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審題立意又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審題,即弄清題目內涵及相關要求;立意,根據(jù)把握的命題意圖、旨趣,確立文章表達的主旨。審題準確、立意鮮明,寫起文章來就如同車子正常地行駛在快車道上,否則,車子就會偏離方向,甚至南轅北轍。
無論是材料作文、話題作文,還是命題作文,都需要注重審題與立意。審題與立意的方法很多,本文只選取一些常見的例子,從“準、深、新、奇”四個方面進行簡要分析,以期對作文教學有所啟發(fā)。
一、準,抓住材料因素,角度準確而不跑題
[材料1]
王良之弟子駕,云取千里,遇造父之弟子。造父之弟子曰:“馬不千里?!蓖趿贾茏釉唬骸榜R,千里之馬也;服,千里之服也。而不能取千里,何也?”曰:“子纆牽長?!惫世g牽于事,萬分之一也,而難千里之行。
[翻譯:王良的弟子駕御馬車,說要跑千里遠,遇到造父的弟子。造父的弟子說:“(你的)馬不能跑千里?!蓖趿嫉牡茏诱f:“(旁邊的兩匹)馬,是千里馬,中間的兩匹馬也是千里馬。卻不能跑千里,為什么?”(造父的弟子)說:“您的套馬繩太長?!碧遵R繩對于駕御來說,是微乎其微的一件事,卻導致(馬車)不能跑千里。]
[分析]
閱讀這篇文章,可從四個角度立意:1、王良之弟子在走馬之前,認為只要是千里馬便能遠行千里,殊不知卻犯了經(jīng)驗主義錯誤,因為脫離實踐的理論,不能產(chǎn)生生產(chǎn)力。2、造父之弟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但怎樣才能準確地發(fā)現(xiàn)問題呢?豐富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經(jīng)驗是前提條件。3、拉車的馬均為騏驥,卻不能跑千里之遠,何也?環(huán)境與條件制約人才的發(fā)展。4、有人說:做大事者,可不拘小節(jié)。其實,這個觀點極其錯誤,“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套馬繩雖小,卻關乎其大,細節(jié)決定成敗。
[材料2]
人有賣駿馬者,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之知。往見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還而視之,去而顧之。臣請獻一朝之賈。”伯樂乃還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十倍。
[分析]
這則材料可以從賣馬者、伯樂、買馬者、駿馬等角度作如下分析:1、賣馬者。有商品包裝、宣傳的意識,他的聰明之舉表明:“酒香也怕巷子深。”2、伯樂。若因識得好馬而“還而視之”,那其慧眼則令人嘆服;若因欲得“一朝之賈”而“去而顧之”,或又是一匹劣馬,那伯樂的一世英名將要付諸東流。因此,名人一定要慎于言行。3、買馬者。同樣的馬,花少量的錢就可以買到,卻等到伯樂來了、價格上漲之后才買,究其原因,盲目崇拜害人不淺,故而千萬不能盲目崇拜。4、駿馬。駿馬雖有千里之才,如果沒有伯樂“視之”“顧之”,哪能顯示出自身價值;諸葛亮雖有經(jīng)天緯地之才,如果沒有徐庶舉薦,哪能得劉皇叔重用,“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馬好仍需識馬人。
所以,只要能準確地抓住材料中所提出的各個因素,并能從不同角度對材料作整體分析,寫出新意就不是難事。
二、深,把握材料內涵,主旨深刻而不膚淺
[材料1]
①富蘭克林被稱為美國之父,在談起他的成功之道時,他說這一切源于一次拜訪。那是年輕的時候,富蘭克林應一位老前輩之約,老前輩把約會的地點放在一座低矮的小茅屋。富蘭克林來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重重地撞在門框上,額頭上青腫了一大塊,痛得他哭笑不得。出來迎接他的老前輩看到他這副樣子,笑了笑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拜訪我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牢牢地記住了老前輩的教導,把謙虛列為他一生的生活準則。
②有個公司招聘員工,門外排了一個長長的應聘隊伍,每進去一個人,主考官不由分說,凌空劈來一個耳光,問:“這是什么滋味?”幾乎所有人都捂著自己的臉出來了。當然,這些人都落聘了。后來,有個年輕人走了進去,主考官同樣劈來一個耳光,問:“這是什么滋味?”年輕人站直身子,定了定神,他以同樣的速度,同樣的力量,在同樣的位置,給主考官同樣一個耳光。說:“就是這個滋味。”因此這位年輕人被錄取了。
[分析]
如果單從第一則材料著眼來談“低頭”的重要性,把命題范圍限定在“說低頭”,“論謙虛”上,或單從第二則材料著手來談“昂首”的重要性,把命題意旨限定在“說昂首”,“論自尊”上,雖然不是離題甚遠,但卻只做表面文章,其意平平。
對以上兩則材料要找出其內在聯(lián)系,進行綜合分析,揭示其內涵。富蘭克林以低頭抵達成功,年輕人卻以昂起頭顱招聘得勝,這是不是人生的悖論呢?不,其實為人處世的真正的法則是:在擺放我們身處的位置時,我們應該是富蘭克林;在擺放我們心處的位置時,我們應該是那個年輕人。若能以此為主旨,那寫起文章來,便不愁沒有深度。
[材料2]
許多年前,在浩瀚的大海上,出現(xiàn)了令多年漁民也為之驚嘆的壯觀場面:有300多條巨鯨此起彼伏、乘風破浪地向同一個方向追逐、狂奔。群鯨由深海游向海灣、由海灣游向淺灘……最后擱淺在海灘。這是為什么?原來這些巨鯨在追逐沙丁魚,不知不覺被困在海灣的淺灘里。生物學家費里德里克·布朗·哈里斯這樣說:“這些小魚把海上巨人引向死亡,鯨魚因為追逐小利而暴死,為了微不足道的目標而耗費了自己的力量。”有著巨大力量與潛能的群鯨,竟然慘敗在小小的沙丁魚手下。
[分析]
對于這則材料,關鍵在于找出產(chǎn)生巨鯨悲劇的原因,進而提煉出觀點,以下幾點可供參考:①要經(jīng)得起誘惑,不管多么強大,只要經(jīng)不起誘惑,就很可能跌入無可挽回的萬丈深淵。②要有明確的人生方向和奮斗目標,如果目標和方向錯了,就很可能走向衰敗,甚至死亡。③要能夠戰(zhàn)勝自我,不管多么強大,如果不能駕馭自我,就不能保持真正的強大。
三、新,緊扣時代脈搏,觀點先進而不庸俗
[材料1]
在美國西點軍校,遇到軍官問話,只能有4種回答:“報告長官,是?!薄皥蟾骈L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薄皥蟾骈L官,沒有任何借口?!眱砂俣嗄陙恚鼽c軍校為美國培養(yǎng)了3個總統(tǒng)、5個五星上將、3700個將軍,以及無數(shù)的精英人才。讓世人驚訝的是,可口可樂、通用公司、杜邦化工的總裁,均出身于西點。大批西點軍校的畢業(yè)生,在企業(yè)界獲得了非凡的成就。美國商業(yè)年鑒的資料顯示,二戰(zhàn)后,在世界500強里,西點軍校培養(yǎng)出來的董事長有一千多名、副董事長有兩千多名,總經(jīng)理、董事有五千多名??梢哉f,任何商學院都沒有培養(yǎng)出這么多優(yōu)秀的經(jīng)營管理人才。為什么如此眾多的精英來自西點?其實,全部的秘密就在于“沒有任何借口”。
[分析]
對這則材料進行分析時,須緊扣“沒有任何借口”,確立主旨的先進性。
“沒有任何借口”,體現(xiàn)的是一種服從、誠實的態(tài)度,一種負責、敬業(yè)的精神,一種完美的執(zhí)行能力?,F(xiàn)在,它已成為美國無數(shù)商業(yè)精英的行為理念和價值觀,被眾多企業(yè)奉為圭臬。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正需要這種精神。正如《哈佛商來評論》所說:“西點軍校對學生的要求:準時、守紀、嚴格、正直、堅毅,在工商管理學專家看來,這正是21世紀企業(yè)管理所必備的?!?/p>
[材料2]
北大方正的創(chuàng)造人王選,曾對科技領域人才以打獵為喻分過三種類型:一種是指兔子的人;第二種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種則是撿兔子的人。指兔子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進行科技攻關的人,撿兔子的人就是讓科技在經(jīng)濟領域產(chǎn)生效益的人。有人曾笑問王選屬于哪種人,王選說:“我屬于第二種,其它兩個方面是我的弱處?!?/p>
[分析]
在許多功成名就的大人物中,很少有像王選這樣自暴弱點、自我貶損的人。但令人感慨的是,王選的做法不僅使他本人成為了中國的比爾·蓋茨,也使他的北大方正公司成為了世界知名企業(yè)。示弱,不是軟弱,而是一種睿智、一種人生的清醒劑。強者的示弱是急流勇進的另一種表現(xiàn)形式,同樣是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所需要的優(yōu)秀品質。
四、奇,運用逆向思維,立意奇巧而不俗套
[材料1]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后,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以之行。獸見之皆走?;⒉恢F懼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分析]
“狐假虎威”的故事婦孺皆知,狐貍仗勢欺人,一直為人們所不齒,從常規(guī)角度分析這則寓言,當然順理成章,但若在特定環(huán)境下,我們也可以給狐貍唱個贊歌,它這么個機智勇敢的典范,不正是荀子筆下“善假于物”的“君子”嗎?這樣寫來,別有韻味。
[材料2]關于曇花的思考(材料略)
[分析]
曇花是一種夜間開放、花期極短卻美麗異常的花卉,因而人們常用“曇花一現(xiàn)”感嘆極美卻極短暫的事物,所以它常常成為被嘲笑或諷刺的意象。但若仔細品評一下它的秉性,便會為此花抱不平,因為它的品格確有高貴之處,“夜間開放”正是“俏也不爭春”“信守自我,不沽名釣譽”的寫照;“花期極短卻美麗異?!闭恰芭c其平平庸庸一生,不如轟轟烈烈一次”的情感體現(xiàn)。這樣立意,是有應和之聲的。
[材料3]讀《失街亭》有感(材料略)
[分析]
一般人讀《失街亭》都會批評馬謖的剛愎自用,歌頌諸葛亮的大義滅親,這個觀點人們容易接受。但我們換一個角度分析,只要大膽地揭開“神”的面紗,便不難發(fā)現(xiàn),馬謖鎮(zhèn)守街亭和關羽扼守華容道,如出一轍,失街亭和釋曹操的主要責任都在諸葛亮的察人不明、用人不當。這樣寫來,不僅沒有損害智慧大師的形象,反而使人物更真實可信,同時揭示了“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道理,對人們、哪怕是名尊道高者都有警示作用。
逆向思維即突破思維定勢,從常規(guī)的反面入手,獨辟蹊徑,這樣往往可以使文章見解新穎、熠熠生輝。
但必須注意,不是任何觀點都能運用逆向思維的。一是自古以來人們公認的道理,如“尊老愛幼”、“勤儉節(jié)約”、“惜時如金”等,不能逆向立意;二是一些寓言、神話、成語、典故,不能單從表面字意理解,而應把握其內在含義。如“愚公移山”,告訴我們的是一種精神,如果單從愚公的做法這一角度思考,得出“移山不如搬家”這一結論,那是有悖于寓言原意的;“水滴石穿”,給人們以“恒”與“?!钡膯⑹荆舴雌涞蓝鲋?,說滴水穿石方式落后,效率不高,那只是抓住字面的意思,不合成語內涵。
所以,運用逆向思維,要作深入思考,做到適時、適事,合情、合理,決不能為追求意奇而一味“叛逆”,進而否定一切。
審題與立意直接把握著作文的方向性,是作文教學不能忽視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本文只是蜻蜓點水而已,但希望能引起師生們更多的思考。
陶有剛,男,湖北省語文特級教師,現(xiàn)居湖北黃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