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堂語文自習課上發(fā)生的事。
小女孩懶得做練習冊上的那些機械重復的題目,只對造句和看圖作文感興趣。不知什么時候老師突然來到她身邊并抽走了她的練習冊。霎時間,她惶恐不安,如臨大敵。然而老師并沒有因為練習冊上的大片大片的空白而雷霆暴怒,卻對小女孩造的句子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句子是這樣的:“花骨朵兒們正在聚精會神地傾聽春天?!崩蠋熆戳艘院螅p柔地朝小女孩一笑,不由得夸贊道:“非常好,很有想象力,多有靈性?。 彪S后又問道:“為什么不說‘傾聽春天的腳步’呢?”小女孩第一次受到如此嘉獎,心頭一暖,膽兒也大了起來,反駁道:“有時候春天來是沒有腳步的,是披著綠紗乘著風來的?!崩蠋煕]有說話,只是輕輕地拍了拍她的頭,走上講臺,以她的練習冊為范本講起了造句……
無疑那半個小時的時光是小女孩上學以來第一次感覺快樂和幸福的時刻。因為她被老師重視了,被老師欣賞了。欣賞和鼓勵帶給小女孩無窮無盡的動力,那天夜里,小女孩把沒有做好的題全部認認真真地補上了,通宵未眠。因為老師的贊揚在班上引起轟動,同學們爭著要借她的練習冊看,怎么能丟臉呢?以后的日子里,小女孩學習熱情特別高漲,特別用功,成績一躍為班級第一名。
故事中的小女孩便是當代女作家喬葉。一句出自老師內心的贊美之言造就了一位作家,其力量令人無法想象。贊美帶給小女孩自信和喜悅,同時也使她戰(zhàn)勝了自卑。她不再自暴自棄和憤憤不平,不再覺得自己是灰溜溜的“丑小鴨”。她愛上了語文課,愛上了學習,她每天都歡快地背起書包去上學,因為她的心里藏滿了被老師欣賞的目光和由此而來的欣慰與幸福。
教育者是懂得欣賞的人。如果沒有了欣賞,那么教育就成了冷若冰霜的“機器”,成了沒有生命的“花瓶”,成了沒有靈魂的“行尸走肉”!在我看來,教師的教育教學生活因為擁有了欣賞,而使自己的心變得更為敏感而豐富,細膩而真摯,從而擁有了生命的感動與純真,也就是說擁有了本色的生活。
反思我們的教育,歷來太重視孩子知識的獲取,智力的開發(fā),而對如何做人,對愛心、同情心、欣賞之心的培育,對青少年的一些重要的思想品質的教育的確是忽視了。家長關心的是今天的功課學得怎樣,作業(yè)完成了嗎?教師關心的是課堂教學知識的傳授,考試的成績;學校及行政部門重視的是升學率,排名次。有誰關心孩子的理想道德教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有誰關心學生在學校與同學如何相處,如何做人?有誰關注孩子的生命、生活狀態(tài)?
教育的生活是靈性的生活,有“源頭活水”的生活。而有的教師迷于名利,與世浮沉,心里沒有“天光云影”,沒有“心靈的律動”,就是因為沒有源頭活水,沒有生命的激情與愉悅。他們的大病是生命的干枯,想像力的枯竭,對生命的漠然。
欣賞,并不是我們就只是快樂與高興,就沒有了痛苦與煩惱,而是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僅僅源自于其所愛,因為我們熱愛學生、熱愛學習、熱愛教學生涯。欣賞,她是生命之間的尊重與敬畏,是潤澤生命的呼吸!
(作者單位:福建省仙游縣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