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中國文化的源頭《周易》考察了中國古代推類邏輯的起源問題?!吨芤住反_立了華夏民族的邏輯推理方式——推類,形成了推類的基本方法和孕育了推類的法則,從理論上奠定了推類邏輯的傳統(tǒng)。據(jù)此,可以確認:《周易》就是推類邏輯的源頭活水。
關(guān)鍵詞:推類;推類的基本方法;推類的法則
中圖分類號:G1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387(2007)03-0071-03
邏輯學是以研究推理為核心的學問。中國古文獻中對推理的稱謂是“推類”(或“類推”),最早見于《墨子·經(jīng)下》“推類之難,說在(類)之大小”,而“推類”作為中國人的典型推理方式卻是由中國文化和華夏民族思維的源頭《周易》所確立的,所以,本文就從《周易》來追溯推類邏輯的源頭。
一、推類——中國古代推理方式的確立
約在25000前的舊石器時代,記事的文字是用石刀刻在竹板、龜甲等物上的整體性的圖畫——直觀而完整的“摹像”,一個字就是一幅圖。由于這種圖畫文字實在太費事,后來,大約1萬年前,古人便用線條式的文字來取代這種“圖畫”文字。象形文字是直觀的、形似的“摹像”。從“圖畫”文字到象形文字,是相似性思維漸趨定型的過程,等到指事、會意、形聲字出現(xiàn)后,相似性思維就完全定型了。指事、會意、形聲字是較為抽象的“摹像”,具有觸類旁通的特性——類推性。以“暮”的古體字“莫”為例,它表示太陽落在草莽中——“傍晚”的意思;根據(jù)一天的“暮”與人一生的“晚年光景”相似,可類推出“暮年”這個引申義。這種由本義通過聯(lián)想而類推出引申義的方法,就屬于推類。
但是,只有《周易>才使“推類”達到抽象化、理論化的水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邏輯推理?!兑讉鳌氛f:“夫《易》,彰往而察來,而微顯闡幽?!眲㈤L林先生指出:“這一思想與墨子提出的‘以往知來,以見知隱’,是一致的?!弊ⅲ罕疚闹兴婕暗降膱D表、注解、公式等內(nèi)容請以PDF格式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