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職制度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避免加大行政成本?,F(xiàn)有的掛職方式多種多樣,大致分為兩大類:自上而下的掛職和自下而上的掛職。自上而下的掛職干部一般具有一定的政治優(yōu)勢,地方政府在接收安排上不敢怠慢,除了給予一定的補貼外,還要在辦公條件等方面給予與本地同級別的干部大致相同的待遇,這就會加大地方政府的成本。就自下而上的掛職來說,掛職干部除了鍛煉自己外,還要肩負拉關系、跑項目的重任,在這方面的花費很大,同樣存在加大行政成本的問題。針對這些,有關部門應該作出大致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加強管理,盡可能減輕掛職制度的成本。
擺正心態(tài),正確看待掛職干部的作用。這要看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掛職鍛煉者本人來說,發(fā)揮自己的資源優(yōu)勢是最重要的。對那些能夠為地方上引進資金和項目的掛職人員來說,這是對地方最實際的支持。但是,地方上不一定只需要項目和資金,其他的一些類似公共服務的領域如高水平的醫(yī)生、環(huán)保專家、教師等,地方政府也是很需要的,掛職干部如果能夠在這些方面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不失為地方作出了貢獻。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掛職干部的安排上,一定要因人而異,視專業(yè)特長安排職位。不要一味地在資金和項目上抱太大希望。
正確看待掛職價值。許多掛職者把掛職結束后能夠得到提拔重用看作最核心的價值,這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掛職結束后回到原單位得到提拔;二是能夠在地方上扎下根來,繼續(xù)在地方工作,但是只有能夠提升到關鍵位置的,才愿意留到地方上,而且這只是少數(shù)。對于這些掛職者來說,了解基層社會、以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服務基層民眾才是主要價值。因此,如何引導掛職者正確看待自己的掛職價值是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