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時候不知道世界上還有個兒童節(jié),但我們的童年卻是那么的幸福。
那時候的課外,絕對是孩子們的天下。跳繩、踢毽子、推鐵環(huán)、抓石子、抽陀螺……很少有人限制不準在什么地方玩,不準把衣服弄臟,不準追逐嬉鬧,不準到不安全的地方去。那時,學校不但沒有運動器材、運動場地,甚至連個像樣的校園都沒有,但我們的游戲活動卻是相當?shù)呢S富。
那時候的課余或者假期里幾乎沒有家庭作業(yè),大家回家后唯一的“作業(yè)”就是拿塊饅頭或蒸紅薯,挎?zhèn)€籃子就上地頭薅草。地頭是一群一群的孩子。地里也基本沒有什么草可薅了,這是記憶中童年比較痛苦的事情。但那時孩子們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會讓這些痛苦變?yōu)榭鞓罚杭热粵]有草可薅,我們就站在小山岡上學瞎子唱戲,在樹陰下用玉米稈編制各式各樣的眼鏡,在高大繁茂的柿樹上“摸樹猴”,在大隊水庫里游泳。這樣,往往到該回家的時候我們的籃子還是空的。為掩人耳目,我們都會撿些木柴、樹枝放在籃子下面,上面用一些亂草蓋一下,即便被家長發(fā)現(xiàn)迎來一頓臭罵也無所謂。
那時候,我們沒有節(jié)日,但覺得天天都像過節(jié);那時候,沒有玩具,沒有高檔衣服,但我們的童年卻是幸福和快樂的。
等有了孩子后,已經(jīng)是國家實施素質(zhì)教育后的幾年了。這時候,全國上下素質(zhì)教育呼聲頗高,孩子的活動也豐富起來,兒童節(jié)當然被重視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大人們總為孩子能生到這個時代而高興,可是,孩子卻并沒有因此而感到幸福。
前年兒童節(jié),孩子放學一回家,就生氣地把書包往沙發(fā)上一扔,說:“有個兒童節(jié)還不如沒有呢!”我問怎么回事,他說:“為了今天上午的文藝演出,這些演出的同學已有兩個月沒專心上課了。演出時,那么熱的天,我們都得坐在太陽底下看,還必須不時地鼓掌。等演出結(jié)束回到教室,老師又給我們布置了一大堆的作業(yè),你說今天下午這半天能做完這么多作業(yè)嗎?兒童節(jié),真沒意思……”
為什么大人們辛辛苦苦為孩子們過兒童節(jié),而孩子們卻不買賬呢?于是,我和同事們就開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如何讓孩子們過一個快樂、自由、開心、幸福的兒童節(jié)?
2006年兒童節(jié),我們一改以往的做法,決定節(jié)日期間不大規(guī)模地排練節(jié)目,不給師生增加負擔,不請家長,不請領(lǐng)導,不給學生留作業(yè),讓孩子自主參與活動,充分張揚個性、展示自我。我們給學生搭建了多個舞臺,舉行了舞蹈比賽、主持人大賽、棋牌類比賽,要求學生自主報名、自由參加;給學生一天的活動時間,讓孩子們自由活動。
一年過去了,雖然做得還不夠,但我們沒有放棄思考和探索。我們都認為:只有把節(jié)日給了孩子們,孩子們才會快樂;只有努力把每一天都變成孩子們的節(jié)日,孩子們才會幸福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