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建立在基礎產品或基礎變量之上其價格決定于后者變動的派生金融產品#65377;它具有跨期交易#65380;杠桿效應#65380;不確定性與高風險#65380;套期保值和投機套利的基本特征#65377;20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金融市場上出現(xiàn)的金融衍生工具方興未艾,在其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同時,也給傳統(tǒng)會計理論和實務帶來了強烈的沖擊和挑戰(zhàn)#65377;我們應借鑒國際會計準則的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的自身狀況,研究解決金融衍生工具的會計理論問題,進而建立自己的準則#65377;
一#65380;傳統(tǒng)會計理論與金融衍生工具的理論沖突
1.對會計要素定義的影響#65377;在傳統(tǒng)的會計理論中,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65380;事項形成并由企業(yè)擁有或者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負債則是指過去的交易#65380;事項形成的現(xiàn)實義務,履行該義務預期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yè)”#65377;而金融衍生工具則顯然不符合上述定義標準,因為金融衍生工具是指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之中的合約,其立足點在于未來期間契約的履行情況和未來的經濟利益,而不是現(xiàn)實的資產和負債#65377;
2.對會計要素確認的影響#65377;傳統(tǒng)會計理論在確認資產和負債等會計要素時,強調過去發(fā)生的交易事項,并以交易發(fā)生的時間為確認標準,在交易時進行一次性確認#65377;而金融衍生工具的確認是以合約的履行時間為標準時間,即在風險與報酬實際轉移的時間確認,除了合同締結時需要確認以外,還將存在著所謂“確認”和“終止確認”的問題,而且金融衍生工具大多是待執(zhí)行的金融合約,在合約簽定生效之時,只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這顯然與傳統(tǒng)的會計理論相背離#65377;
3.對會計計量的影響#65377;傳統(tǒng)的會計理論對收入和費用的確認標準是以權責發(fā)生制為基礎的,以歷史成本計量為原則,要求所確認的收入是已實現(xiàn)的,所確認費用是已實際發(fā)生和應負擔的#65377;而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種高風險與高收益并存的交易方式,它采用合約的形式,因此只產生相應的權利和義務,實際的交易事項尚未發(fā)生,自然也就沒有歷史成本可循#65377;在合約簽約到履行結束的過程中價值不斷變化,按權責發(fā)生制解釋,必到履行合同時再確認損益,這樣會計信息就不能包含金融衍生工具所產生的高風險和高收益,不能滿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65377;從計量屬性來說,歷史成本計量原則強調并堅持純而又純的歷史成本計量屬性,而金融衍生工具計量屬性則呈多樣化景象#65377;
4.對財務報表的影響#65377;會計要素是財務會計對象的具體化,它們是財務報表組成項目的基本分類#65377;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會計要素及其確認可以改變,由此對財務報表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65377;財務會計確認#65380;記錄#65380;計量的目標就是要向外界提供合理#65380;真實的財務報告#65377;財務報告的核心是財務報表#65377;現(xiàn)有或潛在的信息使用者使用財務報告獲取對決策有用的信息#65377;20世紀90年代以前,金融衍生工具雖然被廣泛作為避險或投機的工具,但未被確認為持有或發(fā)行企業(yè)的資產或負債,在財務報表中未予列報,僅在報表附注中加以說明,而且這種附注說明通常是粗略的,而且金融衍生工具部分是表外業(yè)務,無法納入表內正式披露,相關項目或游離于表外無法得到反映,或無法披露必要的公允價值#65380;風險等信息,信息使用者無法從財務報表上直接了解到企業(yè)所從事的金融交易以及所面臨的風險#65377;
二#65380;對會計改革的建議
1. 對會計要素的必要修訂#65377;對金融資產和負債的定義,應當繞開“過去的交易和事項”的約束,著眼于“未來的經濟利益和損失#65377;”
2. 會計確認標準的重新制定#65377;(1)在合同締結時,應當進行金融資產負債的初次確認;(2)已經確認的金融資產負債,到未來交易發(fā)生之前這段時間內,由于匯率價格相關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從而引起公允價值相應變化,應再次確認#65377;
3.會計計量原則的相應變動#65377;應該用公允價值#65380;公平交易資產或負債的金額來代替歷史成本,進而反映和監(jiān)督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業(yè)務和事項#65377;它取得的途徑有市場價格#65380;類似工具的市場價格#65380;通過定價模式計算等#65377;
4.對財務報表的改革#65377;財務報表對每一類金融資產和負債相關的風險和公允價值的披露要盡可能地做到詳細#65377;一是改進現(xiàn)行資產負債表中的分類標準;二是新增“金融工具明細表”,詳細列明企業(yè)持有金融工具的情況,以便投資者做出判斷#65377;
(收稿日期:2007-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