連帶的文化聯(lián)系過程中的作用,倫理爭論在政治中的重要性等。直到逝世前,湯普森才不再是核心政治的參與者,并最終承認自己的觀念被風行20世紀80-90年代的學術時尚吹到一邊去了。不過,他所體現(xiàn)的許多理論傳統(tǒng)和特征——對國家不當行為的苛責反對,道德原則在政治中超越直接的功利計算的崇高地位,對超越國家的政治自我活動的自由主義傳統(tǒng)的贊美——在我們時代的公共社會中已經(jīng)衰落了,它們不僅很有意思,而且可能很重要。雖然他的政治學說具有彌賽亞主義色彩,自相矛盾,可能最終無法實現(xiàn),但是,支撐它們的倫理基礎卻源于讓18世紀以來的理論爭論和政治辯論變得生動的觀念和辯論傳統(tǒng)。隨著這個獨一無二的歷史學家和堅韌不拔的公共道德家的逝世,我們看見了這種豐富遺產(chǎn)的解體、消散。俯瞰同時代的政治圖景和理論圖景,這不能不是一個巨大損失。在現(xiàn)時代的著作家中,還有誰能輕而易舉地把斯威福特的嬉笑怒罵、莫里斯的想象力、布萊克的絕望和托尼的倫理信念融為一爐呢?我們時代的公共知識分子中,還有誰能權威性地言說我們政治決定的道德成本,并得到人們的認真傾聽呢?

        參考文獻

        [1]THOMPSON. The Poverty of Theory and Other Essays [M]. London: Merlin, 1978.

        [2]THOMPSON. The Making of English Working Class [M]. Harmondsworth: Penguin, 1977.

        [3]LINEBAUGH. “One and All, One and All” : Edward Thompson (1924-1993) [J]. Left History, 1993, (1).

        [4]CORFIELD. E. P. Thompson, the Historian: An Appreciation [J]. New Left Review, 1993,(201).

        [5]THOMPSON. Socialism and the Intellectuals [J]. University Left Review, 1957, (1).

        [6]THOMPSON.Where Are We Now[J].New Left Review,April,1063.

        [7]THOMPSON. Hunting the Jacobin Fox [J]. Past Present, 1994,(142).

        [8]DWORKIN. Cultural Marxism in Postwar Britain: History, the New Left, and the Origins of Cultural Studies[M].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7.

        [9]THOMPSON. The Secrete State [A].Writing by Candlelight [C]. London: Merlin, 1980.

        [責任編輯李小娟 付洪泉]

        国产91网址|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专区| 蜜臀av国内精品久久久人妻| 在线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美乳色| 国产一区二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一进一出一爽又粗又大| 亚洲av色福利天堂|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网站看黄| 久久久亚洲免费视频网|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久久|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日韩人妻无码精品系列专区无遮 | 91高清国产经典在线观看| av免费看网站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嫩草| 国产亚洲一本大道中文在线| 亚洲色图第一页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久| 激情综合五月| 熟妇的荡欲色综合亚洲| 久久国产成人免费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有| 最近更新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偷久久久精品专区| 国产一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青青草视频国产在线观看| 色婷婷久久亚洲综合看片| 尤物视频在线观看|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 国产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偷任你爽任你| 久久ri精品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级av一区二区| 加勒比东京热中文字幕| 白天躁晚上躁麻豆视频|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人妻人妇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少妇扒开毛茸茸的b自慰| 色吧综合网| 加勒比久草免费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