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才子唐伯虎(1470~1523),曾留下“三笑”佳話,而在150年后當?shù)亓硪晃徊抛佑小叭蕖钡恼乒?,鮮為人知。
錢鍾書《槐聚詩存》(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5年版)收錢鍾書1937年作的《石遺先生挽詩》:幾副卿謀淚,懸河決溜時。百身難命贖,一老不天遺。竹垞弘通學,桐江瘦淡詩,重因風雅惜,匪特痛吾私。作者自注:先生續(xù)詩話、評余二十歲時詩、以湯卿謀黃仲則為戒、卿謀湘中草卷六閑余筆話云人生不可不儲三副痛淚……(第23頁)
同書1938年《淚》中有詩句:“卿謀幾副蓄平生,對此茫茫不自禁”。(第25頁)
余英時先生在悼念錢鍾書的文章中評:默存先生冷眼熱腸,生前所儲何止湯卿謀三副痛淚。(余英時:《我所認識的錢鍾書先生》,《文匯讀書周報》1999年1月2日)
令錢先生動情的“湯卿謀”,到底何朝、何地人?
新發(fā)現(xiàn)的柳亞子先生寫于民國肇造的一則書話《湯卿謀“閑余筆話”》,專門提及湯其人其事,特別談及其與蘇州文學家尤侗(1618~1704,字展成)的關(guān)系:“卿謀,吳中才士,與尤展成為性命交,一時瑜亮,無忝齊名,生當明季,時局日非,而兩人又落魄不拘,輒發(fā)為文章,凄馨哀艷。別有一本《閑余筆話》,為卿謀小品,風味雅近《世說新語》,蓋晉宋間人玉麈尾之余沈也。中雜展成語,成于卿謀夭折以后,不勝黃公酒壚、山陽鄰笛之感,益足征兩人交情之純摯矣!卿謀聞威宗殉,悲不自禁,大臨一哭,卒以哀死,而展成應胡清鴻博之試,感福臨知遇之恩,至于倦倦不能自己。出處殊途,衷懷遂判。不知班、荊地下將何以為情也。《閑余筆話》刻于展成《西堂全集》,再刻于吳江沈氏《昭代叢書》別集,近東瀛有印本。1912年3月17日”(郭長海、金菊貞:《柳亞子文集補編》,第84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
查《明詩紀事》(清代陳田輯撰)第六冊辛卷二十八、頁三四六三有“湯卿謀簡介”——“湯傳楹,字子輔,更字卿謀,吳人。諸生,有《湘中草》六卷”,及其按語:“卿謀早擅才華,詩多綺語,亦有雋語,惜年僅二十五而夭折,未見其止”?!都o事》選湯詩4首,其中《新婚》一律為綺語:“日影和煙上畫廊,雙鬢悄立整羅裳。傳來絮語欺鸚鵡,睡足脂痕暈海棠??垲I(lǐng)含羞留待束,搴帷匿笑不成妝。守宮的的爭衾艷,未許人前理繡床”。
錢仲聯(lián)教授主編《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版)“尤侗”條,《湘中草》六卷悉附《尤太史西堂全集》之后。
《湘中草》作者立場如此“特殊”,其著當然未能收入《四庫全書》?!端膸旖麣部夸洝份d:《尤太史西堂全集》三種六十一卷附《湘中草》六卷,清康熙間刻本,集部,第129~130冊。
由此看來,湯卿謀(1620~1644)真性情中人,他有時也憂國憂民,寫詩寄憤,但大多數(shù)時間里,他向往的是風花雪夜的安樂:“風月娟然,天下第一有情物,而于韻士美人,猶為親近”。住處在蘇州城“館娃里”,幾間老屋,一院花木,他起名荒荒齋,寫了一篇《荒荒齋記》,說明究竟——“然而室荒于外,腹荒于內(nèi),知我者,謂我荒齋中人;不知我者,亦謂我荒齋中人。既而嘆曰,以荒士居荒齋,固其所也,何害。遂名之荒荒齋”。
在《閑余筆話》中,湯卿謀自說他的“哭話”:人生不可不具備三副眼淚:哭國家大局之不可為;哭文章不遇知己;哭才子不偶佳人。還談到“天下不堪回首之境”有五:衰逝過舊游處,憫亂說太平事,垂老憶新婚時,花發(fā)向陌頭長別,覺來覓夢中奇遇;未免有情,感均頑艷矣。然以情之最惡者言之,不若遺老吊故國山河,商婦話當年車馬,尤為悲憫可憐。
尤展成為他寫的小傳里,與上文有出入,說的是:“人生不可不儲三副痛淚,一副哭天下大事不可為,一副哭文章不遇識者,一副哭從來淪落不偶佳人?!?尤侗:《西堂雜俎·湯卿謀小傳》(卷上),第144頁)
湯卿謀之哭,在江南影響巨大。如反映賀雙卿文學活動的文獻《西青散記》有:湯卿謀曰:“……人生須有兩副痛淚:一副哭文章不遇識者,一副哭從來淪落不偶佳人?!?趙)鳳岐……曰:“……吾則以一副痛淚哭失節(jié)之佳人?!倍斡窈唬骸凹讶耸Ч?jié),思之亦必自哭;不自哭者,安得閑淚哭之?”(史震林:《西青散記》卷二,第28-29頁)
清末民初湖南龍陽有位詩人易順鼎(1858~1920),字實甫,自署懺綺齋,又自號眉伽、一廠居士等,光緒舉人,曾被張之洞聘主書院經(jīng)史講席?!榜R關(guān)條約”簽訂后,上書請罷和議,反對割遼東、臺灣,“揖盜于門內(nèi)”。曾兩赴臺灣助劉永??箲?zhàn)。庚子事變時,督江楚轉(zhuǎn)運,此后在桂、滇、粵歷任道臺。辛亥革命爆發(fā)逃居上海,后去北京,與袁克文交游,袁世凱稱帝后,被任為代理印鑄局長。袁帝制失敗,易順鼎縱情于歌樓妓館。
易順鼎專門取了一個凄冷之極的別號“哭庵”。他繼承湯、尤的說法:“人生必備三副熱淚,一哭天下大事不可為,二哭文章不遇知己,三哭從來淪落不偶佳人”,強調(diào)“此三副淚絕非小兒女惺忪作態(tài)可比,惟大英雄方能得其中至味”。聯(lián)系易之行藏,與晚明卿謀等人一樣——將“淪落不偶佳人”與“天下大事不可為、文章不遇識者”并列,但卒章顯其志,在《哭庵記》中強調(diào):“吾之哭與賈誼、阮籍、唐衢、湯卿謀等不同,只哭母而不哭天下。”
其實晚清舉人順鼎以母亡哭,未免矯情,何如晚明卿謀真誠坦率,乃真正的性情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