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期,北京成為全國最大的消費城市之一,當時大飯店、風味餐館、首飾樓、綢布莊、土特名產、手工藝品、文物古玩、玉器等行業(yè)生意格外興隆,出現了一批馳名中外的老字號和一些比較繁華的商業(yè)街。下面介紹幾家老字號,其中一些老字號現在已失傳。
會賢堂飯莊清末民初,北京有飯莊40多家,會賢堂飯莊就是其中一家。會賢堂飯莊在什剎海,是北京八堂之一。清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山東濟南人在此開設會賢堂飯莊。其店堂臨街面湖,二層木樓,房間寬敞明亮,西院有戲臺。每逢什剎海荷花盛開時節(jié),京城的高官、貴族都要光顧會賢堂,賞荷品菜,聽戲。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市面蕭條,會賢堂的生意也江河日下,難以為繼,于上個世紀40年代初倒閉。
全聚德烤鴨店 中華著名老字號“全聚德”位于北京前門外大街,創(chuàng)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距今已有130余年歷史,烤鴨的制作方法是掛爐烤制,烤完的鴨子被切成薄薄的片狀,每一片上面既要有瘦又要有肥,和面餅、大蔥、面醬等配料一起食用。百余年來全聚德烤鴨店接待過許多國家元首、政府使節(jié)、社會名流,逐漸形成了以全聚德烤鴨為代表的系列美食精品和獨具風格的飲食文化。
月盛齋 月盛齋馬家老鋪是回族人馬慶瑞于清朝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創(chuàng)辦,在前門戶部旁邊,由于選料認真,制作精細,火候適度,制成的五香醬羊肉和燒羊肉肥而不膩,瘦而不柴,不腥不膻,香味純正,遠近聞名。1956年,月盛齋參加了公私合營,第五代傳人馬林擯棄了“藝不外傳”的祖訓,招收了外姓徒弟,如今當年的徒弟們已經成長為新月盛齋的骨干。
天福號 最早由山東人于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在西單的東北角處開設,是個只有一間小樓的豬肉鋪,生熟肉都賣。由于他家醬制的肘子肥而不膩,瘦而不柴,色澤好看,肉爛,味香醇。光緒年間,一名官員將天福號精心加工的幾個醬肘子送給慈禧太后品嘗,得到她的歡心。后來,慈禧太后要天福號按時往宮內送醬肘子。從此,天福號就名揚全城了。清代后期狀元陸潤庠為其書寫“四遠馳名”的橫幅,戶部尚書翁同龢為其書寫“天福號”牌匾。
合芳樓 吃元宵是元宵節(jié)特定的習俗。舊京一些糕點鋪賣元宵往往借燈會或放焰火招徠顧客。舊時北京東四南大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樓、瑞芳齋,地安門外大街的桂英齋、桂蘭齋,正陽門外大街的正明齋等店鋪,每逢元宵節(jié)都提前高搭席棚,懸燈結彩,擺案子,架笸籮,當眾搖元宵,邊做邊賣,百姓紛紛購買,元宵生意十分興隆?,F在合芳樓已不存在。
森泰茶莊 在珠市口迤南,是安徽省歙縣人王森泰(字復齋)于清咸豐年間開辦的。茶莊在安徽、福建產茶區(qū)自采自制,葉色清淡味久,售價便宜,深得各界茶客的歡迎,營業(yè)經久不衰。民國初年,森泰又在前門大街珠市口迤北開辦第一個分號“利泰茶莊”,不久又在安定門大街開辦第二分號“和泰茶莊”。此后,相繼在崇文門外小市口、京西藍錠廠等處開辦了分號“萬泰茶莊”。
瑞蚨祥 位于北京大柵欄商業(yè)街上,是一座西式巴洛克建筑風格的綢布店,開業(yè)于清朝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是享譽海內外的中華老字號,為舊京城“八大祥”之首。北京城流傳多年的歌謠“頭頂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踩內聯(lián)升”是對瑞蚨祥名滿京城的生動寫照。瑞蚨祥百年來始終堅持“至誠至上、貨真價實、言不二價、童叟無欺”的經營宗旨。
一品齋鞋莊 在大柵欄商業(yè)街東口,是一家專門經營各種鞋的老店,和步瀛齋、聚順和、長乘魁一樣,都是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字號,現在已不存在。
作者單位:中國收藏家協(xi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