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4月初至7月底,西安先后有12名健康老人(最小的62歲,最大的84歲)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離奇失蹤,家人遍尋未果時,紛紛發(fā)出緊急“尋人啟事”。經媒體報道后,引起了當地公安機關的高度重視和全國多家媒體的關注。后經警方查明,古城西安12名老人接連不斷的離奇失蹤,是被一伙犯罪嫌疑人用色相引誘、婚介、假關懷等手段,從菜市、鳥市、公園等老年人聚集場所,將老人誘騙至僻靜處實施搶劫,最終致4名老人死亡。
2006年4月19日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院對這起備受古城市民關注的系列騙搶老人案作出一審判決。
犯搶劫罪的6人中,劉有潮、雷安民、汪小民、陳金娥(女)、李芳梅(女)被判處死刑,李小娟(女)被判處無期徒刑,另一名犯收購贓物罪的徐天兵,被判處有期徒刑1年。宣判后李芳梅當庭癱軟,多名被告流下悔恨的淚水。
12名老人離奇失蹤
2005年4月至7月間,古城西安一些建筑物和墻體上貼的尋人啟事:
高某,男,現年65歲,身高1.65米。2005年7月24日上午8時在西安市西倉花鳥市場購魚蟲時失蹤。提供確切消息者報酬1萬元,將人安全送回者報酬3萬元;
韓某,男,77歲,7月21日上午7時30分買鳥食至今未歸,望知情者告之,有酬謝!……
這些“尋人啟事”和以往的有些不一樣,張貼比較集中,大多都是男性老年人,失蹤地點集中在菜市和公園。家人遍尋未果時,紛紛發(fā)出緊急“尋人啟事”。此事很快引起了當地媒體的關注。
據當地媒體記者和這些失蹤老人的家人聯系后發(fā)現,這些失蹤老人平時衣著都很講究,失蹤前幾乎都戴有金戒指并攜帶手機,幾乎每天早上都有買菜、買鳥食和魚食、或外出晨練的習慣。
將近三個月時間里,直到萬某、周某、艾某三位老人失蹤三四天后,發(fā)生意外被救回,失蹤老人的家人們才感到了后怕。
從此,失蹤者家人在“尋親”奔波中,自發(fā)組成“尋親大隊”。以上3位老人離奇的失蹤復回經歷,讓尚未找到失蹤親人的其他家人不由得聯想到自己親人的失蹤原因。這些老人究竟是走失,還是遇到了其他不測?所有人都不得而知。一時間,眾說紛紜,有老人的家庭更是人心惶惶,擔心此類事件會突然降臨在自己身上。失蹤者家屬除了祈禱自己的親人早日平安歸來之外,再無別的辦法。
8月11日,經過陜西警方十余天的偵破,這起代號為西安市“7·26”系列搶劫老年人案成功告破,專案組一舉摧毀了以雷安民、劉有朝為首的系列搶劫犯罪團伙。
這起系列失蹤案在媒體報道之前,早已引起警方的注意,據警方介紹,僅在2005年7月26日這一天,西安市公安蓮湖分局廟后街派出所就接到3起群眾報案,稱5月29日至7月26日家中老人先后從西倉鳥市、蓮湖公園等處失蹤。
接報案后,西安市公安刑偵局、公安蓮湖分局等單位聯合成立“7·26”系列搶劫老年人專案組進行偵破。經過10多天的努力,警方成功破獲了此案,2005年8月11日,一舉摧毀了以雷安民、劉有潮為首的系列搶劫犯罪團伙。
經查,所抓獲的犯罪嫌疑人均為山陽、彬縣、扶風、蒲城、藍田等地的無業(yè)人員,他們分別暫住在西安市碑林、雁塔、新城等地,其中雷安民、劉有潮、汪小民等人均有犯罪前科。他們被釋放后,在社會上結成團伙,其中陳金娥(女,54歲)、李小娟(女,33歲)兩人和另一名女嫌疑人外出“放鷹”,用色相引誘、婚介、假關懷等手段,從菜市、鳥市、公園等老年人聚集場所,將老人誘騙至僻靜處,伙同預先等候在此的男性犯罪嫌疑人實施搶劫。
警方介紹說,部分老人確屬受到色相引誘而在僻靜處受到了嫌疑人的威脅搶劫,這些老人即使逃生,回家后也不愿聲張此事。并且在警方調查中,受害老人心理壓力很大,接受調查時遮遮掩掩,使許多有用線索不能及時被警方掌握,一度給案件的偵破造成了難度。
作案12起件件觸目驚心
經查明,2005年3月,被告人劉有潮、雷安民、陳金娥、李芳梅、李小娟五人相互認識后,劉有潮提議由女的利用色相以賣淫、談戀愛、聊天等為名誘騙老人,男的冒充公安人員搶劫,其他人表示同意。從此形成一個人員相對固定、分工相對明確的搶劫作案團伙。后汪小民經雷安民介紹加入該犯罪團伙。每次由被告人陳金娥、李芳梅、李小娟三名女性中的一人或二人以賣淫、交長期朋友或戀愛聊天等為名,將手上戴有金戒指的老年男性誘騙到劉有潮等人預選的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地,三名女性中的另外一人給劉有潮通風報信,然后由劉有潮、雷安民、汪小民直接或冒充公安人員實施搶劫,搶劫被害人金戒指、手機及現金等物,連續(xù)作案12次。將所搶的金戒指由劉有潮出面銷贓給被告人徐天兵,贓款均分揮霍。
2006年3月27日,西安市中級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公堂上被害人家屬當庭提出了多項民事請求,其中4名已死亡的老人家屬當庭憤慨地說:“希望法庭能判處案犯死刑,給死者一個公道!”同時,提出受害者醫(yī)療費、喪葬費、父母贍養(yǎng)費及子女撫養(yǎng)費等共計230余萬元的民事賠償,其中索賠數額最高者為132萬元。宣讀民事起訴書時,多名受害人家屬都哽咽著難以成語。
罪大惡極5被告被判處死刑
19日上午9時,離開庭還有一個小時,西安市中院門口前來旁聽的群眾就排起了長隊,隊伍足有三四十米長。據西安市中院工作人員介紹,有一位受害家屬早晨6時就來排隊,第一個進入法庭。
不到10時,大法庭里500多座位已經是座無虛席。本市10多家媒體的30多名記者也早早“各就各位”。10時整,隨著審判長的法槌落下,7名被告戴著手銬,頭戴黑頭套,被法警押上法庭。
取下頭套后,記者注意到,7人面色蒼白,但表情各異。劉有潮眼睛微閉,李芳梅的手在不斷地顫抖,其他人則一直低著頭。
宣判開始。長達34頁的判決書,法官宣讀用了將近一個小時。
審判長在宣讀判決書時,400多名公民端坐旁聽席上,鴉雀無聲。當審判長讀到“被告人陳金娥犯搶劫罪,判處死刑”時,在場的旁聽公民無不拍手稱快。當宣讀到李芳梅被判處死刑時,旁聽公民欲再次鼓掌,被審判長果斷制止。
在整個宣讀過程中,李芳梅不時用顫抖的手擦去流下的淚水。當宣讀到前幾名被告人被判處死刑時,李芳梅已經有些站不住了,前后搖晃,渾身顫抖。當宣讀到自己同樣被判處死刑時,李芳梅徹底癱軟,在兩名法警的攙扶下勉強站立,雙目禁閉,表情非常痛苦。
當審判長將長達34頁的判決書宣讀完畢。隨后,被告人開始按順序在宣判筆錄上簽字、按指紋。輪到陳金娥簽字時,她那戴著手銬的雙手顫抖得厲害,怎么也握不住一支不過10多厘米的筆,她艱難地在宣判筆錄上一筆一畫地寫著自己的名字,兩三秒鐘就能完成的簽字,陳金娥足足花了兩分鐘。
在此期間,記者對這幾個剛被判刑的案犯做了個簡短的采訪。當問及對家屬有什么話要說時,劉有潮說:“讓兒子以后好好做人,報答社會?!闭f完他已是泣不成聲。劉有潮的兒子只有10歲,他希望妻子帶好兒子,把兒子撫養(yǎng)成人。并稱自己很后悔,對不起受害人和他們的家屬。他同時稱,沒有想到會是這么個判決結果,他以為自己會被判無期徒刑。劉有潮知道上訴改判的希望不大,但他還是表示要上訴。
采訪中,雷安民、陳金娥、李芳梅同樣表示要上訴;對于要不要上訴,汪小民稱還沒考慮好;李小娟和徐天兵則表示自己服判,不再上訴。
審判長宣布退庭后,許多旁聽公民久久不愿離去,對這幾個他們所犯下的罪行進行聲討。一時間,審判庭內響起了此起彼伏的譴責聲。
董女士等10多位受害者家屬們認為,對李小娟和徐天兵的量刑太輕,也應該重判。并指出特別是李小娟在這個系列搶劫案中也是主犯,在其中她起著利用色相引誘和通風報信的作用,她是利用色相引誘并接觸作案對象的第一人。
受害者家屬們對李小娟的判決表示不服,當即決定要聯名上訴到省高級人民法院,嚴懲李小娟,“她實在太壞了,她應該受到同樣(指死刑)的下場。”
心理學專家解析老人失蹤案
心理學專家李長庚分析認為,這些老年人干了一輩子革命工作,離休后突然沒事可干心里頗感空虛,加上已成家立業(yè)的子女們整日忙于自己的工作,很少有和老人心靈溝通的時間,更何況,人到老年,其思想也變得越來越單純,輕信別人成為他們共同的特點,以致給一些善于利用老年人心理特征和生活規(guī)律的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機。綜觀此次“老人失蹤案”發(fā)生的特點,這些老年人都是被人騙到西安市郊外搶劫的,之所以他們會屢屢被騙,在很大程度上緣于老年人共有的心理問題。
李長庚講,犯罪分子騙取老年人信任的手段,無外乎“投其所好”、“同情心理”和“精神引誘”等幾種慣用的方法?!巴镀渌谩?,抓住個別老年人愛養(yǎng)魚、鳥,或者喜歡花草、古董等特點,以低價錢和免費相贈為誘惑手段,將老年人騙到偏遠地帶,然后搶劫;“同情心理”,大凡人老心也善,極易被別人的辛酸史和眼淚所打動,尤其是過于輕信女人和小孩的話。犯罪分子正是掌握了老人們這個致命的弱點,花言巧語打動老人,將其騙到異地搶劫。
“精神引誘”,也就是某種意義上的色誘。他們被一些中年婦女以喝茶聊天交朋友、談婚論嫁、甚至色情交易為借口,騙到某個地方搶劫、毆打?!胺批棥钡呐詾楹螘侵心陭D女而不是年輕女郎,李長庚分析說:大部分老年人看好中年婦女,主要原因是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女性較為可靠,又懂得生活,一般不會騙人,而年輕女郎則不同,一是和其交往較為扎眼,有一定的風險性,另一個關鍵因素是認為其不可靠,自愿和老人交往明顯是在騙人。這就是“老人失蹤案”中為何都涉及中年婦女的主要原因。正因為有了這方面的隱私,事發(fā)后,許多老人為了顧及面子,便絕口不提此“不光彩事”。
李長庚說:“老人失蹤案”發(fā)生后,給全社會敲響警鐘的同時,也該引起為人子女者的高度重視。這些老年人之所以有此遭遇,社會和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是因為對老年人精神生活的忽視,才導致了發(fā)生在今天的一幕幕悲劇。人到老年,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享受,更多的應該是來自社會和家庭方面的精神關愛。同時,李長庚也提醒老年朋友們:天下沒有人會白白把好處送上門!輕信別人,是要付出慘重代價的,往往是以你吃虧為終結!
編輯: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