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正定隆興寺;唐代;生臺;銘文
【摘要】正定隆興寺藏有一件青石雕刻的唐代生臺,其銘文中有明確的紀年和器物名稱,雖已殘缺,但因存世者極少,仍不失為研究生臺這類佛教器物不可多得的重要實物。
《佛學大辭典》“生臺”條記:“生臺(物名),禪林之語。載生飯而施于禽獸之臺也,置于人稀之處?!睋?jù)此分析,歷史上生臺在佛寺的存在應(yīng)該是較普遍的。但隨著社會的變遷,佛教的興衰,加之生臺本身體量不大,容易搬動,故保存下來的并不多。尤其是唐代生臺,存世者更是無幾,而正定隆興寺就藏有一件刻有銘文的唐代生臺。
此生臺系青石雕刻,為自下而上漸次縮小的八角形柱體。殘高54.5厘米,最大徑40厘米,正面寬13~14厘米,棱面寬10~10.2厘米。底部殘缺呈斜坡狀,頂部毛面,中間有一高2厘米、直徑10厘米的榫。柱體表面飾高浮雕盤龍,龍體豐腴,自柱體下部蜿蜒纏繞,至胸部挺直向上,曲頸,龍首朝下;口大張露齒,須發(fā)稀疏飄拂,吻部較長且翻卷,雙角長并直立;身上滿布鱗紋,腹甲、背鰭、肘毛均清晰;長翼緊貼柱體,一爪自龍首頜下伸出附著柱身,此爪三趾,骨節(jié)粗壯,爪甲鋒利(圖一)。另《佛學大辭典》“生盤”條記:“生盤(物名),撒生飯之器?!睋?jù)此推測,生臺之上應(yīng)承置生盤。
在該生臺龍爪左側(cè)柱體棱面陰刻有正書銘文3行,首行為“一字真言叱咖□訶武□天不罪滅,得無量福”;第2行為“永貞元年九月八日建生臺”;第3行為“僧義廣記”。其左側(cè)正面滿刻文字,較前字小而密,行距、字距排列亦不規(guī)整,字多漫漶不清。其錄文如下:“功德大無量□□□□□□□陀羅尼」□□薩縛坦他揭多蘇路羅三跋羅三」□羅□□□言阿矩若作此□食□光」□飲食安□□□□□□□陀羅尼咒□食七」□□□丙□□□□□□□□作此施」已于其四方有□具□□□□如何 數(shù)餓」鬼前各有四解九□飲食如是鬼等遍」背飲□是諸惑飲食已□舍鬼身」四大天王?!保▓D二)從殘存的銘文分析,似為陀羅尼咒。
從生臺銘文字跡看,“永貞元年九月八日建生臺僧義廣記”的字體、字口與其它文字有所不同,故不排除僧義廣于永貞元年將它物改建為生臺的可能。即便如此,有明確紀年和器物名稱的唐代生臺還是很少見的?!坝镭憽毕堤祈樧谥晏枺湓谖粫r間不足一年,永貞元年即805年,可知該生臺距今已有1200余年的歷史了。然而銘中未寫明義廣是哪個寺院的僧人,故難以確定此生臺到底為何寺之物。
正定縣是一座古建筑豐富的文化古城,1953年成立文物保管機構(gòu)后,曾對隆興寺內(nèi)散存的廢舊建筑材料和石刻進行了整理集中,并陸續(xù)將縣境內(nèi)散存的各類石刻文物運至隆興寺內(nèi)集中保管。后來,工作人員曾對其中刻有紋飾、文字者進行過揀選,此生臺即為揀選文物之一。由于從隆興寺外運回的大多是石碑和經(jīng)幢,像這樣小而殘缺的東西當時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故推測此生臺很有可能是隆興寺歷史上遺留之物。若如此,它不僅是研究生臺這類佛教器物不可多得的實例,也是研究隆興寺沿革進程中唐代這一空白期的重要實物。
〔責任編輯:許潞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