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里,一位青年女教師的公開課正在進行。老師的臉上充滿著甜甜的笑容,每一個學生只要回答對了問題,她都熱情洋溢地表揚:“啊,真聰明!”“棒極了!”“怎么這樣能干,真是個好孩子!”旁邊許多聽課的同行、領導也都面帶微笑表示贊許。
開始評課了,大家一致認為這位教師的課十分成功,還特別贊賞她很會通過表揚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墒?,一位專家卻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發(fā)現(xiàn)這位老師在表揚學生的內(nèi)容上有問題?!?/p>
“是嗎?為什么?”所有在場的人臉上都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表揚的內(nèi)容在方向上過于單一!”專家嚴肅指出,“長期單一形式的表揚對學生的成長不利呀!”
“哦……”大家啞然了。
獎勵、表揚用心理學的術語來說,都屬于“正強化”。理論上,過去有很多教育學、心理學著作都認為“正強化”能鼓勵學生加強他們的良好行為。在實際工作中,表揚學生一般是教師的拿手好戲。絕大部分教師肯定認為:獎勵、表揚是師生溝通中幾乎戰(zhàn)無不勝的“法寶”。只要獎勵、表揚學生,效果總不會錯。很少有人想到這些表揚還會有什么副作用。
那么表揚究竟在方向上存在什么樣的區(qū)別呢?讓我們先來看一組專家們關于表揚的心理學實驗吧!
實驗是采用角色扮演法進行的:由兒童分別扮演木偶兒童,一個成人扮演老師。具體實驗的程序如下:首先,讓所有參加實驗的兒童完成四項任務,在每項任務上均獲得了成功。在連續(xù)獲得幾次成功之后,所有的兒童都自我感覺良好,自我評價較高,對自己的任務表現(xiàn)比較滿意,心情也比較好。
然后,每次成功后,分別給予不同的表揚(見表1)。
接著再讓兒童完成兩項難度極大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孩子都失敗了,老師向所有兒童指出他們的失敗和錯誤。
最后,讓兒童回答一些問題,通過這些問題,考察不同類型的表揚是否會影響到兒童對失敗或挫折的應對方式。
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在失敗和挫折面前,受到個人取向表揚的兒童表現(xiàn)最差,受到過程取向表揚的兒童(努力表揚組和策略表揚組)表現(xiàn)最好,而受到結(jié)果取向表揚的兒童在各方面的表現(xiàn)基本上介于上述兩組之間。具體情況見表2。
根據(jù)上述實驗結(jié)果,結(jié)合工作中的思考,我們可對不同表揚的取向性作如下分析:
1.從對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來看,那些被告之他們很好、他們很棒或者老師為他們而感到驕傲的兒童,就是那些遇到困難時不想堅持的兒童。我們可以作這樣的心理學推測:如果我們對個體在成功后作內(nèi)在的能力的歸因,這會使他形成了一種心理定勢——只關注自己的能力,所以當他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時便很習慣地作關于自己的能力的歸因,這樣他會認為自己能力低下而裹足不前,停止奮斗的腳步,所以過多地作個人能力取向的表揚對個體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極為不利.
2.從對個體人生追求目標的把握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由于受能力上的夸獎過多而形成了好勝好強、追求完美的人格傾向:他們總要爭“第一”,不允許自己有失敗,不允許別人超過自己,不允許自己有不如別人的地方,聽不得別人受表揚。這類孩子忍受不了挫折、過分追求完美,而生活中又不會存在真正的完美,這樣,理想和現(xiàn)實的脫節(jié)是必然的,人為的挫折感就產(chǎn)生了。對他們來說,未來的生活勢必不會太輕松、不會太幸福。有些在低一級學校里學習相當優(yōu)秀的學生,本來過著眾星捧月,英雄般風光的日子,在進入高一級學校后面對的是同樣優(yōu)秀的同學,優(yōu)越感變成了失落感,就會誘發(fā)心理問題。顯然這與長期過分的人格傾向的表揚,個體無意中形成追求完美的個性不無關系。反之,如果成人作較多行為取向的表揚不但可以使個體產(chǎn)生不求最好,只求更好的人生定位,而且可以激勵個體積極行動以實現(xiàn)人生目標,獲取人生的幸福。
3.從對孩子獨立人格的培養(yǎng)來看,家長和教師是孩子心目中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這在越是低齡的孩子身上表現(xiàn)越是明顯,就學齡前兒童來說,對幼兒的能力評價與態(tài)度會被幼兒當做自我評價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標準。為了獲得自尊需要的滿足,提高自我價值感水平,某些敏感的幼兒會注意成人的好惡標準,并以此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行為,取悅于成人。若成人在教育中過多作人格層面的評價,長此以往,這類孩子容易形成悅?cè)诵腿烁駜A向。由于長期的“看別人眼色行事”,這類幼兒往往缺乏獨立判斷是非的能力,長大后其情緒極易受別人的態(tài)度與評價的左右,因而常常生活得不快樂,不自信。
4.從挑戰(zhàn)目標引導自身成長的角度看,如果父母經(jīng)常表揚孩子能干,稱贊孩子聰明,這些孩子在面臨眾多任務選擇時,他往往會放棄那些可能失敗但能使自己學習到一些新知識和新方法的任務,選擇自己肯定能成功的任務,以便于向他人顯示自己能力高。一個人為了顯示自己一時的聰明而放棄了自己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從長遠角度看,這是一項重大的損失,它會導致一個人達不到他應該能夠達到的發(fā)展水平。相反,如果作較多行動取向的激勵:你是一個不怕苦的孩子,老師為你的努力喝彩!容易使學生在前進的道路上產(chǎn)生強而有勁的動力,他會使個體產(chǎn)生克服困難的頑強斗志,這樣自然有利于他去選擇對他來說有一定難度的任務,使自己克服困難,在挑戰(zhàn)挫折中提高。
5.從對個體人際知覺的影響來看,如果長期表揚某個孩子聰明,他就容易形成“老子天下第一”,唯我獨尊的個性,這種個性的人,心胸狹窄,他認為自己就得比別人強:當自己比別人強時,他會顯得高傲自滿,甚至不可一世,目中無人;當別人比他強時,他就會嫉妒人家,嚴重的會諷刺打擊,以求得不健康的心理平衡。毋庸置疑,如能多做些行為方向的激勵,他就會比努力,比付出,在有人比他強時,他就會加倍努力以恢復自己在集體中的地位,從而獲得正常的心理平衡。
6.從對其它學生的影響來看,常表揚某個孩子聰明,對不太受得到表揚的學生來說,則會形成他好、他聰明,我壞、我笨的想法,對這部分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是極為不利的。而我們有些教師的表揚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其它學生的打擊,“人比人,比死人”,什么事都讓學生互相比較,是一種拙劣的教育手段。遺憾的是,我們經(jīng)??吹降膮s是類似下面這樣的情景:美術課上,頗感失望的教師“總算”看到了一位學生的作業(yè)比較像樣,就把這位同學的作業(yè)高高舉起,展示給全班同學看,同時大聲對大家說:“大家看看,這才叫畫畫啊!再看看你們自己,簡直都在糟蹋顏料!”于是,教師又成功地完成了一次“樹起英雄一位,倒下群眾大片”的“壯舉”。試想,如果老師能說:你很認真,肯動腦筋,太好了。這樣有更多學生會把這個學生的成功歸因于努力,同時也更能激勵全體學生去深入地思考,認真積極的努力,對全體學生的個性成長極為有利。
時下,賞識教育之風已刮遍大江南北,可人們只記住了“賞識”二字,而忽視了適合賞識的場合。賞識教育的創(chuàng)始者周弘老師之所以能把自己的女兒周婷婷培養(yǎng)成才,確實是對孩子做了大量能力上的賞識,可人們更應該知道周婷婷是一個從小就聾啞的孩子,是一個極易陷入自卑深淵的孩子呀!贊賞對他來說確實是雪中炭呀!“知心姐姐”盧勤老師是家喻戶曉的家庭教育專家,她的“告訴孩子‘你真棒!’”一句話被很多家長教師視為教育孩子的萬能的法寶,可這也應根據(jù)孩子的特點有選擇地使用。我們認為,由于教育對象的差異性,不可能有一條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對策,所以,因材施教是一條永恒的真理。一個對自己的能力有著充分自信的孩子,你再對他施以“你真棒”的贊賞,過分的自信不就變成了自負,變成了成長路上的一個不和諧的伴奏符嗎?所以,我們應該倡導的是因材施“賞”,而不是一刀切的“你真棒”。
一個人成功與否更多是依靠一個人的情商和后天付出的努力?,F(xiàn)在,我們應該清楚了,為了激勵和引導孩子走向成功,我們作為成人該朝什么方向去引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