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海事局 鎮(zhèn)海海事處,浙江 寧波 315200)
首先檢查船上配備的油水分離器的型號、額定處理量是否與IOPP(或OPP)證書上所列一致,設備的外觀是否整潔,是否有說明其操作步驟及其使用注意事項的告示牌,管路、閥門標示是否清楚,布置是否與管路圖相同,有無存在非法旁通管或私自改裝過或剛拆裝過的痕跡,排舷外閥是否關閉上鎖并掛有禁止排油的警告牌,分離筒是否處于滿液位狀態(tài);要求船員口述油水分離器的啟動操作過程,看是否熟練、正確。
1) 測試檢查。讓船員對報警器進行模擬操作,測試船員手動排油,看排油電磁閥是否靈活,若油水分離器設有加熱裝置,排油時手摸排油管路應有微熱的感覺。
2) 運轉檢查。讓船員用適當的方法使經過分離的污油水返回污水柜并啟動油水分離器,檢查相關壓力表指示是否正常。
若發(fā)現船舶違法偷排油污水,可要求拆下油水分離器排舷外閥前的一段管子,查看或用白布擦拭管道內壁。把清水引入油水分離器報警裝置作為其取樣水樣,同時啟用油水分離器讓其運轉超標排放污油水,若發(fā)現油水分離器排舷外管段有剛拆裝過的痕跡,則可判斷船舶曾私接非法旁通管偷排污油水[1]。
1) 查看機艙艙底的清潔程度及污油水數量,詢問船員是否了解船舶機艙污油水的處理過程,特別是空氣瓶、主機冷卻水放殘和一些含有洗滌劑的放殘水的去向。如油水分離器說明書有說明不能處理含油過多或已乳化及含有某些洗滌劑的污油水,而船上又沒有設這些放殘專用的收集柜,則可以懷疑其私自泵入海中以及油水分離器工作的有效性;如有,則要查看其排岸接受記錄。查看油水分離器的維修保養(yǎng)計劃和記錄,看看其是否按說明書規(guī)定定期對油水分離器進行蒸煮沖洗、拆洗及更換失效濾芯等[2]。
2) 檢查油類記錄簿的記錄是否正確規(guī)范,排放地點和排放標準是否符合公約要求,機艙艙底水的轉駁和排放、殘油的處理、油渣的焚燒及焚燒后的灰燼處理等是否進行規(guī)范的記錄,污水柜、污油柜的實際液位是否與油水記錄簿的記錄相符。同時注意殘油的處理量,廢油焚燒爐燒掉的和排岸接受的數量總和要與船舶所耗用的燃油數量所產生的廢油量相符[3]。
包括船舶未配備油水分離設備;配備的油水分離設備的處理量低于規(guī)定要求;未配備排放報警裝置等。
在檢查中經常發(fā)現油水分離設備不能運行,如油水分離設備的進出水管路未安裝、配套泵未安裝或故障、電控箱故障等,尤以內河船和小型海船問題較為突出。多數船舶經常在夜間通過應急艙底泵、海水管路(若油水分離設備前設置雙向泵海水泵)、其它旁通管路直接將艙底油污水排出舷外,造成水域污染。
船舶雖配有能正常使用的油水分離設備,但船方為貪圖方便,長期閑置不使用,為了應付海事管理機構檢查,船舶常在《油類記錄薄》或《輪機日志》中偽造記錄,雖定期記錄艙底水通過油水分離設備排放的情況,但偽造排放的時間、船位和數量等,制造油水分離設備正常投入使用的假象。
油水分離設備缺乏維護保養(yǎng),濾芯等分離元件未定期清洗,經處理的出水的含油量超過排放標準,造成水域污染,這在一些老齡船、民營航運企業(yè)所屬船舶上尤為嚴重。部分10 000 總t及以上的海船雖裝有排放報警裝置,但由于該裝置故障,在處理水的含油量超過排放標準時不動作也造成超標排放。部分船舶為掩蓋超標排放的事實,在接受檢查時常蒙騙檢查人員,如在操作檢查中進水不使用污油水而用海水;將排出水管上的取樣考克故意擰死等。
1) 提高船員素質。船公司對船員要加強培訓,結合油水分離設備實際情況編制操作、保養(yǎng)流程,提高船員的實際操作能力;海事管理機構在船員考試中要把船舶防污知識,油水分離設備的使用保養(yǎng)作為重要內容進行考核。
2) 重新評估小型船舶油水分離設備的配備要求。建議組織有關專家對小型船舶配備何種處理能力的油水分離設備進行重新評估,以制定操作性更強的規(guī)范要求。
3) 研制方便保養(yǎng)、使用的油水分離設備。保養(yǎng)、使用的簡便易行將改善油水分離設備的使用性能,提高船員使用的積極性。如:研發(fā)用清洗劑對油水分離設備的過濾元件和吸附材料進行清洗維護,延長油水分離設備的拆檢的周期,提高使用效率。
4) 設置流量計,提高監(jiān)控手段。建議分別在油水分離設備的油污水進水管路、海水進水管路、舷外排出管路上設置流量計,以控制油污水排放的數量,防止船舶通過偽造排放記錄來蒙騙過關。另外,在應急艙底泵的舷外排放管路上也設置流量計,來控制應急艙底泵排放艙底水的情況。為防止船方擅自改動流量計的記錄,對流量計可采取鉛封管理。
5) 研發(fā)對處理水檢測的技術。建議研發(fā)檢測試紙等簡易的檢測技術,來判斷油水分離設備的處理水含油量是否超標,以提高檢查的準確性;同時也使船員較容易掌握設備的分離狀況,及時進行維護保養(yǎng),確保設備的有效性。
6) 加大檢查、處罰力度。海事管理機構要充分重視船舶安全檢查,將對油水分離設備作為必查項目檢查,認真檢查油水分離設備的技術狀況,摸清艙底水排放管路的布置,掌握油水分離設備的使用情況,調查艙底水的去向,核實《油類記錄簿》記錄的真實性。不定期地開展防污專項檢查,對重點問題進行集中整治;把防污檢查與現場監(jiān)督管理有機結合,大力查處船舶未按規(guī)定使用油水分離設備、違法排放油污水的違法行為。
明確超標排放、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對違法行為嚴格處理,規(guī)范判罰,避免重經濟罰、輕資格罰;完善內部協查機制,形成執(zhí)法合力;完善內部監(jiān)督制約機制,確保執(zhí)法到位。
7) 建立船舶污染舉報獎勵機制。對船舶排污舉報人和向海事管理機構提供違法證據的當事人實施獎勵,借助社會力量協助海事管理機構查處船舶排污,營造全員參與監(jiān)督的良好氛圍,構建船舶防污信息網絡,以減少船舶違法排放行為。
8) 完善防污法規(guī)。建議增加對責任船員的處罰條款,對船舶超過標準排放污染物,在被檢查時弄虛作假等違法行為,對船舶、責任船員都進行處罰,以增加對船員的約束;建議完善船員違法記分辦法,對油水分離設備缺乏保養(yǎng)、超標排放、被檢查時弄虛作據點、偽造《油類記錄簿》記錄的船員給予較大分值的記分,對情節(jié)嚴重的違法行為建議一次性給予記滿分,以規(guī)范船員的行為。
加強防船舶污染設備的檢查是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的重要措施,但對船舶防污染設備的檢查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防止船舶對水域造成的污染,要靠船東、船員、船級社和海事部門等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特別是提高相關部門和人員的環(huán)保意識和環(huán)保知識、技能,確保船舶防污體系和設備的有效性,才能確實有效防止船舶對水域的污染。
[1] 卓誠裕.海洋油污染防治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1996.
[2] 游金祥.淺談船舶防污染檢驗[J].浙江交通科技,2000(3):39-40.
[3] 韓世勝.韓國防污染專項檢查[J].航海技術,2002(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