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和諧社會的形成與發(fā)展,離不開公民主體所具有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成教學生作為建設和諧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必須加強其德育教育工作,保證他們能夠早日成才,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和諧社會;成人教育;德育工作
收稿日期:2007—04—11
作者簡介:徐強(1976—),男,漢族,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哈爾濱醫(y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助理研究員,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社會醫(yī)學、心理學、教育學。
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之一是,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良好道德風尚、和諧人際關系進一步形成。同時決定也指出,在堅持協(xié)調發(fā)展,加強社會事業(yè)建設中,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促進教育公平,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工作,提高師生思想道德素質,積極發(fā)展繼續(xù)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社會。從國家的宏觀政策中,我們明顯可以看出,國家對德育工作的重視,不但從學生角度,同時也從教師角度做了要求。只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保障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順利進行。
一、成教學生思想道德的特點
1.思想道德社會化。雖然成教學生在身體發(fā)育上已經基本成熟,表面上看起來達到了社會化,但在心理上遠未達到真正的社會化。他們對社會的認知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不強;好奇心、模仿性強,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和沾染上不良的嗜好?,F(xiàn)在有不少學生沉溺于上網聊天或玩大型網絡游戲而荒廢學業(yè),嚴重影響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導致他們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理想淡化和信仰危機。成教學生在各種社會思潮、道德觀念的影響下,道德文化和精神追求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使他們在面對自己的人生理想時,對未來的世界會感到迷茫。
2.道德價值功利化。成教學生在年齡上,多數(shù)處于20至40歲之間,個體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年齡、工齡、職務、職稱及社會背景不同;社會地位的層次和社會角色不同。①在市場經濟環(huán)境的熏陶下,成教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行為、道德理想呈現(xiàn)功利化趨向,由以互助互愛為主的人情關系為重到以爭取個人的經濟利益為重。
3.道德評價多元化。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新事物的不斷涌現(xiàn),長期以來形成的道德價值觀被打破。成教學生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下,道德評價標準也發(fā)生了變化。目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從而使經濟得到高速發(fā)展。如果德育評價照搬計劃經濟時期的模式顯然是行不通的。市場經濟是為了加快經濟的發(fā)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完全正確的。但是,發(fā)展經濟不是說不要精神文明建設,而是精神文明更加重要,只不過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的。強調物質文明建設,忽視精神文明的作用,其錯誤是把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割裂開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商品經濟的雙重效應,它既能促進人們樹立各種新觀念,也容易誘發(fā)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等錯誤思想觀念的滋生,帶來一定的負面效應。
二、構建和諧社會,對成教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十一五”規(guī)劃提出,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扎實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進一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這是國家在新時期對德育工作提出的指導思想,當然也包括成教的德育工作。對于成教的德育工作的具體要求歸納如下:
1.突出愛國主義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的凝聚力為重點,將愛國主義與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融為一體,與集體主義、振興民族相得益彰。
2.重視職業(yè)良心、職業(yè)道德的培養(yǎng)。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職業(yè)道德,同一時代的不同職業(yè)也有不同的道德要求,道德教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重視職業(yè)道德的教育,培養(yǎng)從業(yè)者有高尚的良心感。
3.培養(yǎng)誠信友愛的精神,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誠信友愛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實的道德基礎,是現(xiàn)代人際關系的一種理想狀態(tài),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客觀要求。
4.要形成具有頑強意志和自主自強的人格,要有獨立思考的思想素質和強烈的責任感,要有自尊自愛的人格意識和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
5.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念,樹立功利原則與道德原則,外在功利價值與內在精神價值的統(tǒng)一。
6.培養(yǎng)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開展工作。要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必須培養(yǎng)學生腳踏實地、苦干實干、勇于戰(zhàn)勝困難、不怕挫折的精神。
三、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改進德育工作的具體措施
1.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寓德育教育于校園文化之中。校園文化,是學校這個群體全部存在方式的總和,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反映著學校的校園風貌、辦學內容、辦學特色,表現(xiàn)于物質精神、內容形式、課內課外、組織制度、師生員工等各方面。②校園文化同社會其他領域的文化一樣具有群眾性,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但同時,校園文化又不具有城市文化的繁榮,鄉(xiāng)村文化的單純與恒久,企業(yè)文化的功利性等特點,它具有不同于其他領域文化的特殊屬性。校園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子系統(tǒng),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觀念通過這一中介影響并決定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道德包含于文化之中,是校園文化的結構單位。因此,加強學校道德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2.加強師資隊伍培養(yǎng),建立一支業(yè)務素質強的德育教師隊伍。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才能學懂弄通馬列主義的基本理論;只有用科學的世界觀作指導,才能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少走彎路,不斷收獲。教師在專業(yè)課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和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教師要有嚴肅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勤奮嚴謹?shù)闹螌W精神,嚴于律己的道德風范,認真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這是加強和改進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加強教師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3.加大教材改革力度,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信息時代,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與更新。科技知識每3~5年就增加1倍,而知識的半衰亡期一般也是3~5年。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內容在數(shù)量上能吐故納新,積極跟進。目前成人教育的課程設置及內容基本上是大學本科的壓縮版,教材明顯落后于現(xiàn)實發(fā)展。目前在教育教學上,教學方法單一,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很少運用案例分析;理論學時數(shù)多,實踐課程少;教學手段依然多是一支粉筆一張嘴;運用計算機多媒體,也只是將書本上的文字照搬到屏幕上,現(xiàn)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所以為了保證德育工作與時俱進,必須及時改革教材,改進教學方法。
4.建立個人—學?!彝ァ鐣Ⅲw培養(yǎng)體系。成教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要動員各方面的力量,齊抓共管,形成強大的“合力”,既要統(tǒng)一個人與家庭的教育管理,也要協(xié)調學校與社會的教育管理,多渠道、多層面地開展工作,建立一個廣泛的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德育教育管理立體網絡,以取得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
成教學生作為和諧社會建設的生力軍,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成教學生要為社會做出貢獻,首要條件是要具備社會主義公民道德,因為公民道德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成教學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項艱巨而責任重大的事業(yè),我們必須完成這個時代賦予的神圣任務。
注釋:
①史喜真,劉愛紅.現(xiàn)階段成人高校德育教育的特點與思考〔J〕.山西職工醫(yī)學院學報,2005,15(3)74-76.
②焦盛榮.校園文化與德育教育〔J〕.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報,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