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比較才有鑒別,有創(chuàng)造才有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從課內某一文本入手,給學生提供具有對比點的其他文本進行比對閱讀,在加深對文本理解的同時,擴大閱讀范圍,拓展閱讀空間,提高閱讀效果,養(yǎng)成閱讀習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真正走進浩如煙海的書的世界,把閱讀當做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從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本民族文本間的比對
教師可順著歷史的脈絡,把需要鑒賞的課內文本與本民族內相同主題、相似人物命運的其他文本,進行縱向、橫向的比對,以確定該文本獨特的地位??梢员局耙允窞殍b”的態(tài)度,古為今用,指導人生?,F(xiàn)以高中第四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以下簡稱《杜十娘》)為例,簡要說明。
1.主題的縱向比對
《杜十娘》的主題是愛情,具體講應為“癡心女子負心漢”。這類愛情破碎的作品可以說比比皆是,如中學課本涉及的《詩經·衛(wèi)風·氓》《孔雀東南飛》等。相同主題作品的比對中,我們能輕松地找出致使愛情破碎、夫妻分離的表層因素——女子年老色衰、男子貪圖“錢”“權”、外在強大勢力的不允許等。這些被拋棄女子的結局無外乎:被休回家,丟人傷心,如《詩經·衛(wèi)風·氓》;以死抗爭,感天動地,如《杜十娘》;痛苦地寬恕無情的男人,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運用現(xiàn)代政治經濟學的觀點剖析,造成這類悲劇的社會根源是男權社會下女子可悲的附屬地位。
2.人物形象的縱向、橫向比對
《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是青樓女子,而以同等身份作為主人公的作品俯拾皆是。僅以古代小說而言,從最早描寫娼妓的小說唐代蔣防的《霍小玉傳》開始,白行簡的《李娃傳》,房千里的《楊娼傳》,到宋元“話本”《錢舍人題詩燕子樓》《蘇長公章臺柳傳》,再到同屬于“三言”的《賣油郎獨占花魁》。從這一系列作品的比對中,我們清楚地看到她們從遭人玩弄、被人侮辱(如唐傳奇),到讓人憐惜、讓人同情(如宋話本),再到主動尋找出路、追求幸福,如《杜十娘》《賣油郎獨占花魁》。從受人侮辱的到令人慨嘆的,不難發(fā)現(xiàn)女性意識(即女性的自我要求、自我認識、自我開發(fā),并為之采取的主動行為)正在男尊女卑、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悄悄地萌動、發(fā)芽?!抖攀铩窡o疑在這個縱向時間軸的最高點。創(chuàng)作于同一時期可以與《杜十娘》進行橫向比對的是《賣油郎獨占花魁》。兩部作品同屬“三言”,女主人公都是名妓,都經歷了王孫公子的追歡取樂,都熱切地追求真實的愛情,希望能過上普通人幸福自由的生活,并為此不惜犧牲一切。但是,由于兩個故事的男主人公出身、觀念和性格的迥異,使得故事的結局大相徑庭:一個成了悲劇,一個成了喜劇。
■二、不同民族文本間的比對
不同民族文本間的比對屬于比較文學的范疇,在實際操作中多數(shù)運用的是平行研究,即將沒有直接關系的屬于兩個或多個不同民族的文學、作家、作品加以比較,研究其異同,得出相應的結論,注重作品的內在因素和美學價值,因而要求研究對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學性”。如將《杜十娘》與《茶花女》進行比對,杜十娘和瑪格麗特的身上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她們的身份都是社會底層的妓女;她們都很美麗,成為達官貴人獵艷的對象;她們都過著奢華的、如眾星捧月般的生活;她們的內心深處都向往自由的生活,一旦遇上心儀的男子,便會毫無眷戀地離開紙醉金迷的生活,將愛情充滿整個生命。當然,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兩人在愛情、金錢和自由三個母題上展示出各自民族、特定時代的特色。對于愛情,瑪格麗特因為愛情把她從聲色犬馬中喚醒,找回了自己的本心,因此對愛情充滿了感恩。為了阿爾芒,她愿意奉獻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她帶給我們寬恕的感動。而杜十娘從一開始就“久有從良之志”,愛情對于她來說,是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契機,是溺水時所能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愛情一旦折翼,她只能以死來爭取最后的幸福。她帶給我們的是絕望的震撼。面對金錢,瑪格麗特為了愛情,斷絕了與公爵的關系,失去了經濟來源,直至最后悲涼死去,但純潔的愛情沒有被金錢吞噬,永遠活在人們的心里。而杜十娘藏匿百寶箱,竭力避免用金錢建構的虛偽世界影響用愛情建構的理想世界,所以當金錢將要吞并愛情時,杜十娘呵斥李甲、孫富,怒沉百寶箱,帶有摧毀一切的悲壯意味。對于自由,瑪格麗特因愛情喚醒了對自由的熱情,杜十娘則因愛情實踐著自己對自由的追求。在瑪格麗特身上,愛情是自由的起點,自由一旦開始就會不斷延伸、提升;而杜十娘的自由不僅是擺脫了10年妓院的生活,更是一個女人要求被尊重、被愛護,追求自由婚姻的呼聲。
近些年來,有不少人還把杜十娘與卡門、羊脂球、簡·愛、安娜等從不同方面進行了對比分析,這里就不再贅述。
以上我們主要從思想內容上探討了比對在閱讀中的運用。實踐證明,只要教師能提供足夠的文本,學生就能很容易也很樂意進行這種比對閱讀,之后再進行討論、總結,久而久之,無疑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本欄責編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