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實施以來,如何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是每一位教師都需要研究的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或抱定課本不放松,或想走出課本卻又束手無策。學習不是體力勞動,硬逼學生顯然不是辦法。這樣,抓住日常教學中的“靈光一現(xiàn)”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一天,批閱學生日記,發(fā)現(xiàn)平時調(diào)皮又好強的李明明在日記后附著這樣一句話:“老師,考考你:最長的腳。(打一成語)”我略一思索,想提筆寫上答案,可又感覺這樣做不妥,便停了筆。第二天上課前,我征求李明明的意見:“把你日記中這一內(nèi)容在班上透露一下行不行?”他當然同意。于是,在下課還剩五分鐘的時候,師生進行了以下對話:
師:各位同學,昨天李明明在日記中給我出了一道思考題,我一時找不到答案。請大家?guī)兔Γ袉幔?/p>
(學生一聽,老師也有做不出的題目?立刻情緒高漲起來。)
師:李明明同學的題目是,(頓一下)最長的腳,打一成語。哪位同學知道,請告訴我。
(我看了李明明一眼,含笑示意他別急著把答案說出來。)
生:(紛紛舉手)老師!
師:請××同學回答。
生:一步登天。
師:李明明同學,答案正確嗎?
李:是的。不過我還有一題。
師:哦?先給大家解釋一下剛才這題,好嗎?
李:這不用解釋,大家一聽答案就明白了。還是再出一個吧:最遙遠的地方,還是打一個成語。
(很多學生舉手。)
看到學生的興趣這么高,我趁勢引導:“同學們,馬上就要下課了。這樣吧,大家課后研究一下這兩個謎語是怎樣設計的,然后每位同學都依照這種思路去編謎語。下周我們的綜合活動課就來一場比賽,看看誰的謎語編得多,誰的謎語編得巧,好嗎?”
生:(齊聲回答)好。
課后,學生三五成群地討論著剛才的問題。此后幾天,有關成語的話題成了班級的熱點,《成語詞典》成了班級中的熱門工具書。
由此,我聯(lián)想到開學初,幾次三番要求學生去掌握一些成語卻達不到理想效果,不禁頗有感觸:
第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同樣的內(nèi)容,僅僅由于觸發(fā)點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截然不同。開學初學成語,是老師要求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tài),心理上不合作,效果可想而知。而這次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雖然本意不是學習成語,但由于心理上認可,學習熱情被極大地調(diào)動起來,事后的效果也證明了這次簡單的策劃非常成功:學生共制作“最……”類型的成語謎語近千條,最少的制作了十幾條,最多的有一百多條。
第二,有些教學目標,像成語積累、日記寫作、讀書摘記等,看似艱巨繁雜,其實,只要注意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努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就一定能圓滿完成。
第三,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它的發(fā)動點卻在課內(nèi)。成語積累如此,閱讀、寫作莫不如此。只要占領好語文教學的主陣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diào)動學習者的積極性,語文教育大有可為。
現(xiàn)在,班上與成語有關的各種趣味活動接連不斷,沒想到學生日記中的一個小插曲竟幫助我解決了教學中的一個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