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一首臺灣歌曲《哭砂》曾風靡一時,而本文反用其名,其實是想介紹一種讓沙子給您帶來健康與快樂的好方法——砂浴療法,又稱“砂療”、“熱砂療法”,主要是以河灘、海灘潔凈砂粒為中介體,將全身或部分身軀及患處埋入砂中,通過傳熱與機械作用,以達到養(yǎng)生治病效果的一種療法。
我國古代就有用砂治病的記載。陳藏器在《本草拾遺》中說:“六月河中借熱砂,主風濕、頑痹不仁、筋骨攣縮、腳疼、血脈斷絕。取干砂日暴令極熱,伏坐其中,冷則更易之。取熱徹通汗,然后隨藥進病及食,忌風冷勞役?!鄙霸’煼ㄔ谔拼鷮O思邈《千金要方》和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中均有詳細記載。
砂浴療法為什么能達到治病效果呢?因為人置身在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下,強烈的陽光、干熱的氣候和砂粒的高溫,通過砂的機械壓力使熱向人體深部組織傳導,從而起到擴張末梢血管、改善患處的血液循環(huán)、增強新陳代謝、活躍網狀內皮系統(tǒng)功能、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
根據(jù)各地不同的地理條件,砂的選擇可用河砂、海砂、田野砂等。加熱方法有天然加熱法和人工加熱法。治療方法有全身浴法、局部浴法和砂袋敷法等。
沙的溫度一般不宜過高,以45℃~55℃為宜,以微微汗出為度,每次治療15~30分鐘。治療結束后,休息片刻,用溫水洗澡或在附近的海水或河水中沖洗,然后再靜臥20~30分鐘,可飲用適量果汁或茶水等飲料。
砂浴療法主要是利用熱砂的溫熱作用和機械作用來治療疾病。砂浴后能加快氣血運行,使經絡通暢,祛邪為出。尤其是寒熱性疾病,通過治療,能溫通經脈,祛寒濕于體外,療效較為明顯。通過溫熱和機械的綜合作用,增強機體的代謝過程,促進排汗,同時也使血液循環(huán)和呼吸功能增強。
治療前,可先將砂加熱至人體能耐受為度,一般以45℃左右為宜。砂的加熱方法有天然和人工加熱法兩種:
(1)天然加熱法:在平地或木板上,鋪上床單或油布,將所選砂子平攤其上,放在陽光下曝曬,當溫度達到40~45℃時,即可用于治療。夏季也可直接到砂灘上進行治療。
(2)人工加熱法:可采取多種方法加熱,如柴草點火燒熏加熱,或用大鐵鍋加熱,冬天也可在取暖片上加熱等。
操作方法
● 全身浴法:患者裸臥在熱砂上,身上再覆蓋5~10厘米的熱砂,頭頸、胸露在外面,腹部砂應蓋薄一些,外生殖器用白布遮蓋,頭部及心前區(qū)冷敷,最后用床單將劍突以下部位蓋起來。初次進行砂浴時,砂的溫度不宜太高,一般以25℃為宜,以后逐漸增至30~40分鐘。每次治療結束后,溫水沖洗,臥床休息20~30分鐘。隔日治療一次,或連治二天休息一天。如在海灘、河灘或日光浴場等地,經砂浴治療后,可用海水或河水沖洗,然后靜臥在遮蔭處休息20~30分鐘。
● 局部浴法:四肢部砂浴時,在木盆中放5厘米的熱砂,將上肢或下肢放入熱砂上,再用熱砂覆蓋,用棉被或毛毯蓋好保溫,治療后,用溫水沖洗,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每次治療1小時,30次為一療程。
砂浴療法臨床應用范圍較廣,但應以運動系統(tǒng)疾病為主。
◆ 虛寒性腹瀉和腹痛:取腹部砂浴法,好轉后可采用砂袋敷治。
◆ 慢性腎炎:取腰部砂浴法。如見下肢浮腫,用四肢砂浴法。病情控制后可采用砂袋敷雙側腎區(qū)。
◆ 佝僂?。喝∪砩霸》?,或局部砂浴與全身砂浴法交替進行。
◆ 肥胖?。喝∪碓》ǎ?5次為一個療程。休息二天后可進行第二個療程。
◆ 慢性盆腔炎:取腹部砂浴法,或與腰部砂浴交替進行。
◆ 關節(jié)炎:取全身浴法,適用于周身多個關節(jié)的炎癥。
取局部砂浴法,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多用四肢砂浴、腰椎炎癥,可用腰部砂浴法。
【注意事項】
1. 凡患急性炎癥、高熱、心力衰竭、肺結核、腫瘤,有出血傾向及皮膚潰瘍和損失者禁止應用砂浴療法。
2.治療過程,要注意溫度適宜,溫度過高易出現(xiàn)頭暈、惡心、出汗多、心慌等癥狀,溫度過低則影響療效。
3. 治療時間要適宜。時間不宜過長,否則也易引起頭痛惡心、出現(xiàn)心慌等癥狀。但也不能過短,否則療效較差。
4. 如治療中出現(xiàn)頭暈、惡心等反應時,可暫停治療,安靜休息片刻。反應嚴重者,可靜脈注射25%葡萄糖50毫升。
5. 治療結束后,應立即沖洗,但注意避免受涼。
6. 治療后要適當休息;飲用果汁、糖鹽水等飲料。
作者簡歷:
作者系中國中醫(yī)藥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編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