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糧更換新標識,實際上代表了整個中糧從戰(zhàn)略定位到管理系統(tǒng)、企業(yè)文化、組織者追求目標的一種轉變。它事實上是一個思想洗禮的過程,是一個描繪未來的過程,也是公司運營管理的手段。當然對客戶和社會來講,也展示了我們自身的承諾和使命感。
中糧的新標識傳達出“自然之源,重塑你我”的理念。因為人類工業(yè)化過度,消耗過度,反饋到自然,自然的力量重新塑造我們,也推動了中糧自身戰(zhàn)略的轉變。中糧希望能夠順應這個環(huán)境,更多地利用自然力量,通過自然力量推動,重塑組織和業(yè)務。
不管是國企也好,外企也好,民企也好,都面臨著企業(yè)改革的挑戰(zhàn)。有人做得好,有人做得不好,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企業(yè)管理是不是遵循了把人作為自然一部分的規(guī)則。把人作為自然一部分這么一個定位,也是我們管理企業(yè)的理念。
國企能不能做好,這也是國企內部一直有爭論的問題。有人遇到一些不太順心的事情,就說國企嘛,就這樣了。其實從根本上說,目前我們國企在現(xiàn)在的管理體制之下,完全能做好,如果我們沒有這一點信心就不要做了。我覺得大家都應該有一個觀念不斷轉變的過程。
如果國企里面有人說,“董事長,我今年不錯,賺了5000萬”,那么,第一,有沒有成長?去年是6000萬,今年5000萬,就不好;第二,回報率是多少?如果別人用2億賺了5000萬,你用10億賺了5000萬就不好;第三,競爭對手是什么情況?作為企業(yè)來講,這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可是在過去我們的長期經營過程中,對產業(yè)的形成,企業(yè)在產業(yè)里面是一個什么樣的競爭地位,對企業(yè)的成長性,特別是對股東的資金回報率并不是很清楚的。
最大的洗禮由最小的洗禮串起來。
洗禮并不是一個外科手術,把器官什么都換掉,它是一種思想的東西,通過精神灌輸,使你的身體內部發(fā)生變化,你自己要做好,通過你大腦的反應帶來改變。
說到公司新標識,大家看它心里忽然亮堂一點,心里一些過去的問題想通一點,我覺得這就有洗禮了。每個人都會受到洗禮,關鍵是我們能不能提供一個讓人受洗禮的條件。
這樣的洗禮在方法上是和宗教有一定聯(lián)系的?!痘鶚I(yè)長青》里面有一章講宗教是企業(yè)文化,當然可以不用宗教這個詞,可以說信仰是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有信仰,組織可以很緊密,否則不會存在戰(zhàn)斗力。
當然,信仰可以分很多等級,但一個組織里面一定要有。在組織里,如果把幾條理念羅列出來,大家都說不行,這個組織就排斥它;如果其他組織成員都接受而你不接受,大家就排斥你,你在里面就不舒服,組織就不重用你,組織就遺棄你。人的能力本身就是這樣處在洗禮之中的。
過去我們看企業(yè),看資產負債率,看有多少大樓,多少地,看開發(fā)廠商多不多。這些當然很重要,但是除此之外,沒有一個經過洗禮的團隊,企業(yè)是沒有生命力的。
(本刊記者根據(jù)寧高寧講話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閱)