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必修1)自從2004年5月面世以來,經過各試驗區(qū)的使用,得到教育界的高度評價,堪稱我國中學物理教材中的精品。人說金無足赤,美玉有瑕,筆者在試用該教材時,也發(fā)現(xiàn)了幾個瑕點,故不揣冒昧,與廣大同仁相商。
一、 對速度的表述不科學
在第28頁思考與討論欄目的最后一句中有:“速度快”。該頁最后一行中有:“速度是逐漸加快的”。在物理學中,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物體運動得快,它的速度大,物體運動得慢,它的速度小。因此,對運動的描述有快慢之分,而對速度的描述只有“大小”之分,而無“快慢”之別。
我們知道物理量有兩類:一類是過程量,比如位置的變化,速度的變化,功等;另一類是狀態(tài)量,比如速度,加速度等。對于過程量既有大小之分,又有快慢之別。如:物體位置變化的大小是用位移表示的,快慢是用速度表示的;速度改變的快慢可用加速度表示;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表示等。對于狀態(tài)量只有大小之分,無快慢之別。如:物體的速度由5m/s變?yōu)?0m/s,我們只能說物體的速度變大了或運動增快了,而不能說速度變快了。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的口語里有“速度快,速度慢”的說法,但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不規(guī)范的,也是不科學的。學習物理的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用準確、規(guī)范、科學的術語來描述自然。作為物理教科書,更應該模范地使用準確、規(guī)范、科學的語言來表述。因此建議,應把“速度快”改為“速度大”,把“速度是逐漸加快的”改為“速度是逐漸加大的”。
二、 關于時間與空間的關系不對應
在第40頁的注釋里有:“物體在時刻t的位移等于這時的坐標x”。我們知道,在牛頓的絕對時空觀中,時間與空間是一一對應的,時刻與位置對應,時間與位移對應,也就是說,物體在某一時刻時,就應在某一個確定的位置,有一個唯一確定的位置坐標;在某一段時間內,物體應有一段確定的位移。所以教科書中的表述違背了時間與空間的對應關系。因此建議把該句改為:“物體在時間t內的位移等于這時的坐標變化量x”或“物體在時刻t的位置所對應的坐標為x”。由于位移公式x=vt是反映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規(guī)律的,所以筆者認為,作為說明改為前一句更為貼切。
三、 對加速度與速度改變量的關系的論述不具體
在第31頁科學漫步欄目里第3自然段有:“變化率表示變化的快慢,不表示變化的大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比如……”這里第一句是想說“加速度與速度的改變量的關系”的,第二句是說“加速度與速度的關系”的,后面則是例證。仔細研讀教科書會發(fā)現(xiàn),所舉例證全是說明第二句的,而對第一句沒有絲毫的涉及。由于加速度與速度改變量的關系更難理解,學生普遍感到困惑。作為教科書,更應該在這方面加以詳細說明為宜。因此筆者建議,應在第一句之后加上相應的例子,并予以詳盡說明,或者為論述的條理清晰,體現(xiàn)層次性,也不妨把這兩句各用一個自然段來分別論述。
四、 個別詞語搭配不當
在第48頁第二自然段有:“是什么因素決定一個下落物體的快慢呢?”我們知道“快慢”是來描述“下落”的,而不是來描述“物體”的。所以應把該句改為:“是什么因素決定一個物體下落的快慢呢?”這樣才能與下面的表述(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由它的重量決定的)對應。
在第49頁第二行有:“猜想落體也一定是一種最簡單的變速運動?!薄奥潴w”不是運動,而“落體運動”才是一種運動,所以筆者建議應在原文落體之后加上“運動”兩字。
五、 相似的概念應嚴加區(qū)分
在第21頁練習第3題的第一問和第二問中,問平均速度是多少?由題意,本題無解。
在高中物理里,平均速度、瞬時速度、平均速率、速率(瞬時速率)這四個概念是有嚴格區(qū)別的。雖然它們的外延互相重疊,但它們的內涵涇渭分明。特別是當這四個概念在一起使用時,它們應是確指的,如:平均速度是指某一過程中位移與所用時間之比,平均速率則是某一過程中路程與所用時間之比。兩者的內涵差別很大,尤其是在曲線運動中,兩者的差異更為明顯,所以這里的平均速度應改為平均速率。
配套的教師教學用書在第13頁作了說明:“日常用語中,把平均速度說成平均速率?!比粘I钪腥藗儼哑骄俾逝c平均速度混為一談,這是人們科學意識不強的表現(xiàn)。也由于初中物理概念教學的階段性和局限性,初中時把平均速度定義為路程與所用時間的比值,所以在初中時不去區(qū)分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在高中階段對平均速度又作了新的定義,使平均速度的概念有了質的變化,初中時定義的平均速度其涵義就是高中物理中的平均速率,在高中物理里,平均速度與平均速率有很大區(qū)別,不能再混為一談,當高中物理中出現(xiàn)平均速度時,對平均速度應作新的理解。作為高中物理教科書,應強調概念的階段性,豈能在練習中仍用物理概念的前概念的意義來訓練學生。如果連教科書都不能對這些概念與前概念加以嚴格區(qū)分,那么又如何能讓學生通過學習去把握新概念的內涵與外延,去嚴格區(qū)分概念與前概念。物理概念來源于生活,在物理教科書中使用物理概念時應高于生活,忠于科學,體現(xiàn)概念的階段性。
以上幾點,只是筆者對該教科書的一點不成熟的看法,可能有點咬文嚼字,吹毛求疵。但我認為物理是一門語言要求嚴謹?shù)目茖W,教科書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的第一用書,它對物理知識的表述一定要準確、規(guī)范、嚴謹、科學,不能有半點的疏漏和瑕疵。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我們真心希望該教科書能成為一個毫無瑕疵的極品教科書。
(責任編輯 孫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