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第四冊《語文讀本》節(jié)選了《天龍八部》第四十一回中的部分文字。在教學中如果能以悠久的俠文化為背景來觀照書中的俠客縱橫江湖的生活,那么,我們的學生定能在閱讀中深化對俠客與俠義精神的理解,提升閱讀武俠小說的審美品味。
中國古代俠客起源很早。從史料里看,中國俠文化源遠流長,其興衰發(fā)展好比長河,經(jīng)歷了幾個大的波折,一般在綱紀不振、秩序混亂的時候俠客較多而世態(tài)祥和、社會安定時俠客較少。學者江子原對俠的產(chǎn)生進行了詮釋:“世何以重游俠?世無公道,民抑無所苦訴,乃歸之俠也?!彼J為專制體制帶來的政治不明,社會黑暗是導(dǎo)致游俠挺劍憤起的根本原因,這是頗有見地的。金庸選擇了北宋末年社會動蕩,西夏、契丹入侵中原,正值國家內(nèi)憂外患的特殊歷史階段作為《天龍八部》中俠客們馳騁才情的背景,可謂用心良苦。因為在動蕩的社會時期,俠義英雄們采用“以武犯禁”,憑一己之武力來解決人間恩怨的方式也就有了道義的合理性。柳亞子詩云:“亂世天教重俠游,忍甘枯槁老荒丘”,金庸是深諳“亂世俠游”之道的。
“信”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極富實踐意義的一項美德,孔子視之為可達到“仁”的境界的五大要素之一。游俠對于“信”的理解與實踐,很純粹也很徹底。游俠一言既出,則駟馬難追。從廣為流傳的“得黃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中,可以想見季布這位大俠誠實不欺、一言九鼎的人格特征。歷代以來,有許多的詩歌,在反復(fù)歌詠著這一激動人心的主題,如梁元帝《劉生》的“任俠有劉生,然諾重西京”,又如李白《俠客行》的“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還如賀鑄《六州歌頭》的“少年俠氣,交結(jié)五都雄。肝膽洞,毛發(fā)聳。立談中,死生同,一諾千金重”等等,這種一諾千金、肝膽相照的豪俠英氣,怎能不令人心馳神往?俠士守信的事例當推《史記》中“季札掛劍”的故事為極致。尚未口允,僅僅心許,而且對方已然辭世,季札仍要不折不扣地執(zhí)行自己心的承諾,這樣的俠士風采實在令人傾倒。金庸在《天龍八部》里通過一系列驚險曲折的情節(jié),讓“信守然諾”的品質(zhì)在大俠蕭峰的身上得以熠熠生輝。心性歹毒的邪教小魔女阿紫,常以毒物傷害無辜,且又多次施放毒針暗算蕭峰,令蕭峰又憎又惱,然而最終蕭峰不但容忍了她,而且始終盡心照顧著她,甚至不惜以身犯險去保護她,究竟是什么促使蕭峰這樣做?尋根究底,原因就在一個“信”字——在至愛之人阿朱臨死前,蕭峰曾允諾照看好她的小妹阿紫。講究信義是俠義精神中相當重要的一環(huán),太史公在《游俠列傳》中這樣評價游俠:“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比绱嗽u價,洵非虛譽。
報德報怨,快意恩仇是游俠的又一重要人格特征。《天龍八部》中的蕭峰,為了報父母的血海深仇,含冤莫白,不惜冒著一路被人追殺的危險,跋涉千里,追查殺害親生父母的“帶頭大哥”。情急之時,蕭峰甚至揚言:“我要殺他全家,自老至少,雞犬不留!”其所作所為流露出的是復(fù)仇之情的強烈與執(zhí)著。魯迅的短篇小說《鑄劍》也描寫了一個俠士復(fù)仇的故事。俠客“宴之敖者”為抱不平,毅然赴死為素昧平生的“眉間尺”報了仇,譜寫了一曲驚心動魄、可歌可泣的俠義之歌。小說《鑄劍》可謂是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的生動注解。
日常豪飲,這是俠客所十分喜好的消遣。千百年來,俠對酒的特別嗜好,已成為一個傳統(tǒng)。清代張潮說:“因花想美人,因酒想俠客?!比藗円呀?jīng)自然而然地將俠與酒聯(lián)系在了一起。西漢大俠陳遵便是一個酷嗜杯中物的人,常常恣意飲食,不醉無歸。以俠客自命的李白更是“一日須傾三百杯”“自稱臣是酒中仙”。宋代焦繼勛、明代宋克也都是酣酒高歌的俠客?!端疂G傳》中有許多俠客飲酒的出色描寫,而其中尤以寫神勇的武松最為精彩。他趁著酒力打死了景陽崗上的吊睛白額大蟲。他還“醉打蔣門神”,“醉打孔亮”,正如他自己所說:“帶一分酒,便有一分本事;五分酒,五分本事。我若吃了十分酒,這力氣不知從何而來?!眰b客飲酒,能平添諸多豪氣。在《天龍八部》第十四回“劇飲千杯男兒事”中,蕭峰連續(xù)喝下烈性高梁酒四十大碗兀自神色自若。《語文讀本》節(jié)選文字中寫到蕭峰于三招之間逼退三大高手,豪氣勃發(fā),一氣飲下二十余斤烈酒,卻毫無醉意。諸如此類的豪飲描寫,書中所在多有。在大俠蕭峰的身上,俠客的這種“酒情結(jié)”得到了更加完美的展現(xiàn)。清末的“鑒湖女俠”秋瑾在《對酒》詩中曾英氣勃勃地說:“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钡拇_,飲酒不僅表現(xiàn)出俠客們無比磊落的烈烈俠風,更體現(xiàn)了他們恣情盡意、純?nèi)翁煺娴囊黄燎橹列浴?/p>
對于傳統(tǒng)的俠文化,我們需要有所揚棄。俠義精神之于今天的存在意義,在于它體現(xiàn)了中國文化勇猛剛強的一面,“豪氣一洗儒生酸”,它是對過于謙退尚柔的傳統(tǒng)主流文化的一種有效調(diào)劑。在現(xiàn)實生活的重壓下精神日漸麻木和沉淪的世人,面對大俠的世界,能獲得精神的安慰與激勵。這或許是《天龍八部》入編高中語文教材的原因之一吧。
任青天,男,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浙江義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