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20世紀英國的拜占庭研究

        2007-01-01 00:00:00[英]瑪格麗特·馬利特
        古代文明 2007年3期

        [英]瑪格麗特·馬利特 著 郭建淮 徐家玲 編譯

        提要:本文立足于20世紀的英國、特別是60-90年代拜占庭研究事業(yè)的起步、發(fā)展、繁榮和學科整合的經(jīng)驗,分析了20世紀英國拜占庭研究的優(yōu)勢、弱勢、經(jīng)驗和未來。文中特別強調了師生傳承體系在英國拜占庭研究學術群體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并說明了社會資助、跨學科合作、女性參與及拜占庭研究的開放性對促進英國拜占庭學術繁榮的意義。

        關鍵詞:12世紀 君士坦丁堡 20世紀 英國 拜占庭學術

        本文擬對20世紀英國的拜占庭研究學術群體進行分析,盡量描述出20世紀英國拜占庭研究的特征,優(yōu)勢、弱勢、成就的比較清晰完整的畫面。大致說來,1850到1970年間出生的各代英國拜占庭學者早期的研究具有個別的、基礎性的特點。出生于19世紀70年代的一代學者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開始學術生涯。出生于19世紀80年代、90年代和20世紀頭10年的拜占庭研究者人數(shù)少得多。從1910到1920年,拜占庭研究開始重整旗鼓,經(jīng)過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自學潮流,最后迎來1935至1945年間出生的拜占庭學研究的“偉大的一代”。這些學者自20世紀60年代起從事研究活動,開創(chuàng)了拜占庭研究學科。他們的學生,在20世紀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期畢業(yè)的大學生,先被吸收至他們老師所建立的新的研究機構工作,隨后則在英國各地的大學獲得了教席。1975年以后,大學擴充時代結束,職位越來越少。然而拜占庭學科仍然在擴展,其研究隊伍也未顯現(xiàn)衰落跡象。

        一、各代學者的學脈

        英國拜占庭研究之父是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雖然后人不得不否定他在《羅馬帝國衰亡史》一書中所表述的一些觀念。 拜倫(Byron)、拉斯金(Ruskin)、庫爾宗(Curzon)和隨后將要提到的托澤(Tozer)等先驅者們也都做出了貢獻。但是,對拜占庭的科學研究卻開始于20世紀初。當時,考古學的發(fā)展逐漸取代了僅僅在課堂上講授歷史的方式。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奧布倫斯基(Dimitri Obolensky)來到西方,后來在英國成名。與此同時,提爾亞德(Tillyard)和懷爾斯(Wellesz)“找到了解讀拜占庭音樂符號的鑰匙”。 20世紀20年代,西歐建立了不少研究機構,但出版物并不多。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一些拜占庭學者有機會進入開羅、保加利亞、伊斯坦布爾和北非,但他們并沒有能夠在專設的研究中心發(fā)揮作用。20世紀中期,新的一代拜占庭學者在英國出現(xiàn),他們中間有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的赫西(Hussey),牛津的奧布倫斯基,倫敦闊陶爾德藝術研究所的布克索爾(Buchthal),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的貝克維斯(Beckwith),還有曾在愛丁堡從事拜占庭研究的塔爾伯特#8226;瑞斯(Talbot-Rice)和尼科(Nicol Donald),同時在劍橋工作的還有格里爾森(Grierson)與帕帕斯塔福羅(Papastavron)。

        隨后,在世界范圍內出現(xiàn)了拜占庭研究學者的流動。這種流動先是在歐洲范圍之內,然后,隨著美國的拜占庭研究中心在頓巴登橡樹園的建立,專門人才的流動又發(fā)生于大西洋兩岸。二戰(zhàn)時期的一些猶太難民從歐洲逃往美國,參與了美國的研究工作。西里爾·芒戈(Cyril Mango)曾在巴黎和華盛頓工作,然后在倫敦國王學院接受克雷斯教授席位(Koraes Chair),該職位的前任是簡金斯(Jenkins);簡金斯曾在劍橋任李維-吉普森講師(Lewis-Gibson Lectureship),然后轉到頓巴登橡樹園研究中心。芒戈后來回到華盛頓,尼科隨后接受了克雷斯教授席位。此間,一項新設的拜占庭研究的大學講師席位,拜沃特和索斯比席位(Bywater and Sotheby Chair),由一些對詩歌感興趣的希臘—拜占庭學者們據(jù)有。20世紀60年代,英國的大學經(jīng)歷了少有的擴張,到70年代時,已經(jīng)有更多的講師活躍在一些研究中心。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有擔任現(xiàn)代希臘語講師的彼得·麥克瑞吉(Peter Mackridge),擔任東正教會研究講師的菲力普(Philip Sherrard)。神學研究的著名代表有約瑟?!ぜ獱枺↗oseph Gill)及其后繼者約瑟?!つ聊崽崴梗↗oseph Munitiz),他們使牛津的坎皮恩學院成為拜占庭學者從事相應研究的理想所在。牛津坎特伯雷路的東正教堂內建立了德沃斯·奇提(Dewas Chity)圖書館,為許多學生提供食宿和學習之處,開辦了東方基督教研究班。而且,隨著提莫斯·沃爾(Timothy Ware)被聘任為牛津大學斯帕爾丁東正教講師,對東正教的學術研究也擁有了一個強大的基地。

        20世紀60年代的大學擴展,使得上述時期成長起來的一批資深拜占庭學者及其弟子們散布于整個英國和愛爾蘭的學術地圖上,開創(chuàng)了各個大學的拜占庭研究。20世紀70-80年代,拜占庭研究出現(xiàn)了萎縮和分流,很少有成名的學者出現(xiàn)。今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的朱迪絲·海琳(Jusith Herrin)、牛津大學埃克賽特學院的伊麗莎白·杰弗里斯(Elizabeth Jeffreys)和邁克爾·杰弗里斯到達牛津之前,已經(jīng)分別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和澳大利亞的悉尼有所建樹,他們是這一時期成名于英國境外的拜占庭研究者。

        二、英國拜占庭研究的興盛及其社會模式

        英國拜占庭研究的第二個偉大的奠基階段(1965—1980年),始于安東尼·布里爾于1964年被聘任為伯明翰歷史學院的研究員和歷史講師。隨后,喬治·湯普遜(George Thompson)促進了從荷馬到當代的希臘語課程的開設,提爾亞德教席(Tillyard’s Chair)轉移至由艾里斯·沃特稁斯(Ellis Waterhouse)所創(chuàng)立的拜占庭研究委員會,沃特豪斯和瑪格麗特·阿歷克修(Margaret Alexiou)分別擔任了拜占庭歷史和希臘語教學方面的講師。在大學捐助委員會藝術分會的支持下,伯明翰的兩個重要研究基地,塞里橡樹學院和巴伯研究院被整合到新的拜占庭研究中心。 腓力普·維?。≒hilip Whitting)對巴伯錢幣收藏中心、維汀圖書館和維汀獎學金提供了熱情資助。

        繼伯明翰研究中心建立之后,1966年世界拜占庭研究大會在牛津大學舉行,將拜占庭研究事業(yè)中“偉大的一代”聚集在一起,提出了促進學術進步的方案。布里爾和他的同代人們與國際拜占庭協(xié)會的英國副主席們“為了激勵和幫助組織英國的拜占庭研究”,共同創(chuàng)設了更適于“拓展地方研究的新機構”,建立了拜占庭研究協(xié)會,擬訂了會章。據(jù)當時的備忘錄記載,布里爾推動了協(xié)會成員學校之間圖書資源和教學資源的共享及考古計劃的整合。每年一期的《拜占庭研究通報》(Bulletin of British Byzantine Studies)創(chuàng)刊。到1980年,該協(xié)會正式改稱為“英國拜占庭研究促進會”(SPBS)。1967年在伯明翰初創(chuàng)的、每年一度的拜占庭研究春季論壇成為固定的季節(jié)性聚會,由拜占庭研究促進會直接協(xié)調全英大學和研究機構的會員輪流主持。到2000年為止,促進會每年一度出版該論壇的輯錄(SPBS)、《拜占庭研究通報》(BBBS)和秋季通訊,并建立了促進會的網(wǎng)站。斯蒂文·任西曼爵士在貝爾法斯特主持懷爾斯講座時所設想的《拜占庭和現(xiàn)代希臘研究》(Byzantine and Modern Greek Studies)雜志,從1975年開始由唐納德·尼科主編,由布萊克威爾公司出版,1988年起遷移到伯明翰的拜占庭研究中心,成為一個新的、側重于理論研究的重要刊物。 促進會成功地在全國的重要機構分別設立了皇家研究院、基金理事會以及研究與教學評估小組。但研究資源和學生分布并不均衡,大部分資料集中于老的中心,大部分學生集中于蘇格蘭,愛爾蘭和英國北部。

        對本學科資源分配問題的關注和全國委員會對信息流通的關注促進了全英拜占庭研究的發(fā)展。牛津的拜占庭研究協(xié)會比其他大學更多地聚攏了拜占庭研究者。倫敦一個圖書館資源共享協(xié)會的建立,使得參與協(xié)作的全國學者都能共同享用它的圖書資源。馬丁·哈里森將羅馬的哈德良長城考古分部轉變?yōu)榘菡纪タ脊艑W研究中心。羅賓·科麥克在闊陶爾德學院繼承了布克索爾的席位,并在其本科藝術史教學基礎上建立了一個繁榮的研究生學院。繼伯明翰之后,倫敦和貝爾法斯特設立了拜占庭研究碩士學位,牛津大學也有了碩士學生。 拜占庭研究被列入了愛丁堡、圣安德魯斯、曼徹斯特、劍橋、沃里克和蘇塞克斯的課程。

        制度進步的第三個階段是合作。經(jīng)過對教學資源的調查,促進會建議,鑒于各大學不可能提供拜占庭研究所有領域的教學資源,需要建立合作關系。在20世紀80、90年代設計了合作教學計劃之前,合作研究已經(jīng)開始。合作教學從碩士層次開始。貝爾法斯特率先開辦了“專家授課周”,藝術和人文研究董事會(AHRB)的拜占庭文化歷史研究中心促進了女王學院、紐卡斯特和蘇塞克斯進一步發(fā)展其合作教學關系。但是,各獨立的研究中心——國王學院和皇家霍洛威學院——也在進步,并且,每個中心都有特別的出版物和相應的學術活動,如專題研討會,學術報告,出版期刊等。所以,本學科的三個主要發(fā)展階段中,每一個階段都伴隨著體制的進步。

        在20世紀英國皇家研究院前75年的學術論文集中,可以看到英國學術研究的一個清晰的模式:某一個教授帶領1、2個助手和幾個學生從事大部頭的著述。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該模式發(fā)生了變化。考古學家和其他各領域的學者通常是為了申請某一基金會的資助而整合學術團隊進行大范圍的合作和跨學科研究?!锻砥诹_馬帝國的人物資料數(shù)據(jù)庫》(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Later Roman Empire)、《希臘人名辭典》(The Lexicon of Greek Personal Names)、《拜占庭帝國人物資料數(shù)據(jù)庫》(The Prosopography of the Byzantine Empire)以及埃弗杰蒂斯(Evergetis Project )項目都是英國皇家研究院的資助項目。但是第一個純拜占庭項目是布里爾的人口統(tǒng)計學項目:該項目由美國頓巴頓橡樹園研究中心資助,1986年以布里爾和勞瑞(Lowry)的名字出版。它將哈里基的基、萊姆諾斯和特拉布松等地修道院的財產登記冊和奧斯曼帝國財產登記冊上記載的數(shù)據(jù)加以比較。最近,“安卡拉研究院的黑海項目”開始得到支持。英國皇家研究院為拜占庭學者設立的高級講師職位有助于卡麥?。–ameron)、科麥克、馬利特(Mullett)、馬格達里諾和羅伊什艾(Roueché)的個人研究。除了對古代晚期演講辭的研究外,萊沃荷姆信托還資助了紐卡斯特的“長城和供水系統(tǒng)項目”。威爾卡穆信托大力支持醫(yī)學史研究。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得到藝術和人文研究董事會基金的支持,獲得了“紫衣世系”項目。早于20世紀70年代,歐洲科學基金會的拜占庭島嶼研究項目開創(chuàng)了歐洲研究拜占庭問題之先機。它在90年代資助的、關于羅馬世界轉型的研究項目也對古代晚期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當然,合作研究在考古學領域率先開始。參與者有拜占庭研究和出版基金會以及海外的英國學校,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的那一代人,如,海斯拉克(Hasluck)、威斯(Wace)和多金斯(Dawkins),以及被聘任于英國學校的建筑藝術家舒爾茨(Schultz)、巴恩斯雷(Barnsley)、漢德森(Henderson)、W.S.喬治(George)和德·瓊(de Jong)。20世紀60年代和20世紀70年代早期為大量海外考古項目提供資金的華盛頓敦巴頓橡樹園研究中心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為這種合作研究提供了一種特別資助,英國的考古學者因而受益。

        雖然有些人仍然抱怨人文研究贊助項目只關注個別的大部頭著述,但事實上,有些研究工作只能通過合作完成,而且需要特別資助。因此,制度變遷和學術贊助無論在觀念上還是在時間上,都對拜占庭學術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20世紀拜占庭學者們的任職陳述中有一種精神層面的意義。這些陳述是面向自己的,有的甚至是答辯性質的。在這些陳述中貫穿始終的是一種對于希臘歷史的認同。雖然20世紀80年代更廣泛的、有關希臘歷史的連續(xù)性或其變化的爭論取代了本世紀中期的淺薄的種族中心論,“認同”問題仍然是拜占庭學術界關注的問題。 著名拜占庭學者阿芙利爾·卡麥隆的任職陳述詞《都靈的壽衣》,與此前那些自我辨白的陳述大相徑庭。在這篇陳述詞中,阿芙利爾·卡麥隆稱,拜占庭學者們掌握著重要的“武器”,在人們遇到風險時,將忘我相援。近年來,拜占庭學者們能夠繼續(xù)前進,或者使用更政治化的手段,采用比較的方法,以便按照西方的標準充分說明拜占庭的內涵,或者,探討所有人文學者能夠接受的理論問題。 西里爾·芒戈的“作為哈哈鏡的拜占庭文獻學”激發(fā)了拜占庭學者去熟讀復雜精妙的拜占庭文獻,大大推動了20世紀英國拜占庭研究的發(fā)展。

        三、英國拜占庭研究的特征

        人們對12世紀拜占庭的誤解——比如,認為它缺少變化,停滯不前,錯綜復雜,極度殘酷,等等——事實上很難消除。這些一般看法可以追溯到本學科研究的初始階段。拜占庭學者已經(jīng)注意到并且努力反駁這些誤解。同時,對拜占庭研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誤解,有些是無關緊要的,有些則帶有根本的性質?,F(xiàn)代大學課程發(fā)展的核心是非語言學的、“容易的”區(qū)域研究。與此相反,拜占庭研究卻更多地要求多學科的知識基礎。于是,克雷斯和拜沃特教授的頭銜不再僅僅限于我們今天所理解的拜占庭研究,而更側重于文獻編輯類工作。人們對拜占庭學者的另一種誤解認為,一個拜占庭學者應該是博學者,其研究可囊括拜占庭的整個歷史時期和整個地理范圍,既能夠編纂一部6世紀的文獻,又能夠就古代晚期銀器研究給索斯比學者們提供建議,或者為死者念祈禱詞,或者能夠以恰如其分的文風給阿索斯山修道院管委會的首席院長寫一封信,或者,在《過去與現(xiàn)在》里發(fā)表一篇關于17世紀英國-希臘關系的研究成果。也有一些人錯誤地認為:20世紀的拜占庭研究經(jīng)歷了從當年的少數(shù)博學精英時期發(fā)展到今天的少數(shù)專門學者時期,正在越來越專業(yè)化了。事實上,完全能夠跨越學科界限的學者的確很少,但柏立在三一學院(1898-1902)身兼數(shù)職的事實說明了他寬闊的歷史視野和他對歷史視野中拜占庭中心地位的確信無疑。還有一種說法也是錯誤的:即認為英國的拜占庭研究是從一個金三角開始,輻射到英國各地。露絲·馬克利迪斯(Ruth Macrides)宣稱拜占庭研究開始于蘇格蘭, 但是我們在愛爾蘭也可以找到拜占庭研究發(fā)展的同樣證據(jù)。柏立(J.B.Bury)1902年才到劍橋,此前他已經(jīng)完成了關于吉本的著述和他的《晚期羅馬帝國史》的校注。

        上述現(xiàn)象顯示了拜占庭研究的廣泛性:在圣安德魯斯、愛丁堡、貝爾法斯特、紐卡斯特、達拉姆、約克、利茲、曼徹斯特、沃里克、伯明翰、牛津、劍橋、布里斯托爾、加的夫、倫敦和蘇塞克斯等地,拜占庭研究都很普遍,也很成功。

        其次,在拜占庭研究的學術圈內,自始就一直對女性開放。愛麗斯·伽頓那(Alice Gardner)曾經(jīng)在倫敦貝德福德大學 (1883-1884)和劍橋諾恩汗大學(1884-1914)教書,并且在布里斯托爾擔任歷史系主任:此時,歷史系的教授和講師都在參戰(zhàn)。稍后,她擔任拜占庭研究的高級講師。她的書仍然可以查閱,但她不像柏立那樣影響深遠,如貝恩斯(N.Baynes)、湯因比(Toynbee)或任西曼那樣的學者,都把自己對拜占庭的興趣歸因于柏立?;橐鲆餐梢愿淖円粋€人:瑪麗·漢米爾頓(Mary Hamilton)和瑪格麗特·哈迪(Margaret Hardie)一戰(zhàn)前在英國學校很成功,人們曾經(jīng)爭論,說是她們的婚姻確保了以男性為主的社會特性。 喬吉娜·巴克勒(Georgina Buckler)則與眾不同。作為多金斯的學生、牛津大學的第一位女博士生,她從未擔任過學術職務。但是她對于12世紀僅有的女性學者安娜#9642;科穆寧娜所做的權威性研究至今仍然無人能夠超越。約安·赫西(Joan Hussey)曾受教于諾曼·貝恩斯門下,她在20世紀中期是本學科的核心人物。她的學生朱里安·克里索斯米迪斯(Julian Chrysostomides)接替了她在皇家霍洛威學院的位置,擔任了希臘研究中心的主任。自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阿芙利爾·卡麥隆一直是本學科的領軍人物。在成為牛津凱伯學院的院長之前,她在倫敦擁有兩個教授席位。朱迪絲·海琳繼承了她第二個職位;伊麗莎白·杰弗里斯繼承了芒戈的拜沃特和索斯比教授席位。我本人亦在藝術與人文研究董事會的研究中心第一次登上講臺。 25年后,我特別榮幸地在貝爾法斯特開創(chuàng)了拜占庭研究。從“偉大的一代”以后的拜占庭學的遠景來看,很難設想在拜占庭研究中,女性的機會會少于男性——至少在本學科學術取得進展的地方是這樣。

        拜占庭研究的廣泛性還表現(xiàn)在它對大學以外機構的開放程度。本學科開創(chuàng)伊始,柏立的同代人多爾頓(Dalton)就在大英博物館建立了拜占庭研究中心,后來,巴克頓(Buckton)使其發(fā)揚光大。二戰(zhàn)結束后,貝克維斯為維多利亞和艾爾伯特學院做出了同樣貢獻。彼得·米哥是在海外的英國學校中對于拜占庭研究頗有建樹的人物。他在擔任BSA主任期間對塞浦路斯古代史系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并指導了作為拜占庭遺產守護人的東地中海各國的考古事業(yè)。一些學者型的圖書館管理員、博物館管理員和文物管理員的出現(xiàn),都與本世紀拜占庭研究學科的成功密切相關。邁克爾·安高爾德(Michael Angold)的任職陳述顯示,本學科有不斷職業(yè)化的趨勢:但筆者以為,在從吉本到任西曼的整個時期,一個人不必擁有任何學銜也可以在本學科的發(fā)展中發(fā)揮作用。一些律師和商人銀行家仍然設法在主要拜占庭期刊發(fā)表文章—或在拜占庭研究促進會及其相關機構擔任職務。斯蒂文·任西曼無疑是拜占庭研究中紳士學者的典范。 但是,由于本學科是在一種寒冷的學術氣候中開花結果的,踴躍著書立說的私人學者大多是退休的榮譽教授、退休的任職者、自由教師和自由研究者。所以,大學教師和管理人員,博物館管理員,圖書館管理員,牧師和私人學者是本學科第一個世紀的主力。

        拜占庭學界對于非專業(yè)學者一貫的寬容態(tài)度,顯然有其局限性,但也有其更廣泛的背景。這種局限性可見于非專業(yè)學者認識觀的落伍、純真或知識層次的瑣碎。通俗歷史學使人們更把拜占庭視為充斥著殘酷和墮落的,“太監(jiān)主宰的國家”,而且,他們接受了一些庸俗小說中那些描述“拜占庭婊子”時所傳遞的觀念。然而,本學科的寬容性卻促進了拜占庭研究的普及,而且,自從貝恩斯倡導開辦夜校講座之后,一直如此。拜占庭學者已經(jīng)從編外課程的講師職位上升到藝術史教授的職位,從古典系教師職位上升到終身學術主任職位。斯旺的希臘之旅,開放式大學教育,摩里學院和工人教育協(xié)會,以及每年一度的春季論壇,都說明了拜占庭教學擁有廣闊的空間。但是,參與拜占庭研究的普遍性不是這些專業(yè)模式創(chuàng)造的.自從19世紀和近期的大規(guī)模展覽以來,拜占庭學研究的群眾隊伍已經(jīng)形成。大英博物館的大型拜占庭陳列,只是諸多圣像、琺瑯、象牙和手稿展示中的一個,而所有這些展覽從未失去熱心的觀眾———或者,導致了職業(yè)拜占庭學者的大量參與。

        但是,在英國很少有關于拜占庭的電影、記錄片或者廣播電臺的討論,沒有電腦游戲,也幾乎沒有可以吸引官員們關注古典課程的某種電視系列片,拜占庭教學沒有納入英國國家規(guī)定的必修課程。這就意味著,如果某人偶然接觸到拜占庭文化,她(他)會以為自己在20世紀英國的文化視野以外有了意外發(fā)現(xiàn)。這顯然需要知識界擔負起重大的教育責任,才能使當今英國民眾同希臘人、塞爾維亞人或塞浦路斯人,乃至12世紀的拜占庭學者一樣了解拜占庭。與12世紀的君士坦丁堡相比,當時的文人學士只需要在正規(guī)課程中超越他人,就能晉升到教會、政府和學術的高級職位。但究竟有多少人參與了那些課程的學習,卻是一個未知數(shù)。

        最后,拜占庭研究的廣泛性也反映在拜占庭學者對于本學科的理論認識方面。親希臘主義是本學科的普遍特征,一些博學的親希臘主義者總是能為拜占庭研究找到充分的理由。例如阿蘭·維斯(Alan Wace)在《人跡罕至的希臘》(Greece Untrodden,Athens, 1964)一書中,就講了一個離奇的故事:中世紀的圣徒和古代希臘重裝步兵以及假冒的親希臘主義者共居一個世界。在使各代拜占庭學者接受泛希臘主義方面,雅典的英國學校的作用不可忽視。但是,安納托利亞或利凡特(即東地中?!g者)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另一種趨勢的產生;土耳其語、敘利亞語或阿拉伯語是更自然的工作語言。這派觀點可以追溯到亨利·范嘵·托澤(Henry Fashaw Tozer, 1929-1916)和威廉·拉姆賽(Sir William Ramsay)爵士。 杰特路德·貝爾(Gertrude Bell)和T.E.勞倫斯(Lawrence)等大旅行家們將此派觀點發(fā)揮得淋漓盡致。貝爾的照片、勞倫斯的城堡研究至今仍然有影響。土耳其的考古學家和實地考察員,如拜倫斯(Balance)、高夫(Gough)和哈里森(Harrison),巴勒斯坦的考古學家如維爾金森(Wilkinson)和普林格爾(Pringle),北非和埃及的古德伊爾(Goodyear)和弗蘭德(Frend),塞浦路斯的溫費爾德(Winfield)和霍金斯(Hawkins)等代表了這種觀點。他們于二戰(zhàn)期間恰與親希臘主義者聚集于埃及。 第三派對東正教會和東正教世界保持忠誠。他們分別以迪米特里·奧布倫斯基和塞巴斯蒂安·布羅克(Sebastian Brock)及其弟子們?yōu)榇?。他們肯定地認為,巴爾干、俄羅斯以及一性派東方是東正教拜占庭共同體的組成部分。把拜占庭神學作為東正教發(fā)展之一個階段的教學體制意味著:在英國,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研究者一直是這一學科的代表,但是其人數(shù)寥寥。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拜占庭研究者并不總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應用于拜占庭研究。 但是,他們將馬克思主義與許多理論,如從弗洛伊德(Freud)到拉堪(Lacan)和富闊特(Foucault)、簡奈特(Genette)、白克田(Bakhtin)和德里達(Derrida)的理論作了很好的折中使用。與這種派別林立的狀態(tài)形成對照的是,12世紀的世界似乎只有兩維空間,學術爭論和對立異?;钴S;在正統(tǒng)派與異端派的斗爭中,有些人只在瞬間即獲得或失去其聲望。在這里,敏銳和機智磨礪著知識分子,善于爭論和表現(xiàn)是知識階層的特征,但卻很少能將其思想歸類。 與此相反的是,英國拜占庭學的折中主義和包容性排斥了文化戰(zhàn)爭:正如意大利史家莫米里亞諾(Momigliano)所說,人們閱讀著不同的文本,形成了互相合作和寬容的群體特征。

        四、優(yōu)勢,弱勢與成就

        從許多方面看,英國拜占庭研究的優(yōu)勢也是它的弱勢。第一,認同的矛盾態(tài)度使拜占庭研究者重新使自己等同于古典學研究者、中世紀研究者或東方研究者。或者,有時強調他們的原初學科,如歷史學家、哲學家或藝術史家。第二,與相鄰學科相比,拜占庭研究還只是一個新學科,這意味著,人們認為它是剛剛起步的,或者是曾經(jīng)被大大忽視的待開發(fā)的領域——但同時,也意味著其存在著很大的潛力。一塊處女地可以開拓出一種新的理論領域,也可借鑒經(jīng)過檢驗的、可行的其他學科的理論。第三,它的小學科地位與其主題的巨大時空范圍相結合意味著,任何機構,甚至一個國家的研究都無法涵蓋一切;但是同時也意味著急需合作研究和認真調查學科間的關系。在逐個論述這些優(yōu)勢和弱勢之前,請注意與12世紀拜占庭進行對照。當東方特征、西方特征、西方化和重在修飾的風格同時出現(xiàn)的時候,當古典的過去受到重新評價的時候,當希臘精神和東正教被重新界定的時候,拜占庭人也在重新審視認同的基礎。這種趨向可以在他們的研究中看出,也可在他們的文化創(chuàng)作和藝術贊助中看出。但是,他們關注的中心并未擴大或像后來那樣受到挑戰(zhàn)。當他們撰寫書評或模仿希臘悲劇時,肯定是以本國為背景。

        在這些優(yōu)勢和弱勢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認同問題。本學科的結構如何?應該怎么界定拜占庭?我們如何知道誰是拜占庭學家?巴克爾(Barker)和湯因比只是在他們學術生涯的末期才有拜占庭方面的著述。哈克斯里(Huxley)在學術生涯的中期才發(fā)表拜占庭方面的文章?,F(xiàn)在,拜占庭學家有各種不同的“保護色”;年輕學者不再自稱拜占庭學者,而是重新認同自己為地中海學者,或者古代晚期、抑或文藝復興早期學者或教父學學者。這絕非本學科固有的缺陷,也絕非歸因于該學科作為新建學科的地位所囊括的廣闊領域,而是來自于相臨學科的包容程度。拜占庭研究者應該能夠象其他中世紀研究者那樣宣示不同程度的忠誠,先從中世紀史入手,然后過渡到跨學科的拜占庭研究,最后研究本學科的組成部分:歷史,或者考古,或者藝術史,或者文學團體。然而,并非所有機率都是相等的。拜占庭研究者被包括在內和包括一切了嗎?

        中世紀史學者擁有很好的包容記錄??ɡ斪妫锲潎H會議,巴克奈爾集團和其他中世紀題材的著作都包括拜占庭?!秳蛑惺兰o史》的三個版本也彰顯了拜占庭在中世紀歷史上的地位。20世紀10、20年代的第一版《劍橋中世紀史》和現(xiàn)在的《新劍橋中世紀史》都盡可能地收進了東方和西方的內容,奠定了20世紀60年代那一版的框架。當時,第四卷的修訂版將拜占庭歷史集中于第一部分,將更籠統(tǒng)的文化史放在第二部分。

        隨著20世紀70年代P.R.L.布朗的《晚期古代的世界》的發(fā)表,“晚期古代”這個新學科就闖進了學術界視野。 它為學科的定義和分期帶來了困難,通??赡苡幸韵露N分期方式:將拜占庭歷史追溯到君士坦丁大帝時代;或者,激進一點,定于7世紀的某個時間。所以,對拜占庭學者來說,晚期古代可以作為拜占庭研究的內容,也可以作為單獨的相關學科。它一直是拜占庭研究者鐘愛的課題:布朗很早就將興趣從奧古斯丁轉移到圣像破壞運動。他由于具有釋讀希臘文,敘利亞文和阿拉伯文文本的天分而蜚聲于學術界:雖然,當他至今仍然在因休默(Hume)、伊文思·普里恰德(Evans Pritchard)和道格拉斯(Douglas)等人而馳名的皇家霍洛威學院就職時,卻退避于更保險的研究領域——對于墨洛溫王朝圣徒傳記的研究。 此外,《晚期古代》(Late Antiquity-antiquité tardive),《早期基督教研究雜志》(Journal of Early Christian Studies)和最近關于晚期古代考古的系列論壇都有助于拜占庭研究逐漸在物質文化領域建立其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

        有人說,“古典學家通常鄙視拜占庭文化和拜占庭研究者”, 這種說法顯然不正確,但也有其道理,至少在大學古典學課程中,很難見到12世紀拜占庭文學的蹤影。古典學者認為,“希臘文學”經(jīng)常隱含著對古代原則的蔑視態(tài)度——但是他們不排斥15世紀以后的文本。西蒙·格德西爾就曾經(jīng)在其“誰需要希臘語”一文中提出,中世紀的拜占庭是一個“不值得愛戀的領域”,可它恰恰忽視了希臘語言文學是一門從來都在不斷發(fā)展的領域。從古典時代末期,直到它在文藝復興期間重現(xiàn)于西方,希臘文學一直在持續(xù)發(fā)展,今天仍然如此。

        拜占庭研究,作為一個學科仍然是較新較小的學科,這是它的弱勢,同時也是它的強勢。英國的拜占庭研究與其他歐洲國家的此類研究是同步發(fā)展的,但卻遠遠超過美國。另一方面,英國的古典學研究和西方中世紀研究又遠遠超過拜占庭研究。這種現(xiàn)狀與我們所注意到的人們對拜占庭的研究興趣并非情有獨鐘這一事實,造就了拜占庭研究“遲發(fā)”的特點。例如,性學研究是最先在古典學領域而不是在拜占庭研究領域異軍突起的。另外,對于那些主要與拜占庭研究者有關的課題(諸如奴隸制問題、民族間的互惠關系、藝術和文獻、行為方式等)的跨學科研究,也多是先出現(xiàn)在相臨學科。有的時候,相反的情況也是有的。1990年,布里爾在懷爾斯講座中就拜占庭和土耳其統(tǒng)治地區(qū)民族的認同問題所表達的思想就不是源于后現(xiàn)代人的理論,而是源于其個人對于被驅散的近東各民族人民(庫爾德人,巴勒斯坦人,沼澤阿拉伯人)的深刻理解和他對于宗教在決定各族人們之認同過程中成為無自然疆界中的“疆界”這一本質的深刻了解。只是在這時候,認同問題才成為所有相臨學科的“盛宴”:雖然經(jīng)濟史學家和非洲學家也早就英明地涉足于這個領域。 然而,拜占庭研究卻很快接受了這種影響。

        反之,拜占庭研究的優(yōu)勢在于其研究方法的靈活性和取長補短、兼收并蓄的特點。拜占庭學當然并不期待著以新興學科自詡。然而,當一個學科大有可為的時候,它就能帶來清新之氣。拜占庭文獻學的所有流派、大量的作家,重要的行省,富庶的城市,有影響的社會集團都尚未得到研究?,F(xiàn)在又有足夠的英語翻譯文獻鼓勵那些尚未發(fā)現(xiàn)自己之研究方向的年輕人找到方向。這是一條大有可為的探索之路。

        拜占庭研究的規(guī)模則是另一個問題。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其研究領域從地域范圍講有數(shù)百萬平方英里之廣,從時間范圍看長達1200年之久,這樣的學科被定義為“小學科”,這一事實本身就是一種諷刺。廣袤的視野,真正的跨學科和不足的資源挑戰(zhàn)著每一位研究者,使拜占庭研究在現(xiàn)代大學體制中很難操作。人們注意到,在如此廣闊的領域中工作的只有一、二個教師和寥寥無幾的學生:這不像20世紀的大學,而像12世紀的學校。當然,這只是比喻。實際上,拜占庭研究專業(yè)可以與許多大學科一爭高下。但是,這些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但這種弱勢也同時是一種優(yōu)勢,即:為了生存,本學科發(fā)展了強有力的組織體系,并且更明確地支持學術合作和跨學科協(xié)作。拜占庭學者不僅清醒地認識到其他學科專家們對自己的關注和成見,而且期望著有可能參與一些大型項目。沒有研究音樂、宗教儀式、藝術史、考古學、神學、哲學以及歷史學方面的專家,要研究拜占庭的一個大修道院是不可能的。無論隨之而來的合作多么任重而道遠,參與這種合作的人們都得用全新的方式看待拜占庭及其研究領域,并將它置于全新的背景和視野之中。

        如何看待20世紀拜占庭研究者的成就?英國學者在海外的成就和聲望似乎與前面所提到的史料貧乏、研究中的種種弱點和研究機構不多這些事實不符。從20世紀初的柏立到20世紀末的霍爾摩斯(Holmes),或者,從安高爾德(Angold)到茲伊特勒(Zeitler),英國學者一直擅長于歷史綜合。這是以新檔案研究和史料證據(jù)為特征的綜合,是一種審視自身理論前景、分析和敘事相結合、但卻對重要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時期提供更廣泛的綜合性解釋的方法。柏立的《晚期羅馬帝國》的各種版本今天仍然在使用;米勒(Miller)的《黎凡特的拉丁人》(Latins in the Levant)是深入研究的起點;布克索爾的《巴黎發(fā)現(xiàn)的圣詩》(Paris Psalter)是基礎研究;任西曼的以拜占庭為中心的《十字軍史》(History of the Crusades)可能已經(jīng)被新一代的十字軍史修訂者擱置一邊,但是它仍然被重印、購買和閱讀。 雖然奧布倫斯基的《拜占庭世界》,芒戈的《拜占庭建筑》和格里爾森的《拜占庭貨幣》具有大綜合的某些特質,但是后來的各代學者很難超越上述巨著。

        我們尚未找到與“偉大的一代”相匹配的人。那一代人善長于應對高難度的挑戰(zhàn)、理論創(chuàng)新、破舊立新、相信科學和新的藝術形式??溌〉摹镀樟_柯比》(Procopius)是對希臘語取代拉丁語之后的6世紀進行的綜合研究,其信息量遠遠大于書名所能夠告訴我們的東西。閱讀這部作品與其深邃的薩瑟系列講座和她將要發(fā)表的、關于7世紀拜占庭的續(xù)篇(后者蘊涵了她對政治和文化現(xiàn)象的精確嚴密的思考)相結合。安高爾德的《宗教與社會》(Religion and Society)為我們指出了20世紀晚期歷史學的一般特征:“不是作為整體的社會的歷史,而是社會各個方面的歷史”。 該書的寫作緣出于劍橋大學出版社的威廉·達維斯(William Davies)的計劃,他委托安高爾德和其他學者編寫一套包含拜占庭各個時期的系列教材。這是對特定時期內拜占庭社會諸方面歷史進行的研究,該系列叢書的主要作者都是60年代以后成長起來的拜占庭學者。這套教材最終完成,但是沒有全部由劍橋出版社出版。其中有一些涉及拜占庭的整體歷史,另一些是生動的、帶有入門性質的作品,還有一些非常實用的、涉及各種專題論壇的文集,表現(xiàn)了學者們個人研究的廣闊背景。英國拜占庭學界尚未做的是編寫一部能夠代替奧斯特洛戈爾斯基,或是接續(xù)柏立或A.H.M.瓊斯的拜占庭通史。劍橋的系列專著代表了20世紀拜占庭研究者的最高史學成就。它們都體現(xiàn)了作者尊重歷史文獻,同時又給予史料以審慎批判和敏銳分析的態(tài)度,顯示了阿芙利爾·卡麥隆曾對諾曼·貝恩斯之歷史研究風格的心領神會和處理可視資料和文獻資料的得心應手。

        對于上述評價的證據(jù)表現(xiàn)在這一時期英國學者在考古學和藝術史史料方面的卓越貢獻,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考古學家從未忽略史學記載,藝術史學家也總是以史學家,而不是以鑒賞家的身份出現(xiàn)。重大考古學成就是建立在建筑學研究和考古發(fā)掘之基礎上的,20世紀最后25年進行的研究,現(xiàn)已經(jīng)產生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在希臘、土耳其和圣地的活動尤其說明英國考古學的主導地位。它與英國考古學的整體轉型密切相關。釉陶材料分析、古幣學、銘文學、水利學、電腦繪圖以及測量都顯示了拜占庭考古學的優(yōu)勢和靈活性。雖然多爾頓、貝克維斯和塔爾伯特·瑞斯開創(chuàng)了英國的藝術史研究,但是藝術史只在布克索爾,特別是羅賓·科麥克領導的闊陶爾德學院有其穩(wěn)定的學術地位??汽溈舜蚱瞥R?guī)的教學方式使他的那些天才學生碩果累累,他們基礎理論運用嫻熟,在手稿繪畫、圣象、色彩分析、性學研究、藝術與修辭的結合、殖民地藝術方面拓寬了學科的邊界,為我們了解拜占庭社會作出了貢獻。

        在史學研究方面,英國學者亦從20世紀初的敘事史學走出來。現(xiàn)在,歷史的敘述遠比敘事史學流行。一般來說,史學家愿意接受重大變化。如,20世紀50年代盛行人物傳記,20世紀60年代盛行經(jīng)濟史學,20世紀70年代出現(xiàn)考古新方法,20世紀80年代有了新的史學理論,20世紀90年代則進入電腦時代。但是,最引人注目的也許是文獻學。在拜占庭文獻學研究方面,史學家也作出了重大貢獻。這可能是英國拜占庭研究最有意義的進展,雖然它來得晚了一些。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們只能在提爾亞德和懷爾斯著作中的文學章節(jié)、新希臘主義者的作品和古典學家的作品中看到早期拜占庭文獻的片斷。 但是,卻沒有人研究中期拜占庭文學,這有待于史學家去填補空白。保羅·馬格達里諾對修辭學的研究,露絲·馬克利迪斯對歷史編纂學和法學的研究,路絲瑪麗·摩里斯(Rosemary Morris)對圣徒傳記的研究以及瑪格麗特·馬利特對于書信的研究,決定了人們開始重視拜占庭文獻學,從而推進了史學的繁榮。現(xiàn)在,英國史學家們還不能在未經(jīng)整體把握的情況下選析史料以尋找史實,或者,還不能對史料中的修辭提出異議,只能對它進行闡釋,或者,還不能在提出或接受史料時忽視其措辭。這些,以及我們注意到的物質文化的開放性使英國的拜占庭研究者比大多數(shù)人更有資格編寫新的拜占庭文明史。

        2000年,英國和愛爾蘭的拜占庭學術團體變得越來越自信,組織良好,思路清晰,對于相臨學科的方法和理論采取開放兼容態(tài)度,既獨立研究,又愿意合作和聯(lián)合,真誠尋找在一個沒有即時效益的體制中合作的途徑。人們相信,拜占庭研究大有可為。愿意從事拜占庭研究的天才學生源源不斷。英國的拜占庭學者仍然期望在國際拜占庭研究領域中居于主導地位。在英國,拜占庭研究被明確地定位為小學科,這與其在國際舞臺上的主導地位不相稱。在21世紀之初,我們的真正問題是:21世紀繼承者們如何不辜負其前輩的榮耀地位和拜占庭學者們的偉大成就。

        [作者瑪格麗特·馬利特,英國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歷史系教授,

        英國國家學術委員會拜占庭研究會執(zhí)行委員]

        [編譯者郭建淮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博士研究生,130024

        徐家玲東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130024]

        (責任編輯:張強)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新片|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毛片久久久久久l| 国产白浆流出一区二区| 久久狼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国产精品白浆一区二小说| АⅤ天堂中文在线网|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777|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吃奶摸下的激烈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播| 国产91在线精品观看|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漫画| a级毛片无码免费真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日韩精品视频中文字幕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不卡高清av手机在线观看| av深夜福利在线| 亚洲av成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少妇久久久久久被弄高潮|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免费| 91国产精品自拍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中字|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5555|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国产成人肉肉视频大全|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蜜桃|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v在线| 一二三区无线乱码中文在线|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导航| 久久久黄色大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 国产偷窥熟女精品视频| 亚洲日本在线中文字幕| 青春草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无遮无挡爽爽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