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課已走進課堂,可是許多問題還未解決?!吨袑W語文教學》2006年第11期以“選修課:為了語文的深度與廣度”為專題,對選修課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探討,但恕我直言,如果沒有這個欄目名稱,沒有依附“選修”話題的評論分析文章,我真看不出這兩節(jié)選修課的教學與必修課的教學有什么區(qū)別;而讀了戴瓊老師“從‘走近’到‘走進’系列專題教學”的設計,卻感覺頗有選修課教學的味道。筆者認為在選修課的教學中應注意“三多”與“三少”。
一、多整合歸納少逐篇講析
新課標強調:“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边@是選修課教學的綱領。“拓展”帶來的必然是內(nèi)容的廣博與豐厚,“提高”加強的一定是專業(yè)的系統(tǒng)與深化,這決定了選修課的教學要走與必修課不同的路子:在使用教材時,教師應具備對教材進行獨立加工的能力,能找到解讀文本的獨特門徑;同時,要能對教材篩選、補充、整合,形成系列,體現(xiàn)專題特色,從而構建起打上了教師獨特印記的選修課程。因此,選修課的教學應注重系列化的流程設計,注重對多個相關文本同一解讀角度的尋覓,正如戴瓊老師那樣圍繞一個專題作螺旋式探究解讀,以開闊學生視野,細化知識結構,深化閱讀認識,升華思想境界。
比如,蘇教版選修教材《唐詩宋詞選讀》中有“豪放飄逸的李白詩”這一專題,選了《夢游天姥吟留別》《月下獨酌四首(其一)》《送友人》《將進酒》四首詩。這一專題的教學該如何設計呢?顯然簡單理解這四首詩不是終極目的,而借此來熟知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才是根本。為此,可以讓學生圍繞“豪放飄逸”這一核心去通讀四首詩,尋出“豪放飄逸”的情感內(nèi)涵:蔑視權貴的傲氣,高標出世的灑脫,面對離情的磊落,呼酒買醉的曠達。找出“豪放飄逸”的意象設置:迷人的仙境,皎潔的月亮,蕭蕭的班馬,奔騰的黃河。悟出“豪放飄逸”的手法運用:奇特的想象,大膽的夸張,巧妙的擬人。走入“豪放飄逸”的靈魂深處:對生命的珍視與張揚,對人格的維護與崇拜,對世俗的看破與俯視。多角度研讀這四首詩,可以使學生窺一斑而知全豹,借一葦而渡大江。
可是,許多選修課的教學仍是不厭其煩地一篇篇串講,課時緊張,師生疲憊,既沒有寬度,也沒有高度,實在是有悖于課改的精神。
二、多訓練語言少依靠活動
語文課的性質決定了語言訓練的主體地位。有人把閱讀文本分成文章、文學、文化,這種分法是科學而且必要的。人教社2000年版的大綱教材基本依從了從文章作品到文學作品再到文化作品的編排順序,新課標也單設了“文化論著選讀”這一系列。但是,在語文教學中,有一點是不能變的,那就是不論必修還是選修,不論文章還是文學還是文化,離開語言訓練這一主體,就會偏離語文的軌道,就有“自我放逐”(李海林語)之憂。在選修課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值得教師們警惕。
而現(xiàn)實情況是:不少人把選修課等同于活動課,把選修課的教學簡單地擴大為文化熏陶,用看電影、舉行演講比賽、表演課本劇、搞社會調查等活動來替代教學。不可否認,這些都是極為有益的語文活動,符合“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一原則,但這些活動絕不是選修課教學的主體,而只能是教學選修課的輔助性手段。
即使是建立在文本基礎上進行的活動設計,也要本著學語言的原則進行。
比如,戴瓊老師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第三個步驟“體驗與情感表達”的設計,戴老師說“這部分是整堂課的亮點,針對文中作者對雖已長大但尚未成人,即將由黃金時代進入成人的灰色世界的女兒的擔憂,同學們從兒女的角度對父母談談自己長大過程中的真實感受,學會體驗情感和表達情感”。這是一個從讀到寫的轉換練習,是體現(xiàn)閱讀結果和生發(fā)能力的“亮點”環(huán)節(jié)。雖然不能看到戴老師的完整的教學情況,但筆者還是感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施教仍然有些不盡如人意。因為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標是“學會體驗情感和表達情感”,進一步講是“學會像豐子愷那樣體驗情感和表達情感”,但從上面幾個步驟來看,戴老師的前期閱讀教學重在讓學生弄明白怎樣的“人生形態(tài)”,也就是知道“寫了什么”,卻未關注作者是“怎樣寫的”,也就是說未關注作者感受生活與表達情感的獨特方式。因此,恐怕學生在談感受時,還仍然用自己的思維和語言表達方式來思考和表達。如果“走近豐子愷的文學世界”,只是了解了豐子愷的人生觀,而不能從豐子愷的語言表達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那么,我們說“學會體驗情感和表達情感”這一教學目標就沒有完成。我想借此說明的是,任何學習活動不落實在語言的吸收與運用上,恐怕都與語文有些距離。
三、多具體指導少空口說教
選修課的設置打開了原課程系統(tǒng)封閉的大門,“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選修課的教學提供了教學創(chuàng)新的開闊路徑,而要真正在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一理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感到以下做法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給學生設計一個開放性的話題。這個話題是對整合后的課程資源的整體設計,要具有語言訓練的專業(yè)性、專題內(nèi)容的包涵性、文本作者讀者三者之間的對話性和師生展示個性才華的開放性。
給學生提供一個探究的范例。示范是最好的引導,像這種極具個性色彩的探究性解讀,尤其需要教師率先垂范,示學生以尋覓角度、品析文字、表達觀點之法,絕不可依靠一本教學參考書打天下。
教學生養(yǎng)成把閱讀結果訴諸文字的習慣。平日課堂上學生總是用只言片語來表達閱讀瞬間的收獲,這種長期以來的說說笑笑式的課堂現(xiàn)象是造成學生思維膚淺的重要原因,而對選修課的教學來說,其較大的閱讀跨度、宏觀的閱讀話題更需要作深入細致的把握。在這個意義上,寫,就尤其顯得重要。
讓閱讀結果產(chǎn)生碰撞。閱讀結果的交流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閱讀結果的碰撞能引發(fā)學生更深入的思考。同時,教師在展示自己閱讀結果的前提下,有必要對學生的見解分類歸納,駁謬指正,進而引申拓展,并給學生指出進一步發(fā)展的方向。
選修課是更具有語文專業(yè)色彩的課,教學選修課既是對教師的考驗,也是提升教師專業(yè)水平的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