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教學中,曾經(jīng)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在談他們心目中的屈原形象時,有如此一說,即“屈原不識時務,屈原之死,不得其所”。閉目沉思:這算不算“創(chuàng)新”?這是不是獨到見解?為何成人閱讀時沒有這樣的想法?對青少年學生來說,除了屈原,他們還怎樣看待自愿為變法而流血斷頭的譚嗣同?怎樣看待拒絕元朝高官厚祿而絕不投降的文天祥?怎樣看待置生死于度外而痛斥魏閹的左光斗?對歷史人物的誤讀,這不是一個文學鑒賞的問題,也不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問題,也不僅是學生對人物事跡的一知半解,對人物精神的不求甚解,根本的原因在于人生觀、價值觀。
作為教師,應該去關(guān)注、去重視我們這個時代的廣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拔囊暂d道”,語文教師,社會科學的每個學科、每位教師都可謂責任重大。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以史為鑒”、“見賢思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實現(xiàn)思想道德的升華,是每位語文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重大課題。
一、要改課程教案單準備為學生課案雙準備,做到以生為本。備課是每個教師的常規(guī)工作,而教與學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教育的主體是學生,要保證教學的效果,僅靠備課而忽略了矛盾的另一個方面,是遠遠不行的。因此,我們必須以生為本,認真做好“備學生”的工作。一應調(diào)查了解學生對人物史實的掌握情況;二應從時代特征、學生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去考慮他們對歷史人物的接受程度,他們眼中的屈原、項羽、李白、譚嗣同……可能是個什么樣子,也就是歷史人物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否能被當今的廣大學生所認同。這里值得注意的是:1、很多歷史人物,師生之間因前文所述原因,可能存在分歧。如屈原的憤投汨羅,所有崇拜屈原的炎黃子孫都認為屈原的死重于泰山。2、不少學生有可能將自己的想法“保留”在心中,而不是很明白地表達出來。3、受現(xiàn)實和外來文化的影響,許多同學與古老的“歷史”會產(chǎn)生深深的代溝。只有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把握教學,才能教好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對學生進行歷史唯物主義教育,將有助于學生認識能力和學習質(zhì)量的提高。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將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寓于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樹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從而真正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二、要改就事論事談知識為結(jié)合其他學科講道理,做到相得益彰。在語文教學中,要有針對性地補充一些歷史知識,構(gòu)建一個文化歷史背景,讓學生都能走進來。通過這些介紹,拓寬學生視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操,促使他們高潔自守,做到見賢思齊。在教學有關(guān)偉大人物的課文時,我們要十分注重借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讓學生與名人比,找差距,找優(yōu)點。讓學生明白:杰出人物不是天生的,他們也需要后天知識和品德的培養(yǎng)。這對于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重塑學生的人格很有意義。在語文教學中,要把那些偶爾出現(xiàn)的抽象的政治觀點放在歷史的長河中,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認知。如:在講授江澤民《紀念北大建校一百周年講話》中的“解放思想”這一觀點時,列舉春秋戰(zhàn)國的百家爭鳴和五四時期的不同思潮,對當時我國經(jīng)濟社會所產(chǎn)生的重大影響,再用歐洲的文藝復興和日本的明治維新加以佐證。讓學生們認識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意義,使得解放思想在學生腦海中不再成為一句空洞的政治術(shù)語或套話而加以認同,而真正做到以史為鑒。
對于我們語文教師來說,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我國古今科學文化中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將這些品質(zhì)充實到自己的教學當中去,努力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覺悟,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榮辱觀。
三、要改經(jīng)典評價單向傳授為多維思考雙向互動,做到教學相長。對歷史人物的把握,既要尊重經(jīng)典結(jié)論,但也不應囿于既定評價。在講授《鴻門宴》一課時,有同學從項伯的告密說情,到樊噲慷慨陳辭,使得項羽在當時風云變幻的復雜時局下,于情于理都不該也不能殺劉邦,說明項羽通情達理、顧全大局,從而質(zhì)疑經(jīng)典評價中的項羽優(yōu)柔寡斷、缺少智謀。有趣的是,這一來源于學生的觀點,不僅有一定的道理,而且被引用到政治課程“西安事變”一節(jié)的教學中,這更加深了學生對我黨正確處理“西安事變”、促進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形成的認識,起到了觸類旁通的效果。更為可喜的是,這種對問題研究的方法通過政治教師的闡述和啟發(fā),讓學生了解并逐步掌握了聯(lián)系的、全面的、歷史的唯物史觀和辯證法;通過引導他們?nèi)绾握_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看待前進中的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思想政治教學的效果。這種互動,也促使各科教師拓寬了思路,達到了教學相長的效果。
胡建華,中學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新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