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動態(tài)生成教學”不僅是教師依據(jù)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編寫教案,依據(jù)教案組織教學活動,而且是充分考慮師生生命活動、教學活動的多樣性和教學環(huán)境的復雜性來推進教學過程,以教學活動中師生、生生與教學資源的多重組合,教學環(huán)境的不斷變動及教師即時處理多種反饋的方式來決定教學過程。動態(tài)課堂生成過程中,將出現(xiàn)新情景、新問題、新方法、新過程,甚至衍生出新內(nèi)容。而學生在課堂中的個性化生命活動,則是促成課堂生成的關(guān)鍵。如何享受愉快的動態(tài)課堂構(gòu)建之旅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探索,冀望同仁賜教。
一、以大多數(shù)學生所關(guān)注的問題為基點漸進式發(fā)展動態(tài)課堂
例1:《行道樹》——百川匯海的教學
《行道樹》是臺灣著名散文家張曉風關(guān)注自然、禮贊生命系列散文中的代表性作品。作者以物喻人,賦予行道樹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寫出了作為奉獻者的行道樹真實而坦誠的心路歷程。
教學預設:先整體感知行道樹的形象,再理清結(jié)構(gòu),后賞析語言。
實際教學過程:
1.初讀之后,談整體感受時,學生大多從“行道樹是一種的樹”來回答,這不算意外,但發(fā)言的同學十分踴躍,每一個同學都渴望自己的理解不被忽視。于是教者盡可能地記錄并板書:
行道樹是一種自由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快樂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勇于犧牲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樂于奉獻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本應長在高山密林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憂愁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迎接朝陽的樹
行道樹是一種不被人理解的樹
2.隨后,教師請各位發(fā)言的同學記住自己所選用的詞語,再讀課文,來進行舉證分析。
3.又經(jīng)一番交流討論后,有同學發(fā)現(xiàn)許多說法都可以合并,歸類。于是,大家又七嘴八舌地進行了歸類,最終得出結(jié)論:
行道樹:憂愁 痛苦 深沉 (形象)
快樂 無私奉獻 神圣(人生哲理)
這堂課有些百川入海的感覺,自然而又流暢,一氣呵成,連教者自己也沒料到會這樣進行下去,而這種“始料未及”就是課堂動態(tài)生成的特征。
二、以課堂突發(fā)事件為契機推動課堂的重新生成
例2:《感受親情》——教學過程順應偶發(fā)事件的教學
教學預設:綜合性學習課。收集整理有關(guān)材料——通過多媒體展示——交流親情感受——演唱親情歌曲——寫作親情祝語。
實際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教者播放了一首韓紅的《天亮了》,在余音裊裊之時,教者打開多媒體文檔,意在作好上課準備。此時有一位同學指著那篇《我的瘋子娘》對老師說,讓我們看看!老師只好將這篇文章定格到屏幕上,看文章的同學越來越多,越來越靜,當看到結(jié)尾“我的瘋子娘像斷線的風箏一樣飄落到山崖”時,班上已經(jīng)傳出了哭泣聲音。一切就順其自然的發(fā)生了。
2.沒有上課式,沒有導入,教師在一片啜泣聲中,娓娓地講起了一位母親為了阻止別人給自己讀書的兒子制造麻煩而服毒自盡,以死抗爭的故事。在教師的閃閃淚光中,老師說,這個人就是我!全班再次響起哭泣!教師說,有時候,我們不能也不敢說出自己對親人的感激,其實我們多么想把它表達出來!同學們,讓我們來說說我們多年來想說的那一句話,好嗎?
3.接下來,有5位同學聲淚俱下的講述了自己的故事,有講父親遭遇車禍的,有講母親與父親離異的,有講親人關(guān)愛自己體貼入微的——全班大多數(shù)同學在一片哭泣聲中度過了這節(jié)課。
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沒有刻意去按照預設來進行,而是順應了這個偶發(fā)事件。難道感受親情還需要再講別的什么道理?
三、以張揚學生個性為紐帶帶動競賽式課堂生成
例3:《黃河,母親河》——綜合實踐課上的實踐
教學預設:資料收集——小組展示——知識競賽。
實際教學過程:
1.在課堂展示時,有學生甲說,太亂了,很多重復,不如先歸類。教師立即采納,在小組歸類后,又進行了小組與小組之間的再歸類。
2.在競賽開始時,有學生乙說,教師出題考碰運氣,讓我們自己出題考其它小組,互相考,優(yōu)者為勝。教師再次采納。全場歡呼雀躍。
這些活動需要學生大力參與,更需要有學生的領頭人,讓學生充分張揚個性,促成動態(tài)課堂的自然形成。
四、在謬誤處,因勢利導,固其根本
例4:《狐貍與烏鴉》——進入作品的“精神家園”
在研讀了此文后,教師請學生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話音剛落,幾十只小手舉了起來。
生甲:狐貍這么狡猾,騙了烏鴉,我們可不能像狐貍那樣去騙人。
生乙:烏鴉喜歡聽好話,結(jié)果上了狐貍的當。我們不能光聽好話、奉承話,而要想一想,這個人為什么要說這些好話。
生丙:我覺得這只狐貍很聰明,很會動腦筋,我們要向它學習。我叔叔就是因為很聰明,很會動腦筋,才成了百萬富翁。
教師聽了此回答,及時調(diào)整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講了《動腦筋致富》和《騙子沒有好下場》兩個故事,使學生明了什么是真正的聰明,應該把聰明用在什么地方。
學生的感受和理解看似有一定的獨特性,但背離了文本的基本價值取向。教師覺得其中的原因既是價值觀的沖突,又是學生對“狡猾”與“聰明”二詞的內(nèi)涵把握不準造成的,至此教師沒有輕易加以否定,而是通過兩個故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現(xiàn)自己認識的謬誤之處,一笑之間領悟并接受文本的價值取向,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由自主地進入了作品的“精神家園”。
五、在學生費解時,善搭橋,除其困
例5:《孔乙己》——層層深入,在自讀自悟中發(fā)現(xiàn)、生成文本意義。
在投影出示孔乙己的圖像,并很有感情地引導學生通讀全文時,不料,一個學生站了起來。
生甲:《孔乙己》是說孔乙己貧困潦倒,課文中多處可以看到,孔乙己究竟叫什么名字呢?
其他同學就笑了,并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叫孔乙己?!笨墒墙處熡X得這位同學提的問題相當好,就讓學生自己思索,并且反問道:“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嗎?”學生稍一沉吟,回答道:“是綽號?!苯處熅o接著問了一句:“孔乙己讀了一輩子書,為什么會沒有名字呢?”學生面對這“反?!爆F(xiàn)象,沉思起來。
(教師一怔,但馬上鎮(zhèn)定下來,調(diào)整思路)
師:孔乙己姓孔,但是“孔乙己”只是別人從描紅紙上給他取的綽號,他實際上有姓無名,說明他社會地位十分低下。學生們都在靜靜地思考琢磨。
生乙:那么,孔乙己又為什么不去找工作呢?
師:“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又穿長衫的唯一的人”說明什么?
生丙:說明孔乙己的奇特身份:站著喝酒,說明他在經(jīng)濟上和短衣幫一樣窮困;穿長衫,說明他總想保持讀書人的架勢。
師:孔乙己的長衫“又臟又破,仿佛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有什么思想特征?
生?。汉煤葢凶觥傁氡3肿x書人的臭架子。
師:在他看來,長衫再破,也是讀書人的標志,是賣弄學問……炫耀讀書人的身份,所以非穿不可。他的觀念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孔乙己所處的時代,正值清末民初,那是一個大變革的年代,一個社會轉(zhuǎn)型期,但孔乙己顯然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
由于我們的學生還是一個不成熟的讀者,他們的知識、經(jīng)驗、認識與課文的文本意義還存在著差距,教師沒有“當頭一棒”置之不理,而是巧妙地引導學生就瞬間即逝的生成信息中作可持續(xù)探究,為學生在新知與舊知間搭橋鋪路,讓學生在層層深入、自讀自悟中發(fā)現(xiàn)、生成文本意義。
六、在爭論時,及時調(diào)整,順勢而為
例6:閱讀《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無法預約的精彩不期而至
學生甲提出質(zhì)疑:一個孩子在夜里能釣上這條大魚,挺不容易,人和魚誰重要?我覺得不放這條魚也沒多大錯誤。
教師:你能在讀中體驗之后,提出自己的想法,這樣做很好。對于他提出的問題,同學們是怎么看的?”(教師不匆忙表態(tài),而是將問題拋給學生,引發(fā)一場唇舌之戰(zhàn))
生乙:我在讀這段之后,也有同感。本來湯姆放魚是很不情愿的,逼他放魚,是對他心靈上的一個打擊。
生丙:我不同意你們的意見。從課文的最后一段看,湯姆開始不愿放魚,但從“那情景卻一直銘記在他的記憶里,爸爸堅定的話語也一直回響在他耳邊”這句話可見,他不但想通了,而且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魚應該放。
生?。嚎晌覐倪@句話中讀出來的怎么是放掉那條大魚是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生戊:不。文中用了“可是”,“銘刻”堅定的話語,這就是說,湯姆一生難忘的是自己受到的教育。
生己:是的,從課文中爸爸“斬釘截鐵”的話語中,可以知道湯姆爸爸的崇高品質(zhì)──放掉一條魚,培養(yǎng)的卻是遵章守法、誠實可信的好品質(zhì)。
生庚:從這件事上我知道了放魚是小事,做人是大事。我們不能憑一時的興趣和利益而放棄誠實守信的好傳統(tǒng)。
師:同學們的爭論很精彩,對問題的認識越來越明確,感悟也越來越深?,F(xiàn)在大家認為湯姆到底應不應該放魚?
生(齊):放──!
教師尊重學生這個教學的主體,關(guān)注學生閱讀中生成的問題,關(guān)注學生的獨特感悟,把個體的感悟置于群體之中。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熏陶感悟,啟迪思維,明辨是非,從而明確課文的價值取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沒有把標準答案直接拋給學生,也沒有跟著學生的感覺走,而是“欲擒故縱”、“迂回包抄”,殺了一個漂亮的教學“回馬槍”。
許多課堂上的情況,如小動作,小主意,一個手勢,一句錯話,一個玩笑,一次意外……都有可能促成新的課堂結(jié)構(gòu)形式的產(chǎn)生,利用好這些支點,撬起動態(tài)課堂的構(gòu)建,是亟具意義和挑戰(zhàn)性的。
運動——變化——發(fā)展,是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基本命題,也應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思維方法。傳統(tǒng)的、相對靜止的課堂教學,本身并沒有錯,然而,它因循守舊,機械單一,容易使語文教學陷入一種僵化的狀態(tài)。關(guān)注語文教學的動態(tài),關(guān)注語文課堂的變化,使學生“活”起來,讓課堂“美”起來,就能激活語文課堂教學的活力,使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
郭希愚,虞誦南,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