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的女兒是2005年超級女聲的狂熱fans,只是“飯”誰就不一定了。最開始,她溜須拍馬地對我說:“媽媽,我最喜歡李宇春!”后來受幼兒園老師的影響,她又聲明:“第一喜歡周比暢!”在親自觀摩了幾場比賽的錄像后,她繼續(xù)表態(tài):“還是馮家妹最好看?!笨墒亲罱肽陙恚@一排名又被她重新打亂了,現(xiàn)在她是堅定的涼粉,逢人便說“我喜歡張靚影!”
雖說小孩興趣轉(zhuǎn)移得快是正?,F(xiàn)象,但我還是對女兒為什么在千挑萬選之后對張靚影情有獨鐘百思不得其解,某天女兒終于向我敞開心扉:“因為我喜歡長的卷頭發(fā),還有穿裙子和高跟鞋的女人,而且她把臉畫得很漂亮,她每次在舞臺上唱歌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喜歡她。”呵呵,原來如此!
聽完女兒的這番表白,再聯(lián)想到她經(jīng)常趁我不備穿我的高跟鞋、去一趟大姨家就把指甲涂得亂七八糟、每天早晨堅持要披著頭發(fā)去幼兒園這些行為,這些“不合身份”的舉動終于有了落腳點,原來,人家是在向偶像學(xué)習(xí)??!
在每個小女孩的童年時代,好像都有這樣一個階段,模仿的對象也許是媽媽,也許是身邊的某位漂亮阿姨,反正都是一些女性外貌特征很明顯的人。既然如此,就說明女兒的行為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不過,這些貌似兒戲的行為是否真的有理可循?作為家長,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
孩子從三歲開始,是人性心理和行為發(fā)展的第一個階段,孩子開始對性別認識,比如男女的生殖器不同,男女的性行為也有不同。孩子通過對性的識別,開始建立自己的性角色認同,認為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并開始建立自己最初的性行為。男孩子戀母,男孩子喜歡玩槍,女孩子喜歡玩娃娃,男孩子手淫,女孩子擦陰等都是這個時期孩子行為的建立。這個階段對孩子將來成人很重要。
其實,小女孩這種“女人意識”的勃發(fā),正是她們性角色認同的一種表現(xiàn),而不單單是簡單的“臭美”。因此,當(dāng)孩子有了這方面的萌芽意識時,爸爸媽媽要及時把握時機,展開性教育。這個階段,性器官的認識,性征的認識和觀察是性教育的第一課,最好的教材就是爸爸、媽媽的身體。爸爸、媽媽要以坦誠的態(tài)度給孩子講性器官,性征的差異。在和孩子一塊洗澡的時候,就進行性教育,使孩子對性器官不神秘。父母越是遮遮掩掩的,孩子就越有神秘感。孩子觀察其他異性孩子的生殖器時,也要幫助孩子進行性認識,不要認為是不好、不道德,以成人的觀點去看問題,三歲的孩子觀察生殖器和觀察街上跑的汽車是一樣的動機,沒有什么區(qū)別,他搞清楚了,就沒有多大的興趣。
有些父母出于個人的喜好,常把女孩子打扮成“假小子”、或男孩子打扮成“假丫頭”,從性教育的角度來講,這些行為是不利于孩子性心理健康的,這就涉及到“性角色認同”的問題。性角色認同,說簡單一點就是兒童認同自己是男性還是女性。因為性角色是一種社會角色,兒童要建立自己的性自我意識。問一個男孩子你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他回答說他是男孩子。你說他不是男孩子,是女孩子。他會告訴你,他不是女孩子,是男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到三歲左右的時候,都有很清楚的性角色認同,有不少孩子是懵懵懂懂。如果這時候家長再指鹿為馬、張冠李戴,就很容易讓孩子為自己的性角色感到困惑,產(chǎn)生混淆,甚至導(dǎo)致成年后的性心理扭曲。
在孩子們所處的文化中,不同性別應(yīng)該具有什么樣的社會角色,應(yīng)該有什么樣的社會行為、責(zé)任;男孩子喜歡玩槍,女孩子喜歡玩布娃娃;男女應(yīng)該有什么樣的分工,承擔(dān)什么樣的責(zé)任;這些都需要父母一一去教孩子,并且在孩子的游戲中穿插這樣的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