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筆者途經某校門口時,見該校傳達室外掛著一個寫滿字的小黑板,職業(yè)使然,我禁不住停下來看個究竟,原來是一份要求教師必須于某時上交職稱證書的通知。為了引起教師重視,該《通知》最后還特意加上了“否則后果自負”這幾個字。
筆者每次在校園看見最后這幾個字,總覺得有種說不出的滋味,通常出現(xiàn)于偵破片或是《通告》、《公告》的語言,不知怎的卻在中小學校園中頻頻露臉。學校要求教師完成某項任務,會加上“后果自負”,學校發(fā)放《告家長書》,要求家長配合學校開展工作也會加上“后果自負”等等?!昂蠊载摗彼坪醭闪藢W校管理者手中的一柄無堅不摧的利劍。
“后果自負”真的那么有效嗎?筆者以為“非也!”
首先,“后果自負”的頻繁出現(xiàn)體現(xiàn)的是學校人文關懷的缺失。它和學校所擔負的教書育人的使命是背道而馳的。學校是教師、學生共同生活、學習的場所,教育是一項愛心工作,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李希貴在《學生第一》書中就指出:學校要想讓教師對學生關懷備至。學校的管理者就必須對教師充滿人文關懷,以愛激愛。試想。一位整天生活在“后果自負”壓力下的教師怎么能對學生充滿愛心?
教師的工作紛繁瑣碎。社會、家庭的高期望使教師身心均承受著極大的壓力。作為學枝的管理者,不能積極開展活動為教師緩解壓力也就罷了,更不該頻頻以“后果自負”這樣的話加重教師的心理負擔。教師忘記某項工作,絕大多數(shù)時候并不是對工作不重視,更何況是上交證書這類事關教師個人切身利益的事呢。
“后果自負”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學校管理者對教師極大的不信任。對教師切身利益的漠然,反映出的是一種冷冰冰的公事公辦的態(tài)度、是一種只見制度,不見人的居高臨下的管理作風。說白了,“后果自負”的實質就是管理者為自己工作的不到位而創(chuàng)造的一個推卸責任的借口。這樣的管理方式與現(xiàn)代學校要求的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是大相徑庭的,與建設和諧校園的目標更是背道而馳的。
其次,“后果自負”的出現(xiàn)反映的也是管理者管理方法的簡單。作為管理者,既要教師完成工作,又擔心教師不把事放在心上導致完成不了任務,從而麻煩自己、連累自己。怎么辦?那就是和被管理者劃清界限,警告、嚇唬被管理者,你不完成任務你就“后果自負”。作為管理者自己卻從不想想,除了嚇唬是否還有更好的辦法。譬如上交證書一事,我們完全可以把通知寫得風趣一點,人情味一點,如“下午您如果不想多跑趟路,請記著把證書帶來”,或是“下午要變證書了,您記住了嗎?”或是在臨近上班的時間,由負責收集證書的同志給每位教師群發(fā)一條短信“要交的材料,您準備好了嗎?”如此處理,豈不比“后果自負”的嚇唬要好得多?
再次,“后果”真的可以完全由被管理者“自負”嗎?許多的事例證明,無論是對教師、家長還是學生,學校在作出這樣的聲明后,真的發(fā)生了什么事。該由學校承擔的責任。還得由學校來承擔,并不因學校作過這樣的聲明就可以不承擔責任或少承擔責任。可見“后果自負”的聲明也并不具備法律的效力。這樣的“后果自負”在校園出現(xiàn)的次教多了?;蛟S也就沒有誰再把它當事了。
“后果自負”既讓老師,讓學生,讓家長寒心,又沒有什么實質的作用。校園還是請慎用“后果自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